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斑叶螨不同抗性品系最佳内参基因的筛选及CYP392E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顺义 岳秀利 +1 位作者 王进军 沈慧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2-1159,共8页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敏感品系(SS)、抗阿维菌素品系(Av-R)和抗螺虫乙酯品系(Sp-R)中合适的内参基因,研究二斑叶螨不同抗性品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敏感品系(SS)、抗阿维菌素品系(Av-R)和抗螺虫乙酯品系(Sp-R)中合适的内参基因,研究二斑叶螨不同抗性品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二斑叶螨α-tubulin,β-actin,ELFn,GAPDH,5.8S rRNA基因和SDHA共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斑叶螨不同品系P450酶系CYP392E亚家族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在二斑叶螨SS,Av-R和Sp-R品系中稳定性最高的内参基因为ELFn。以ELFn为内参基因,CYP392E7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二斑叶螨Av-R品系中显著高于SS品系(P<0.05),为后者的2.18倍,而在Sp-R品系和SS品系中差异不显著;其余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个抗性品系中均没有增加,Av-R品系的CYP392E4,CYP392E9和CYP392E10基因以及Sp-R品系的CYP392E1和CYP392E9基因相对表达量甚至显著下调,分别为SS品系的48%,74%,65%,63%和73%。【结论】在二斑叶螨SS,Av-R和Sp-R品系中ELFn为理想的内参基因,Av-R品系CYP392E4,CYP392E7,CYP392E9和CYP392E1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变化可能与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有关,Sp-R品系CYP392E1和CYP392E9基因也可能与二斑叶螨对螺虫乙酯的抗性形成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阿维菌素 螺虫乙酯 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 P450酶系 CYP392E亚家族 qRT—PCR 内参基因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多重抗性品系最优内参基因的筛选及CYP392A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兴隆 杨顺义 +3 位作者 郝雨 王进军 张新虎 沈慧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9-1236,共8页
【目的】筛选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抗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螺螨酯混剂的实时定量PCR最优内参基因。【方法】选取5.8S rRNA,α-tubulin,TBP,β-actin,ELFn,RPL13a,GAPDH和SDHA 8个候选内参基因,以Ge Norm,Best Keeper和Nor... 【目的】筛选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抗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螺螨酯混剂的实时定量PCR最优内参基因。【方法】选取5.8S rRNA,α-tubulin,TBP,β-actin,ELFn,RPL13a,GAPDH和SDHA 8个候选内参基因,以Ge Norm,Best 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分析这8个基因在二斑叶螨多重抗性品系中的表达稳定性,并以筛选的内参基因分析二斑叶螨P450酶系CYP392A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Ge Norm,Best 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综合评价确定ELFn基因为二斑叶螨敏感品系(susceptible strain,SS)和多重抗性品系(multipesticide resistant strain,Mp-R)各发育阶段的最优内参基因。以ELFn为内参基因对二斑叶螨CYP392A亚家族16个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多重抗性选育40代后,Mp-R品系卵期CYP392A1表达量显著上调;CYP392A16基因在各发育阶段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S品系相应发育阶段;其他基因表达量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筛选出了SS和Mp-R品系中各发育阶段最佳内参基因为EFLn;Mp-R品系CYP392A亚家族16个基因的表达量在幼螨和若螨阶段低于卵与成螨阶段,其中CYP392A16基因在二斑叶螨多重抗性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该结果为二斑叶螨多重抗性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多重抗性 内参基因 CYP392A亚家族 基因表达量 RT-q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洪 王进军 +2 位作者 赵志模 杨德敏 唐志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地区松褐天牛的食性、产卵寄主、产卵选择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喜欢在马尾松、雪松、湿地松上栖息、取食和产卵,对罗汉松、园柏和柳杉取食相对较少,对怪柳和水杉几乎不取食;室... 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地区松褐天牛的食性、产卵寄主、产卵选择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喜欢在马尾松、雪松、湿地松上栖息、取食和产卵,对罗汉松、园柏和柳杉取食相对较少,对怪柳和水杉几乎不取食;室内观察显示,成虫产卵前期为(5.74±0.27)d,产卵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约1.5个月),而产卵始期和末期时间较短,雄虫寿命(65.11±13.37)d,雌虫寿命(75.78±15.41)d;成虫一生的产卵量(155.89±67.22)粒。对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发生危害和松材线虫病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生物学特性 食性 产卵寄主 产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GS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娟娟 王进军 +1 位作者 张寿芳 沈慧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5,共8页
【目的】揭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螺螨酯的分子抗性机理。【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二斑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实... 【目的】揭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螺螨酯的分子抗性机理。【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二斑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GST基因在二斑叶螨的螺螨酯抗性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获得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uGSTd1和TuGSTd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445659和KC445660)。序列分析发现,TuGSTd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8bp,编码21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4.47kDa,理论等电点为5.49;TuGSTd2的开放阅读框为648bp,编码21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4.57kDa,理论等电点为6.3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与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Delta家族的GS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uGSTd1和TuGSTd2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敏感品系的5.60和3.75倍。【结论】GST基因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据此推测GST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其对螺螨酯的抗性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抗螺螨酯品系 GST 基因克隆 表达量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洪 王进军 +2 位作者 赵志模 杨德敏 唐志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7,43,共4页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重庆1a发生1代,主要以3~4龄幼虫在受害马尾松木质部的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11月初幼虫开始越冬。各地区因海拔和特殊地理环境的不同,成虫羽化时间稍有差异。松脂掩埋和寄生是导致...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重庆1a发生1代,主要以3~4龄幼虫在受害马尾松木质部的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11月初幼虫开始越冬。各地区因海拔和特殊地理环境的不同,成虫羽化时间稍有差异。松脂掩埋和寄生是导致卵不孵化的主要原因。幼虫蛀入前是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达到48.6%)。种群趋势指数I=18239.13/1214=15.02。通过对重庆地区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的研究,以期对有效控制松墨天牛的发生危害和松材线虫病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松墨天牛 发生规律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对桃蚜乙酰胆碱酯酶的时间与剂量效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曾春祥 王进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处理桃蚜后AChE的活力明显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不同剂量间AChE的活力差异显著;酶动力学分析表明,AChE的Km值显著降低,... 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处理桃蚜后AChE的活力明显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不同剂量间AChE的活力差异显著;酶动力学分析表明,AChE的Km值显著降低,而Vmax显著升高,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桃蚜后AChE与底物的亲和力明显增强,且最大反应速度显著加快。用LC10的吡虫啉处理桃蚜后AChE的活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且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AChE的Km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Vmax均升高。此外研究了LC10的吡虫啉处理桃蚜后AChE在不同亚细胞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ChE比活力的高低次序依次为:微粒体>细胞核与细胞碎片>线粒体>细胞质液;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虽然没有影响AChE在亚细胞中的分布,但是却改变了对底物的亲和力和最大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亚致死剂量 吡虫啉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小实蝇对几种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国娜 王进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桔小实蝇寄主范围广,可危害芒果、柑橘、咖啡和红辣椒等250多种水果和蔬菜,现已成为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和夏威夷群岛一带的危险性果蔬害虫。本文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测定了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对8种寄主挥发... 桔小实蝇寄主范围广,可危害芒果、柑橘、咖啡和红辣椒等250多种水果和蔬菜,现已成为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和夏威夷群岛一带的危险性果蔬害虫。本文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测定了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对8种寄主挥发物标准化合物(1,8桉叶素、α-蒎烯、β-石竹烯、柠檬醛、香草醛、乙醇、芳樟醇和月桂烯)的EAG反应。结果表明:上述标准化合物均能引起EAG反应,EAG反应值随着浓度增大(0.1μg/μL、1μg/μL、10μg/μL和100μg/μL)而显著不同。当柠檬醛和月桂烯浓度为100μg/μL时,桔小实蝇雌虫交配前、后的EAG反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浓度为100μg/μL的1,8桉叶素对桔小实蝇交配后雌虫和雄虫的刺激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桔小实蝇交配前雌虫和雄虫对浓度为100μg/μL乙醇的EAG反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触角电位反应 寄主挥发性物质 剂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在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顺义 岳秀利 +4 位作者 王进军 沈慧敏 郭金梅 沈一凡 周兴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3-160,共8页
靶标突变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而用于靶标突变检测的方法较多,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灵敏且有效的方法进行突变检测。本研究根据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基因上... 靶标突变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而用于靶标突变检测的方法较多,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灵敏且有效的方法进行突变检测。本研究根据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基因上已报道的3个点突变(L1022V、A1215D和F1538I),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二斑叶螨田间种群(WW-R和LZ-R)进行靶标VGSCs基因突变检测。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显示,与SS种群相比,WW-R和LZ-R种群VGSCs基因均存在两种氨基酸突变A1215D和F1538I,但没有发现存在F1022V突变,其中A1215D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ⅡS6-ⅢS1连接处,F1538I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ⅢS6螺旋处,而采用PCR-RFLP方法只检测出A1215D突变。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田间采集的二斑叶螨种群VGSCs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比较,为抗菊酯类药剂二斑叶螨种群抗性分子监测技术的建立和抗性治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甲氰菊酯 靶标突变 直接测序法 PCR-RFL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种群解毒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顺义 岳秀利 +4 位作者 王进军 刘长仲 沈慧敏 沈一凡 郭金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158,共9页
基因 mRNA 水平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变化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了揭示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产生的解毒酶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方法分析二斑叶螨... 基因 mRNA 水平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变化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了揭示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产生的解毒酶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方法分析二斑叶螨实验室敏感(SS)和田间种群(LZ-R、GN-R、WW-R、TS-R 和 LX-R)主要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细胞色素 P450单加氧酶(cytoche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及羧酸酯酶(carboxyl/cholinesterases,CCEs)基因 mRNA 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斑叶螨不同种群不同解毒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不同。WW-R 和 TS-R 种群中 TuGSTd05以及 LX-R 种群中 TuGSTd01和 TuG-STd06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为 SS 种群的1.42~2.34倍,而 GN-R 种群中 TuGSTd04,LZ-R 种群中 TuGSTd05和 GSTd09表达量显著下调,为 SS 种群的0.41~0.70倍;P450s 基因 CYP406A1和 CYP4CL1表达量在 LZ-R、GN-R 以及 WW-R 种群中均显著上调,分别为 SS 种群的1.80~4.88倍,此外,CYP 387A1在 LZ-R 种群中显著上调2.19倍,而在 LX-R 种群中显著下调0.42倍;CCEs 基因 TuCCE-35表达量在 WW-R 和 TS-R 种群中显著上调,分别为 SS 种群的2.82和3.09倍,而 TuCCE-36基因在所有种群中的表达量均不显著。二斑叶螨不同种群中解毒酶基因 GSTs、P450s 和 CCEs 的显著上调或下调可能与甲氰菊酯的抗性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甲氰菊酯 解毒酶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体内磷酸酯酶的生化与毒理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霜 程伟霞 王进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药膜法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进行生物测定,从5种杀虫剂对两种书虱的LC50可以看出,嗜卷书虱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较嗜虫书虱敏感,嗜虫书虱对丁硫克百威较为敏感,而对有机磷类药剂的作用两种书虱的敏感性相似。两种书虱体内酸性磷... 采用药膜法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进行生物测定,从5种杀虫剂对两种书虱的LC50可以看出,嗜卷书虱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较嗜虫书虱敏感,嗜虫书虱对丁硫克百威较为敏感,而对有机磷类药剂的作用两种书虱的敏感性相似。两种书虱体内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力比较结果表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体内ACP的比活力为分别14μmol/mg.30 min和2.2μmol/mg.30 min,ALP的比活力分别为0.092μmol/mg.30 min和0.046μmol/mg.30 min。经方差分析,两种书虱ACP和ALP的比活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动力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书虱ACP的Vmax值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ALP的Km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离体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磷酸酯酶的作用各不相同,个别药剂在低浓度下表现诱导作用,说明磷酸酯酶在不同外源毒物的解毒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虱 生物测定 磷酸酯酶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蛀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CpunPBP3的表达模式及性信息素结合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秋应 杨喜 +3 位作者 游东蕊 杨沐 徐志峰 肖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性信息素结合蛋白CpunPBP3进行鉴定和定性分析,完善对桃蛀螟性信息素感受机制的理解。【方法】扩增、分析桃蛀螟CpunPBP3的cDNA序列,并与其他草螟科昆虫的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性信息素结合蛋白CpunPBP3进行鉴定和定性分析,完善对桃蛀螟性信息素感受机制的理解。【方法】扩增、分析桃蛀螟CpunPBP3的cDNA序列,并与其他草螟科昆虫的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利用qRT-PCR测定桃蛀螟不同日龄雄成虫触角中CpunPBP3的表达量变化,以及该基因表达的昼夜波动;以性信息素反-10-十六碳烯醛(E 10-16∶Ald)(150 ng)和顺-10-十六碳烯醛(Z 10-16∶Ald)(6 ng)对雄成虫进行诱导,并检测诱导后24 h内不同时间节点时触角中CpunPBP3的表达量。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punPBP 3,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通过荧光竞争实验检测纯化重组蛋白CpunPBP3与上述2种性信息素成分的结合能力。【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CpunPBP 3与已经鉴定的桃蛀螟PBP基因CpunPBP 2和CpunPBP 5分布在不同分支中,但与其他昆虫物种的PBP基因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雄成虫触角中CpunPBP3的表达量在羽化后0-8 d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4 h光周期内17∶00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0时的,其余时间节点间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150 ng的E 10-16∶Ald诱导3和6 h后的表达量显著下降,6 ng的Z 10-16∶Ald诱导6和24 h后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表明,CpunPBP3重组蛋白与性信息素E 10-16∶Ald和Z 10-16∶Ald均有强结合能力,K i值分别为9.267和8.656μmol/L。【结论】本研究明确了CpunPBP3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其表达模式,能够响应性信息素的诱导而表达,而且CpunPBP3重组蛋白能够很好地结合性信息素,表明CpunPBP3是桃蛀螟的一条性信息素结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 表达模式 昼夜节律 原核表达 荧光竞争结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动激素对桔小实蝇幼虫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秋莉 张函桥 +1 位作者 蒋红波 王进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8-635,共8页
【目的】脂动激素(adipokinetic hormone, AKH)是一种对昆虫正常生命活动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神经肽,通过解析脂动激素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幼虫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有助于加深对昆虫神经肽保守性及功能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为评... 【目的】脂动激素(adipokinetic hormone, AKH)是一种对昆虫正常生命活动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神经肽,通过解析脂动激素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幼虫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有助于加深对昆虫神经肽保守性及功能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为评估AKH信号系统作为新型控制剂靶标潜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克隆桔小实蝇AKH基因BdAKH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qPCR技术检测BdAKH在桔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卵、1-3龄幼虫、蛹以及未交配雌成虫和雄成虫)和桔小实蝇3龄末期幼虫不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心侧体/咽侧体(corpora cardiaca/corpus allatum, CC/CA)、脂肪体、马氏管、中肠、后肠、表皮、卵巢、精巢以及血淋巴)中的表达量;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定位桔小实蝇3龄幼虫中表达BdAKH的神经元;通过RNAi结合生物学观察分析BdAKH对桔小实蝇幼虫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结果】克隆获得桔小实蝇BdAKH(GenBank登录号:KY073319) cDNA全长序列,长572 bp,开放阅读框长252 bp,编码83个氨基酸残基。桔小实蝇BdAKH结构相对保守,包含一个成熟肽序列QLTFSPDWamide;BdAKH基因在桔小实蝇成虫中表达量较高,并且主要在3龄末期幼虫CC/CA表达;敲低3龄幼虫BdAKH后导致桔小实蝇化蛹时间和化蛹率较对照组(dsGFP)分别延迟和降低,但蛹重及蛹型较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KH对桔小实蝇幼虫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表明其具备作为害虫控制剂靶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脂动激素 表达模式 能量代谢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