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九龙坡区冬草莓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
作者 葛钊宇 李戎 +1 位作者 常义 王鑫 《南方农业》 2020年第4期22-27,共6页
冬草莓大大改善了淡季水果的缺口,丰富了冬季水果的种类,也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效益,带动了重庆现代化精品农业,尤其是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了丰富适宜重庆近郊生长的优质、安全的冬草莓新品种,选择红颜、隋珠、圣诞红、章姬、白雪公主5... 冬草莓大大改善了淡季水果的缺口,丰富了冬季水果的种类,也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效益,带动了重庆现代化精品农业,尤其是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了丰富适宜重庆近郊生长的优质、安全的冬草莓新品种,选择红颜、隋珠、圣诞红、章姬、白雪公主5个品种进行日光温室示范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个草莓品种在重庆城郊大棚种植中各有优势,果实经济性状好,品质优,均可在重庆城郊观光采摘园中示范推广,但白雪公主品种在重庆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下的适宜性相对较差,产量、抗病性稍差,栽培难度相对较大。最后,介绍了九龙坡区种植冬草莓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草莓 安全 主推品种 绿色栽培 重庆市九龙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与四唑虫酰胺联合应用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文杰 李伟 +8 位作者 郑军 苏伶俐 李瑞鹏 张紫慧 雷云飞 任家琼 张开军 王梓英 刘怀 《植物医学》 2023年第2期59-68,共10页
为了明确四唑虫酰胺与球孢白僵菌联合应用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择了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b105株系和化学药剂四唑虫酰胺,开展了两者不同比例混配和不同使用顺序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研究.球孢白僵菌与四唑虫酰... 为了明确四唑虫酰胺与球孢白僵菌联合应用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择了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b105株系和化学药剂四唑虫酰胺,开展了两者不同比例混配和不同使用顺序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研究.球孢白僵菌与四唑虫酰胺不同配比对草地贪夜蛾毒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以9∶1和4∶1的比例混合使用时,共毒系数分别为738.50和421.19,表现出增效作用,且混用比例为9∶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两者不同使用顺序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先使用球孢白僵菌72 h后再使用四唑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实际致死率比预测死亡率高,也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研究结果为菌药联合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实践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四唑虫酰胺 草地贪夜蛾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效能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岗 苑金戈 +7 位作者 柴云霞 方亮 吴子云 胡小东 初正春 任伟 李亚迎 刘怀 《植物医学》 2022年第5期96-101,共6页
为评价我国西南地区多食性土著天敌叉角厉蝽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研究经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2至5龄若虫及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2至5龄若虫及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功能均符合Holling... 为评价我国西南地区多食性土著天敌叉角厉蝽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研究经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2至5龄若虫及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2至5龄若虫及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功能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叉角厉蝽2龄若虫至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49头、15.46头、26.85头、36.96头、30.27头.本研究发现人工饲养的叉角厉蝽具备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且5龄叉角厉蝽相比于其他龄期的叉角厉蝽拥有更强的控害能力.研究结果为利用叉角厉蝽的规模化饲养及应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草地贪夜蛾 功能反应 人工饲料 规模化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烟青虫的控害能力及烟田定殖潜力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方亮 苑金戈 +7 位作者 付国润 陈岗 吴子云 柴云霞 李学林 任伟 李亚迎 刘怀 《植物医学》 2022年第6期89-96,共8页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叉角厉蝽在烟田生态系统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青虫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和田间分别测定了叉角厉蝽对不同龄期烟青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防效,并选取10种烟田及周边生境的常见宿主植物测定其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相对...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叉角厉蝽在烟田生态系统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青虫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和田间分别测定了叉角厉蝽对不同龄期烟青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防效,并选取10种烟田及周边生境的常见宿主植物测定其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相对湿度65%、光暗比16∶8的条件下,叉角厉蝽成虫对烟青虫3至5龄幼虫的捕食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对3龄烟青虫幼虫的理论日捕食量最高,为56.5头,瞬时攻击率为0.87,平均处置时间为0.02 d,理论捕食容量为49.25头.叉角厉蝽以20头/667 m^(2)的初始密度释放一次,7 d后对烟青虫的平均防效达55.91%, 14 d对烟青虫的平均防治效果为68.29%,较25 g/L溴氰菊酯乳油防效提高了6.09%.叉角厉蝽对蜜源性植物有选择偏好性,在10种供选植物上的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大豆、棉花、萝卜、木槿、菽麻、红薯、玉米、青花菜、芋头、烟草,其中在菽麻和木槿上产卵最多,其次是玉米,而烟草、青花菜、红薯、芋头上未见卵块.叉角厉蝽对烟青虫具有较大的控害潜能,在烟田周围生境内种植蜜源植物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定殖能力,本研究为烟青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烟青虫 功能反应 定殖能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