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工艺对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旭炜 曾苏民 +2 位作者 陈志谦 程南璞 甘秉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7-30,52,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混料和低温快速热挤压相结合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iCp/6066Al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混料是显著改善增强体颗粒形貌、细化增强体颗粒粒度,在基体更小的微区域中实现... 采用高能球磨法混料和低温快速热挤压相结合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iCp/6066Al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混料是显著改善增强体颗粒形貌、细化增强体颗粒粒度,在基体更小的微区域中实现增强体颗粒数量分布均匀性的最有效混料方法;低温快速热挤压利用基体的较低塑性和强大物理变形量使增强体颗粒进一步细化,得到的细小等轴颗粒更易随着基体的塑性流动而呈弥散均匀分布,进一步改善或消除微区域内增强体颗粒的偏聚或尽可能降低偏聚的程度。两种方法相结合是实现增强体颗粒微观分布均匀性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法 热挤压 复合材料 分布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特征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水兵 李春红 +2 位作者 程南璞 陈志谦 曾苏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2-178,共7页
通过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中的界面层和增强颗粒视为等效增强体,结合SiCP/Al复合材料,计算了界面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RMMCs的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无论增强体中是否计入界面体积,弹性模量随界面层厚度... 通过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中的界面层和增强颗粒视为等效增强体,结合SiCP/Al复合材料,计算了界面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RMMCs的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无论增强体中是否计入界面体积,弹性模量随界面层厚度减少而增加,随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而增加;而界面阻尼则相反;当增强体中计入界面体积时,较厚的界面对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影响较大.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相符,并为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时控制界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特征 弹性模量 界面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SiC_P/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程南璞 曾苏民 +1 位作者 于文斌 陈志谦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7-420,426,共5页
对碳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氧化酸洗处理,采用粉末冶金加热挤压工艺制备了12%SiCp/A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镜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测,拉伸试验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iC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比较均匀;T6热处... 对碳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氧化酸洗处理,采用粉末冶金加热挤压工艺制备了12%SiCp/A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镜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测,拉伸试验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iC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比较均匀;T6热处理条件下12%SiCP/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约为472.4 MPa、525.7 MPa,伸长率为6.5%,弹性模量为92.7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其储罐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丽霞 陈异 +1 位作者 蒋显全 王金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回顾了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其储罐用材料的发展史,对比分析了低温LNG储罐的主要结构材料Ni36因瓦合金、9%Ni钢和5083铝合金,简要阐述了LNG运输船及其储罐用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储罐用低温铝合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储罐 低温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程南璞 曾苏民 +3 位作者 李春梅 陈志谦 于文斌 潘复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34-1137,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热挤压法制备了10%SiCP/6066A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对材料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SiC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比较均匀;T6热处理条件下10%SiCp/606... 采用粉末冶金+热挤压法制备了10%SiCP/6066A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对材料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SiC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比较均匀;T6热处理条件下10%SiCp/6066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约为430.5、354.1MPa,其延伸率为5%,弹性模量为84.5GPa。加入SiC颗粒后合金基体晶粒细化同时位错密度提高,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在SiCP/Al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中起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显微结构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TiO_2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平 路海霞 +3 位作者 覃礼钊 梁宏 聂明 李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55-1860,共6页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然后用光化学沉积法在TiO2纳米管表面沉积ZnO纳米颗粒制备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了Raman谱、XRD和SEM表征,通过测定光电流-时间(I-t)和开路电压-时间(OCPT)曲线对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然后用光化学沉积法在TiO2纳米管表面沉积ZnO纳米颗粒制备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了Raman谱、XRD和SEM表征,通过测定光电流-时间(I-t)和开路电压-时间(OCPT)曲线对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ZnO没有改变TiO2的相结构;复合ZnO提高了TiO2的光电性能;在Zn(NO3)2浓度为10-3 mol.L-1的条件下制得的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 光化学沉积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温度对SiC_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程南璞 曾苏民 +3 位作者 王水兵 李春红 陈志谦 潘复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6,20,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12%SiC_p/6066A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与热挤压成形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挤压有利于SiC颗粒在基体中的再分布且是粉末冶金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必要工艺,而热压则有利于提...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12%SiC_p/6066A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与热挤压成形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挤压有利于SiC颗粒在基体中的再分布且是粉末冶金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必要工艺,而热压则有利于提高增强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在高于基体固相点温度热压烧结而低于固相点温度热挤压时,金属基体强度高且界面结合牢固,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本工艺中12%SiCp/6066Al的最佳热压温度为560℃,热挤压温度为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铝基复合材料 成形温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渐进破坏过程的Monte-Carlo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放 魏玉卿 +1 位作者 吕世金 曾祥国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机械疲劳损伤机理,考虑纤维强度的统计特性和金属基体循环响应的特征,发展了纤维断裂、基体和界面局部循环塑性以及基体/纤维脱粘等细观模式控制的疲劳破坏分析模型,结合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循环... 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机械疲劳损伤机理,考虑纤维强度的统计特性和金属基体循环响应的特征,发展了纤维断裂、基体和界面局部循环塑性以及基体/纤维脱粘等细观模式控制的疲劳破坏分析模型,结合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和疲劳行为,将纤维的统计强度、基体热塑性以及界面特性与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定量地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热/机械疲劳载荷 多重损伤 MONTE-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破坏过程的Monte-Carlo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放 张俊乾 吕世金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基于剪切滞后模型,采用影响函数叠加方法,得到复合材料在多纤维断裂下的应力场,包含了基体和界面塑性变形的影响。考虑纤维强度的统计特性,结合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累计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拉伸强... 基于剪切滞后模型,采用影响函数叠加方法,得到复合材料在多纤维断裂下的应力场,包含了基体和界面塑性变形的影响。考虑纤维强度的统计特性,结合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累计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尺寸效应与纤维强度分布的统计性质以及微观损伤诱发的应力重分配有关。文中的研究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破坏机理分析的复合材料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多重损伤 Monte—Carlo模拟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weak-link比例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放 曾祥国 +1 位作者 魏玉卿 张俊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40,150,共6页
为了讨论weak-link比例对强度预测的适用范围,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渐进破坏机理,考虑纤维强度的统计特性,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材料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拉伸强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形状参数β=10的条件下,... 为了讨论weak-link比例对强度预测的适用范围,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渐进破坏机理,考虑纤维强度的统计特性,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材料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拉伸强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形状参数β=10的条件下,如果希望通过weak-link缩放比例对大尺寸材料的强度分布进行预测,则复合材料的临界尺寸应达到25根纤维的规模。小尺寸材料拉伸强度的分散性趋于稳定,即达到临界尺寸,是采用weak-link比例预测大尺寸材料强度分布规律的先决条件。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发展基于损伤机理分析的复合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weak-link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定向冷冻干燥法制备具有一维取向微孔结构的炭黑/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洪 张丁非 +1 位作者 许向彬 陈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2,共3页
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制得了具有一维取向微孔结构的导电炭黑(CB)/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对CB/PVA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行为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逾渗理论。由于CB/PVA复合材料特殊的取向微孔结构和炭黑于... 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制得了具有一维取向微孔结构的导电炭黑(CB)/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对CB/PVA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行为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逾渗理论。由于CB/PVA复合材料特殊的取向微孔结构和炭黑于PVA基体的非均匀分布,使得其电阻率临界指数t值高于经典的逾渗理论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冷冻干燥 取向微孔结构 逾渗理论 CB/PVA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颗粒和界面脱粘对SiC_P/Al复合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程南璞 曾苏民 +2 位作者 于文斌 陈志谦 温万惠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7,共6页
为研究S 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与断裂模式,采用修正的等效介质模型定量计算加入碳化硅颗粒后基体组织变化、颗粒尺寸分布和界面脱粘对12%的S iC(5μm)/A 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的影响。理论计算与实验获得的应力-应... 为研究S 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与断裂模式,采用修正的等效介质模型定量计算加入碳化硅颗粒后基体组织变化、颗粒尺寸分布和界面脱粘对12%的S iC(5μm)/A l(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的影响。理论计算与实验获得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得较好,研究表明,碳化硅颗粒加入后,基体载荷转移、基体晶粒细化和因热错配造成的高密度位错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流动应力,界面脱粘则降低复合材料的流动应力;载荷转移、晶粒细化、位错强化是S iCP(5μm)/A l复合材料的主要强化机制,而界面脱粘、基体韧性断裂是其主要的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变形 等效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损伤耦合下金属基复合材料应力分布的剪切滞后分析
13
作者 王放 曾祥国 张小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6-201,共6页
基于剪切滞后模型,考虑基体承受轴向拉伸载荷,建立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多纤维断裂下应力场分布的求解方法,包含了基体和界面塑性变形对应力传递的影响。引入影响函数叠加原理,充分考虑多重损伤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有效解决了复合材料的非... 基于剪切滞后模型,考虑基体承受轴向拉伸载荷,建立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多纤维断裂下应力场分布的求解方法,包含了基体和界面塑性变形对应力传递的影响。引入影响函数叠加原理,充分考虑多重损伤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有效解决了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变形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已建立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多重损伤 应力分布 剪切滞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机械疲劳寿命影响参数研究
14
作者 王放 陈志谦 吕世金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5-770,共6页
基于细观损伤机理,通过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热/机械循环载荷下疲劳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六种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疲劳寿命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而缩短,但达到临界尺寸,即纤维规模超过25根或者长度超过30倍纤维直径后,疲劳... 基于细观损伤机理,通过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热/机械循环载荷下疲劳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六种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疲劳寿命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而缩短,但达到临界尺寸,即纤维规模超过25根或者长度超过30倍纤维直径后,疲劳寿命将不受尺寸变化的影响;(2)纤维体积含量影响了材料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疲劳寿命随着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的提高而延长;(3)疲劳寿命依赖于纤维强度Weibull分布中形状参数的变化,疲劳寿命随着形状参数的增大而延长;(4)疲劳寿命随着疲劳延性系数的增大而延长,但随着疲劳延性指数绝对值的增大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热/机械疲劳寿命 MONTE-CARLO模拟 参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涂层刀具对20CrMo钢的干切削性能的影响及磨损机理 被引量:17
15
作者 韩文强 何辉波 +2 位作者 李华英 冉春华 杨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了研究TiN涂层的摩擦性能及TiN涂层刀具对金属切削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45号钢基体和可转位硬质合金车刀YG6上沉积TiN涂层。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实验仪对45号钢基体和TiN薄膜的干式摩擦学行为进行研究,用TiN涂层和未涂层的... 为了研究TiN涂层的摩擦性能及TiN涂层刀具对金属切削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45号钢基体和可转位硬质合金车刀YG6上沉积TiN涂层。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实验仪对45号钢基体和TiN薄膜的干式摩擦学行为进行研究,用TiN涂层和未涂层的YG6车刀在CA6140A普通车床上对20CrMo钢进行干切削,对2种刀具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工件表面质量及刀具磨损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iN薄膜和45号钢基体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25和0.29;与未涂层刀具相比,TiN涂层刀具切削20CrMo钢时的主切削力可减小20%-40%,刀具耐磨性能约提高45%,寿命提高2倍左右,加工表面质量也明显提高;TiN涂层刀具前刀面的主要磨损机理是磨粒磨损,附带有黏结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层刀具 干切削 切削力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产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静 李中元 +2 位作者 王军娥 刘晓魁 陈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4,共4页
为了解丝状真菌产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情况,从产孢过程、影响产孢发生的因素、产孢的分子机制、产孢的相关基因、微循环产孢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丝状真菌 产孢机制 基因 微循环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膜的制备技术及应用领域概况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碧云 曲燕青 +1 位作者 谢红梅 聂朝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70-73,共4页
简要介绍了类金刚石膜的结构,综述了类金刚石膜的传统制备方法以及其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几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制备方法,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它更能提高膜的沉积速率和质量。总结了类金刚石膜在机械、电子、光学、... 简要介绍了类金刚石膜的结构,综述了类金刚石膜的传统制备方法以及其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几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制备方法,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它更能提高膜的沉积速率和质量。总结了类金刚石膜在机械、电子、光学、医学、航空等领域的应用状况。同时指出,随着DLC技术上的成熟,其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 薄膜 制备 应用 沉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40Cr钢切削力的主要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文强 何辉波 +2 位作者 李华英 杨俊 聂朝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6,共8页
采用3种不同材料的硬质合金刀具,通过改变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方法,在CA6140A车床上对40Cr钢进行干切削,分别得到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和3种刀具干车削40Cr钢的切削力经验公式,利用基于有限元的工艺仿真软件Deform-3D对40C... 采用3种不同材料的硬质合金刀具,通过改变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方法,在CA6140A车床上对40Cr钢进行干切削,分别得到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和3种刀具干车削40Cr钢的切削力经验公式,利用基于有限元的工艺仿真软件Deform-3D对40Cr钢的干切削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将仿真结果和经验公式值分别与试验结果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量和切削速度;YG8可转位车刀对40Cr钢的切削性能优于YW2和YT15可转位车刀;切削力经验公式更适于对40Cr钢切削力的预测,为进一步优化40Cr钢的切削工艺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钢 切削力 干切削 切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nel718合金在高含H_2S/CO_2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行为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春光 王东哲 +5 位作者 万红 莫燕 刘虹 向祥蓉 金文勇 葛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针对高含硫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材料腐蚀问题,利用CORTEST哈氏合金高压釜对高强度Inconel718合金在2.07MPa H2S分压、3.45MPa CO2分压、10%Na Cl水溶液,177℃下进行720h的应力腐蚀开裂试验。研究在此环境下合金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 针对高含硫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材料腐蚀问题,利用CORTEST哈氏合金高压釜对高强度Inconel718合金在2.07MPa H2S分压、3.45MPa CO2分压、10%Na Cl水溶液,177℃下进行720h的应力腐蚀开裂试验。研究在此环境下合金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运用EPMA分析了试样被腐蚀后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特征,利用ICP分析了水样成分,对比发现了腐蚀后钝化膜表面主要是Ni S2和Cr2S3。应力腐蚀开裂试验表明,这种高强度Inconel718合金在不强于此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小,未发现应力腐蚀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718 应力腐蚀 H2S CO2 NACL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钢管表面凹坑缺陷的安全评定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尊平 程南璞 +1 位作者 雷斌隆 陈志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64,共3页
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国家标准GB/T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对含表面凹坑缺陷的压力钢管进行了安全评定。根据凹坑缺陷不同的分布状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当相邻两凹坑缺陷边缘间的最小距离在20mm范围内时... 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国家标准GB/T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对含表面凹坑缺陷的压力钢管进行了安全评定。根据凹坑缺陷不同的分布状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当相邻两凹坑缺陷边缘间的最小距离在20mm范围内时,应采用常规评定的方法。结果表明,其对应的评定点落在评定曲线定义的安全范围内。这表明所评定的缺陷是可以接受的。当相邻两凹坑缺陷边缘间的最小距离大于20mm时,可采用凹坑评定的方法。两种方法评定结果均表明,压力钢管壁上的表面凹坑缺陷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钢管 凹坑缺陷 失效评定图 安全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