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研究——来自PSTR模型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罗春玲 王定祥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1期1-17,共17页
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转换变量,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具体而言,数... 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转换变量,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由扩大效应变为缩减效应,在阈值前后的转换呈现平滑快速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效应,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要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才能发挥作用,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破解收入分配难题以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 PST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林 周舒影 《农村金融研究》 2022年第4期24-33,共10页
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 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用深度分指数的减贫效应最显著;从传导途径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这两个途径来缓解农村贫困;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具有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应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居民的减贫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贫困缓解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农民消费水平提升吗?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林 丁晓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1-105,共15页
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三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SUR)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农民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发展... 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三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SUR)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农民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发展型消费水平的提升。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过程中,支付便利性机制、流动性约束机制、预防性储蓄机制均成立。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对较高消费水平农村家庭的影响作用更大,对较低消费水平农村家庭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数字普惠金融对高财富水平家庭和低财富水平家庭的生存型消费促进作用差别较小,但是相比于低财富水平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高财富水平家庭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家庭3种类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消费水平 似不相关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困境与数字普惠金融模式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春玲 王定祥 《当代金融研究》 2022年第6期60-76,共1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发生变迁,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综合性的特点。为全面了解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变化状况,课题组走访了重庆部分区县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乡镇及有代表性的乡村产业主体,探究重庆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发生变迁,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综合性的特点。为全面了解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变化状况,课题组走访了重庆部分区县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乡镇及有代表性的乡村产业主体,探究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特征及现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本文在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困境的机理基础上,提出五种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及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需求 数字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6
6
作者 梁义娟 刘灼 《当代金融研究》 2022年第12期1-17,共17页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失衡成为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新常态阶段,通过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机制。基于中...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失衡成为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新常态阶段,通过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机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传导路径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将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拉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且不同区域要因地制宜,以缩小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集聚研究的前沿演进、热点分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林 丁晓兰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期65-81,共17页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的提出,学者们逐渐转向研究金融集聚问题,探索金融集聚的理论内涵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以CNKI数据库中2003-2022年427篇核心期刊为样本,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的提出,学者们逐渐转向研究金融集聚问题,探索金融集聚的理论内涵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以CNKI数据库中2003-2022年427篇核心期刊为样本,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金融集聚研究前沿依次是“金融集聚从何处开始形成”“金融集聚的测度及其功能”“金融集聚的作用机理”;国内学者对金融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集聚的形成机理、金融集聚的测度结果及特征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金融集聚与城镇化、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等7个重要主题。新时代关于金融集聚的研究应注重多学科交叉,重点从金融集聚时空演进特征分析、县域金融集聚促进共同富裕、金融集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及金融集聚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等方面进行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研究热点 发展脉络 趋势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林 张雯卿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2期36-42,共7页
论文首先归纳总结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经验,发现日本和中国台湾针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配有完善的支持政策体系,并高度重视政策性优惠信贷、专项产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等对融合主体的金融支持。在此基... 论文首先归纳总结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经验,发现日本和中国台湾针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配有完善的支持政策体系,并高度重视政策性优惠信贷、专项产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等对融合主体的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实践现状分析,论文认为应从强化政府部门对从业主体的认定、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厘清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提高政策性涉农贷款中的中长期低息贷款比重、成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金融支持 经验借鉴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 被引量:8
9
作者 邹新阳 姚清霞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1期43-51,共9页
论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及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 论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及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可通过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小。因此,为促进农民增收,不仅要全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还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林 贺宝玲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基于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的阐释,构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演进特征、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 基于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的阐释,构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演进特征、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缓慢,大多数省份处于中下水平,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特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现象逐渐加剧,而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考虑空间因素和农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全国及各地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收敛态势,其收敛过程受政府财政支农、农村金融支农、农业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农民收入多样化程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此,建议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促进政策,加快优化农业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助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贫困视角下农业保险减贫效应研究——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新阳 康馨月 《当代金融研究》 2022年第1期1-19,共19页
我国已步入治理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农业保险减缓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有助于发挥农业保险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7-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在... 我国已步入治理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农业保险减缓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有助于发挥农业保险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7-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在相对贫困视角下对农业保险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具有减缓相对贫困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效应在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农业保险对相对贫困存在基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双重门槛效应;农业保险减缓相对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保险发展不仅能减缓本地区相对贫困,还能促进临近地区相对贫困减缓。因此,未来应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注重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及区域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农业保险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婷 李洪霞 李晓雪 《当代金融研究》 2023年第10期10-23,共14页
本文采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数,利用Super-SBM-DEA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从分类、动态、异质性的视角检验绿色金融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分类金融中绿色保险... 本文采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数,利用Super-SBM-DEA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从分类、动态、异质性的视角检验绿色金融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分类金融中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的发展相对滞后,省域层面的结果差异较大;(2)绿色金融总体以及各个分类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产生了促进作用,除绿色投资之外其余绿色金融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各类绿色金融还发挥了协同作用;(3)从动态效应看,绿色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积累效应且传导速度较快;(4)在绿色创新效率达到最高水平之前,绿色金融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影响力在较大的范围内会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增加。本文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高绿色创新效率、促进地区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创新效率 综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资产的“信贷+保险”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新阳 吴银 《当代金融研究》 2023年第5期65-75,共11页
生物资产融资拓宽了农、林、牧、渔业的融资渠道,契合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梳理生物资产融资从构想到实践的过程,“信贷+保险”生物资产融资模式与农村经济融资需求相符,连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农民与农业经营主体三方,提高了... 生物资产融资拓宽了农、林、牧、渔业的融资渠道,契合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梳理生物资产融资从构想到实践的过程,“信贷+保险”生物资产融资模式与农村经济融资需求相符,连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农民与农业经营主体三方,提高了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赋予了生物资产保险保障,降低了违约风险,精准解决农民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有效盘活了生物资产。以重庆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为例,探索生物资产“信贷+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融资创新模式成功运行的机理,为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模式的创新与推广提供参考思路,为持续优化生物资产融资提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资产 “信贷+保险” 融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