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金融要素扭曲吗?
2
作者 张林 蒋李雯 丁晓兰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7,共16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缓解金融市场资源错配和促进金融要素价格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缓解金融市场资源错配和促进金融要素价格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缓解本地区金融要素扭曲,而且能够对周边地区金融要素扭曲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缓解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地区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地区更显著,但政府数字经济发展关注度高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能会加剧本地区金融要素扭曲。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缓解金融要素扭曲。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要素扭曲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同关系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林 张雯卿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共10页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系统协调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指标体系、水平测度与提升机制--基于中西部5省份的调查研究
4
作者 张林 刘秋伶 丁晓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32,303,304,共19页
首先在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设备、数字通用素养、数字社交素养、数字创造素养、数字安全素养、问题解决素养六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21年中西部5省份1756份调查数据,采用因... 首先在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设备、数字通用素养、数字社交素养、数字创造素养、数字安全素养、问题解决素养六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21年中西部5省份1756份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了不同类型居民、不同等级的数字素养水平,并进一步建立Tobit模型检验了不同类型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各类农村居民的高级数字素养整体偏低;精英身份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水平高于普通农户,体制外精英的数字素养水平高于体制内精英,双重精英身份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水平高于单一精英身份农村居民;基础教育和行为习得是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的显著机制,其中,数字金融行为对农户数字素养的积极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考察发现,主要是数字支付行为显著提升了居民数字素养,而数字授信和数字理财行为对普通农户的高级数字素养和体制外精英的基础数字素养提升效果最为强烈。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的个体特征精准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主成分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降碳:金融科技发展的城市碳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小华 和杨亦兰 宋檬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精准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城市智慧降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别于以往区域内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测算了中国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 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精准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城市智慧降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别于以往区域内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测算了中国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和区域间两个方面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以及替换金融科技发展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两个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区域间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金融科技虽然能降低本地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会促进周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以邻为壑”的现象。基于区域内和区域间金融科技碳减排效应的不同表现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在北部城市显著强于南部城市、在非城市群城市显著强于城市群城市、在其他城市显著强于中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城市碳排放量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银行竞争与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6
作者 温涛 刘正桃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9,共15页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县域银行竞争能够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包容性,对低韧性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明显,能够降低韧性不平等。进一步地,县域银行竞争对中西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缩小了地区之间的韧性差距,对低物质资本禀赋、低社会资本禀赋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强,缩小了资本禀赋差距带来的韧性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投资收益、促进农户非农就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本文对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银行竞争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信贷约束 农户非农就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居民创业 被引量:126
7
作者 张林 温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5,107,共12页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居民创业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居民创业的总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数均对居民创业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居民创业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居民创业的总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数均对居民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在不同地区、对象和城乡之间存在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一方面直接促进居民创业,另一方面通过带动居民收入增长和服务业发展促进居民创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创业的影响存在基于自身发展水平、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地区创新能力的单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创业的促进作用只有在跨越相应的门槛值后才得以发挥,而且该作用将随着门槛变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创业 居民收入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开源又节流:内生发展能力视角下农户金融素养与能源贫困
8
作者 王乔冉 杨丹 刘自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4,共13页
能源贫困作为一种相对贫困严重影响农户福利,缓解农户能源贫困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户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缓解能源贫困的理论分析出发,综合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宏观数据建立... 能源贫困作为一种相对贫困严重影响农户福利,缓解农户能源贫困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户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缓解能源贫困的理论分析出发,综合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宏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揭示了中国农村居民能源贫困的基本事实,并实证检验了农户金融素养表征的内生发展能力对能源贫困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居民能源贫困在2013—2019年有所缓解,能源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59.87%下降到2019年的40.35%,但能源贫困问题依然严重;②金融素养表征的内生发展能力提升能显著缓解农户能源贫困,该结论在工具变量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相较于高级金融素养而言,初级金融素养对能源贫困的缓解效应更大;④农户能源贫困深度随着其金融素养提升呈倒“U”形缓解趋势,金融素养提升对处于能源贫困深度中上部分群体的效应更大;⑤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提升对于低学历和可再生能源丰裕地区农户的能源贫困具有更明显的缓解作用;(6)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农户金融素养提升主要通过开源和节流两个机制缓解能源贫困,开源渠道包括资产配置效率提升和信贷水平增加,节流渠道包括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因此,需将金融素养作为提升农户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采取有针对性、有差别的金融素养培育策略,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让农户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提供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辅以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驱动的政策,助力改善农户能源使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发展能力 金融素养 能源贫困 资产配置 能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林 周舒影 《农村金融研究》 2022年第4期24-33,共10页
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 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用深度分指数的减贫效应最显著;从传导途径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这两个途径来缓解农村贫困;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具有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应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居民的减贫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贫困缓解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普惠保险与相对贫困减缓——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域数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新阳 范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基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分析普惠保险缓解相对贫困的机理,利用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建立基础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普惠保险通过提高... 基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分析普惠保险缓解相对贫困的机理,利用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建立基础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普惠保险通过提高生活保障、稳定相对贫困者收入、改善收入分配,显著缩小贫富差距;考虑相对贫困者的收入差异,普惠保险减缓相对贫困具有门槛效应;通过相邻地区的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换等方式,普惠保险减缓相对贫困具有空间联动效应,且省际外溢效应强于省内。据此提出通过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提高相对贫困者的可支配收入和推动普惠保险省际协同的政策建议,减缓相对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普惠保险 相对贫困 脱贫攻坚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林 曹星梅 温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7,共17页
首先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TOPSIS法测度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然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考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TOPSIS法测度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然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考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收敛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多数省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也有少数省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样本期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缩小趋势,各区域地区内、地区间差异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超变密度差异和地区内相对差异是整体相对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全国及各区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态势,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农业保险深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交通条件等因素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收敛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空间网络关联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122
12
作者 张林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9,共9页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326个贫困县和812个非贫困县两个子样本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产业升级和农...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326个贫困县和812个非贫困县两个子样本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贫困县大于贫困县。县域产业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一部分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一部分通过县域产业升级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而且贫困县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大于非贫困县。本文研究结论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产业升级 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收入增长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民营企业成长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林 王燕霞 郑强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8,共13页
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民营企业成长进而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541家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的匹配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其作... 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民营企业成长进而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541家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的匹配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分指数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支付便利性,进而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经过一系列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东部地区、非制造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民营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支付便利性两个渠道发挥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民营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一个渠道发挥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制造业民营企业成长的边际效应大于制造业民营企业,对中小微民营企业成长的边际效应大于大型民营企业。本文为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支付便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金融、社会绩效与乡村振兴--基于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42
14
作者 邹新阳 温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106,共12页
在梳理普惠金融社会绩效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理论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静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2009—2017年农村普惠金融相关数据,进而评价其社会绩效。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业务覆盖范围、涉农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农业保险发... 在梳理普惠金融社会绩效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理论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静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2009—2017年农村普惠金融相关数据,进而评价其社会绩效。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业务覆盖范围、涉农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与普惠金融社会绩效正相关。为此,应加强普惠金融业务支持体系建设,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大对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普惠金融的社会绩效,服务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社会绩效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林 曹星梅 丁晓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9,共14页
民营经济增长因多种原因长期面临融资难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缓解民营经济融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思路。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 民营经济增长因多种原因长期面临融资难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缓解民营经济融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思路。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中介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和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两个分指数均对民营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经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民营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普惠金融→企业创新→民营经济增长”和“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民营经济增长”两条传导路径。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东部地区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民营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林 贺宝玲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2-699,共8页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目标的达成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的农村金融服务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存在普惠金融和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对农村产业...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目标的达成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的农村金融服务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存在普惠金融和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不够、对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支撑不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供需失衡、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不全面和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距离建成农业强国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应该坚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为金融服务核心、以促进科技创新为金融服务手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金融服务目标,通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通过金融服务农业风险管理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最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突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林 张雯卿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2期36-42,共7页
论文首先归纳总结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经验,发现日本和中国台湾针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配有完善的支持政策体系,并高度重视政策性优惠信贷、专项产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等对融合主体的金融支持。在此基... 论文首先归纳总结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经验,发现日本和中国台湾针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配有完善的支持政策体系,并高度重视政策性优惠信贷、专项产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等对融合主体的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实践现状分析,论文认为应从强化政府部门对从业主体的认定、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厘清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提高政策性涉农贷款中的中长期低息贷款比重、成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金融支持 经验借鉴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商业化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258,共14页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仍然面临信用风险加剧、融资成本上升等众多不利因素交织的严峻挑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步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仍然面临信用风险加剧、融资成本上升等众多不利因素交织的严峻挑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步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尤其要关注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金融需求。因此,急需提升我国商业化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塑造全面发展新优势,以普惠金融创新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本研究基于210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微观数据,利用OLS、WLS、Robust-WLS方法,分析金融深度、服务广度、支农强度、资源禀赋等因素对小额贷款公司运营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下,维持适度资本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保障贷款质量有助于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没有证据表明服务“三农”会降低金融机构经营效率,涉农贷款质量可能优于企业贷款。为此,应该建立健全社会绩效管理机制,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实现微型金融普惠性功能完善与商业化可持续的战略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金融 普惠金融 小额贷款公司 经营效率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 被引量:8
19
作者 邹新阳 姚清霞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1期43-51,共9页
论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及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 论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及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可通过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小。因此,为促进农民增收,不仅要全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还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推动城乡产业链融合发展: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
20
作者 黄庆华 尹蓝月 +1 位作者 王浩力 梁诗敏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4,共15页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则是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则是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产业链融合的推动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产业链融合的推动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二者呈现U型关系。数字经济对城乡产业链融合的推动作用存在异质性,其推动作用在中东部地区较为显著,在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在大型城市群、大数据试点城市较为显著,而非大型城市群和非大数据试点城市则相对滞后。数字经济对城乡产业链融合的影响存在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下的门槛效应。因此,提出破除要素流通壁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要素信息化,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产业链融合新态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城乡产业走数实融合发展之路三点建议。旨在为优化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产业链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