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生主文献研读机制——以西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吉雪菲 董小玉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1,共6页
针对一些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修养,学习态度浮躁以及培养质量不高的现状,西南大学提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生主文献研读机制,将文献形式、内容及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互动方式"混合",辅助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中进行文献研究,提... 针对一些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修养,学习态度浮躁以及培养质量不高的现状,西南大学提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生主文献研读机制,将文献形式、内容及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互动方式"混合",辅助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中进行文献研究,提升学术能力。主文献研读的基础是经典文献,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是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修养和学校的培养质量。主文献研读机制及创建的路径图,为研究生创新培养提供新路径,在近6年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主文献 研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新闻:新闻民族志的两波浪潮与未来走向
2
作者 王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6,共13页
新闻民族志(news ethnography)既是研究新闻的一种重要的质性方法,也是观察和理解新闻的一种独特视角。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新闻民族志“第一波浪潮”,在知识社会学和工作研究的复合框架下,通过对新闻生产过程的解析,发现“新闻的... 新闻民族志(news ethnography)既是研究新闻的一种重要的质性方法,也是观察和理解新闻的一种独特视角。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新闻民族志“第一波浪潮”,在知识社会学和工作研究的复合框架下,通过对新闻生产过程的解析,发现“新闻的社会建构”,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建制下新闻的潜在意识形态结构和宰制逻辑。而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危机话语”与“拯救新闻业”的问题意识,激发了新闻民族志的“第二波浪潮”,致力于呈现媒介融合转型过程中技术变迁、制度背景和专业实践的复杂互动,体现出较强的技术和商业导向,而弱化了知识社会学的批判视角。尝试在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中重新理解新闻民族志,以及在数字中介的深度媒介化环境下思考如何接续新闻民族志研究传统,开辟有价值的新议题,并调适田野工作的理念与实践,从而“超越”传统定义下的新闻业,对持续快速变化的数字新闻生态系统提供有力的解释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新闻民族志 新闻室 混合民族志 新闻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与特色:新闻传播学实践人才培养的审思--基于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伍顺比 董小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8-122,共5页
分析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将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人才培养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对2006—2010年评选的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现状和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新闻传播学实践教... 分析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将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人才培养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对2006—2010年评选的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现状和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如何应对媒介融合的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实践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4
作者 董小玉 王雯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9,共8页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包含着对我国国际传播工作任务的战略目标,凝结着对中国未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整体思考。在此背景下,建构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对于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指导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包含着对我国国际传播工作任务的战略目标,凝结着对中国未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整体思考。在此背景下,建构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对于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指导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当前面临着西方话语霸权、视觉符号虚假、话语能力不足等挑战。对此,要加强理论创新,丰富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容;提升话语能力,优化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方式;革新媒介技术,升级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对外传播 话语体系 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数字化·融合化——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三个关键词”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小玉 何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145,共3页
当今,全球化的影响、数字化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成为不同面向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享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导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需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新闻... 当今,全球化的影响、数字化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成为不同面向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享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导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需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新闻观""通识观"的教育,弥补现有传媒教育的缺失,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全球化 数字化 融合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融合·实践:建构西部高校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培养体系 被引量:6
6
作者 董小玉 韩丹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120,124,共4页
本文从国内外新闻传播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洞悉西部新闻传播学硕士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短板———培养方式的模仿、教学经验的匮乏、培养机制的不完善等,提出建构"开放.融合.实践"的理念,立足西部传媒发展,探索区域化的... 本文从国内外新闻传播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洞悉西部新闻传播学硕士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短板———培养方式的模仿、教学经验的匮乏、培养机制的不完善等,提出建构"开放.融合.实践"的理念,立足西部传媒发展,探索区域化的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培养体系,即建构目标明确的课程模块,包括平台课、实践课、研究课和特色课,实现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与区域针对性培养,促进学生专业成才与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 融合 实践 西部高校 新闻传播学 研究生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 被引量:9
7
作者 董小玉 金圣尧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5,共3页
新时代的舆论场域、媒介技术环境以及新闻生产传播模式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培养新型传媒人才。随着"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发布... 新时代的舆论场域、媒介技术环境以及新闻生产传播模式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培养新型传媒人才。随着"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发布,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路径愈加明晰。勾勒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重塑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建构新闻传播教育实施的新途径,是实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三个必要环节,也是推进传播人才教育体系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发展方向 培养目标 实施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丹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06,共5页
新媒介技术推动了新型传播交往关系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公民新闻网站、新闻网志、微博等为代表的非专业型新闻生产撼动了科层式的新闻传媒机构,使专业传媒机构的专属权力扩散化、弱化;新媒体技术造... 新媒介技术推动了新型传播交往关系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公民新闻网站、新闻网志、微博等为代表的非专业型新闻生产撼动了科层式的新闻传媒机构,使专业传媒机构的专属权力扩散化、弱化;新媒体技术造就了新型的传播交往关系,消弭了传受者之间的绝对界限,使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危机成为重要问题;新闻制作权的泛化和信息扩容则带来新闻的泛化以及新闻理性和新闻责任的旁落。新闻专业主义遭遇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它的全面失败和沦陷,从另一维度来看,新媒体语境召唤着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及新一轮赋权,包括媒介的深度融合、职业身份的重构、新闻价值标准以及新闻伦理的现代重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专业主义 职业新闻人 新闻价值 新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游戏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丹凌 黄秋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79,共5页
在新媒体重构传播主体、引发"信息超载"、变革传播交往关系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新—新闻"探索的成果,新闻游戏仍然为"未来新闻业"开启了诸多可能性。这种情景化的、体验式的、互动性的新闻报道方式不仅符... 在新媒体重构传播主体、引发"信息超载"、变革传播交往关系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新—新闻"探索的成果,新闻游戏仍然为"未来新闻业"开启了诸多可能性。这种情景化的、体验式的、互动性的新闻报道方式不仅符合"作为游戏的传播"的理论逻辑,亦得到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并且体现了新媒体社会的文化逻辑,可视为对新闻业转型的一种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游戏 新-新闻 传播游戏论 新媒体技术 沉浸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把关到策展:一项新闻生产的观念史考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94,共9页
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控制为指向、建基于媒体专业权威和公共职能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和冲击,被认为内涵狭窄、理论张力不足,难以诠释和指导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实践。而以内容管理为指向、倡导多方参与和多元内容流竞争的策展(curation)模... 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控制为指向、建基于媒体专业权威和公共职能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和冲击,被认为内涵狭窄、理论张力不足,难以诠释和指导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实践。而以内容管理为指向、倡导多方参与和多元内容流竞争的策展(curation)模式,作为把关模式的替代性理论框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致力于梳理策展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如何进入新闻业,并与把关人理论发生勾连、交织和迭代的理论脉络,剖析策展对于新闻生产的创新价值,认为策展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参与式新闻实践,拓展了新闻生产的边界,推动以媒体为中心的狭义的新闻生产向广义的、社会化的内容策展转型。因此,对于策展的研究,弥补了传统把关研究中把关对象、把关机制的结构性缺失以及将把关视为一个静态现象的理论缺陷,打通原本各自分割的媒介内容生产与传播效果领域,探究基于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常规,推进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理论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关 策展 新闻生产 内容管理 参与式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地方化”:一项新闻生产的合法性策略建构及反思——基于对移动新闻客户端“S新闻”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9,共10页
尽管同样遭受全球化和互联网冲击,中国并没有出现西方地方新闻业衰落而导致的“新闻荒漠”,反而构建起了空前繁荣的地方性新闻渠道。但一个悖论现象是,许多地方媒体不同程度选择了“去地方化”的内容生产策略,形成追逐全国范围内热点新... 尽管同样遭受全球化和互联网冲击,中国并没有出现西方地方新闻业衰落而导致的“新闻荒漠”,反而构建起了空前繁荣的地方性新闻渠道。但一个悖论现象是,许多地方媒体不同程度选择了“去地方化”的内容生产策略,形成追逐全国范围内热点新闻事件的“远程报道”常规,以及高度同质化的发展路径。省级媒体客户端“S新闻”作为田野个案,聚焦于“去地方化”如何成为都市类媒体融合转型的一种合法性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本立足于地方的新闻生产路径。随着融合的“进阶”,地方媒体新闻生产陷入“漂浮的地方性”与“脆弱的全国性”的双重困境,使得“再地方化”成为媒体重构合法性身份和专业价值规范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媒体 去地方化 合法性 新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于电影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电影伦理学
12
作者 马恩扉页 袁智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15,共8页
当电影快步迈进人工智能时代,相关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慎思亟须提上日程,而作为一种“前置”理论的电影伦理学当属关键,也势必成为一柄悬于电影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在愈演愈烈的人工智能热潮中进行理论“冷思考”,探赜人工智能时... 当电影快步迈进人工智能时代,相关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慎思亟须提上日程,而作为一种“前置”理论的电影伦理学当属关键,也势必成为一柄悬于电影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在愈演愈烈的人工智能热潮中进行理论“冷思考”,探赜人工智能时代下电影的伦理症候、技术奇点和道德隐忧。毋庸讳言,无论是对于人工智能题材电影当中,纷繁复杂的“去主体性”伦理危机之追问,还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或将带来的技术奇点时代,重审“工具理性”迷思。其最终面向,实际是电影伦理学对于不断演进的电影现象和问题的理论自觉与研究自省。故而,对后人类思潮下“后电影伦理”研究的开启就显得恰逢其时。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电影伦理学不仅要面向电影的文本内容和制作手段进行理论思辨,也要自“下”而“上”地充实和完善电影伦理学的知识体系,时刻提醒电影创作者和研究者辩证警惕地看待人工智能之于电影的种种影响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影伦理学 技术奇点 主体性 后电影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综合性大学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综合性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该体系是建立在发挥综合性大学跨学科的优势教育资源基础上,实施因人施教、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三种能力"与"四大模块"是综合性大学播音与... 本文主要研究综合性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该体系是建立在发挥综合性大学跨学科的优势教育资源基础上,实施因人施教、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三种能力"与"四大模块"是综合性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与具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闻生产中的编辑室控制——基于对媒体从业者微信使用的田野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0,共10页
“控制”是媒介社会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传统上尤其注重对“组织内控制”的研究,侧重从中观、微观的媒介组织和新闻实践层面,解析编辑室内部控制因素,强调从业者比较一致地呈现出对媒体机构“驯从”的表征。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嵌入... “控制”是媒介社会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传统上尤其注重对“组织内控制”的研究,侧重从中观、微观的媒介组织和新闻实践层面,解析编辑室内部控制因素,强调从业者比较一致地呈现出对媒体机构“驯从”的表征。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嵌入和改造新闻生产的背景性变化下,通过新闻民族志考察数字编辑室日常互动的微观情境,可以看到伴随着机构权威和新闻行业“奖赏性权力”的弱化,以及弹性工作制下从业者“面对面互动”的大幅减少,编辑室控制更多是在网络互动中实施,并在互动中不断协商和改变,组织结构与个体能动性之间的张力因而更为凸显。作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交媒体,微信成为互联网时代编辑室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挑战既有结构的独特方式和协商空间,对于解析社交媒体时代工作场所的社会互动模式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室 数字新闻 微信使用 媒介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伟 杨丹丹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1,共1页
文化基因是由自然生境、历史语境与创造主体等多重因素共同交织塑造的文化生命体,储存着人类的生产图景、价值取向与思想信仰。中华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沉淀、独特的哲学系统、丰富的内容以及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文化基因是由自然生境、历史语境与创造主体等多重因素共同交织塑造的文化生命体,储存着人类的生产图景、价值取向与思想信仰。中华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沉淀、独特的哲学系统、丰富的内容以及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系统 历史沉淀 中华文化 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语境下高等传媒教育“共建”现象探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丹凌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59,共3页
近年来,大批高校正以"共建"方式重构、调整、更新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应对全媒体语境下传媒环境复杂化、传媒技术更新、传媒生产变迁以及媒介用户成熟等对高等传媒教育带来的挑战。"校政共建""... 近年来,大批高校正以"共建"方式重构、调整、更新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应对全媒体语境下传媒环境复杂化、传媒技术更新、传媒生产变迁以及媒介用户成熟等对高等传媒教育带来的挑战。"校政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校政企共建"等办学模式,将传媒主管部门、传媒业界纳入高等传媒教育体系,开拓了学校教育的视野,延展了传媒教育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教育与业界的对接,是我国高等传媒教育在全媒体时代的积极探索,反映了传媒技术发展与传媒生产变迁对高等传媒教育提出的新诉求及其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传媒教育 共建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传播中负面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智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3,共2页
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负面因素影响,影视创作与传播出现了诸如暴力色情泛化、人性表现片面化等误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德育应坚持德育生活化、全息化和正面疏导,引导学生正确... 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负面因素影响,影视创作与传播出现了诸如暴力色情泛化、人性表现片面化等误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德育应坚持德育生活化、全息化和正面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各种影视作品和影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 大学生 思想道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导向功能的隐性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163,共3页
新闻传播过程同时也是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方传播自己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将传播者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衍化为受众进行价值评判的认知元素。新闻导向功能的表... 新闻传播过程同时也是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方传播自己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将传播者所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衍化为受众进行价值评判的认知元素。新闻导向功能的表达方式主要有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两种,隐性表达将新闻的导向性了无痕迹地融入新闻信息的选择、制作及传播过程中,具有"隐而不露、非正规传播","悄然渗透、无意识接受"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导向 隐性表达 方式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新闻业:新理念、新实践、新传播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丹凌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5,共4页
数据新闻实践的推广和深入,昭示着整个新闻业态的数据化转向,这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传播革命之又一成果,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新闻类型或报道方式革新,而是指征着整个新闻行业的未来走向,它正在变更新闻业态、重构新闻生产方... 数据新闻实践的推广和深入,昭示着整个新闻业态的数据化转向,这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传播革命之又一成果,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新闻类型或报道方式革新,而是指征着整个新闻行业的未来走向,它正在变更新闻业态、重构新闻生产方式、再造新闻传播渠道、改写记者角色定位。从理念层面来讲,数据正在成为新闻业的结构性力量;从实践层面来讲,数据新闻代表了从专业化生产到社会化生产的变迁;从传播层面来讲,数据新闻开拓了一种面向受众的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业 新闻生产 可视化 精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3,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阅读方式从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步变成了新媒体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多渠道获取,互动性增强,拥有即时性等特点,而且也有着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阅读方式从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步变成了新媒体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多渠道获取,互动性增强,拥有即时性等特点,而且也有着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办法,对于大学生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心理健康的成长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阅读方式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