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新诗的语言美学——吕进教授访谈录 |
吕进
魏巍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现代歌词与新诗的不同起源——对新诗“学堂乐歌起源论”的反思 |
童龙超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汉语的思辨特质与新诗的复调品格 |
向天渊
许童星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半殖民体验与晚清语言现代化 |
魏巍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于坚诗歌研究综述 |
向天渊
赵玲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五四译诗与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确立 |
熊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7
|
论新诗的诗体重建 |
吕进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8
|
重塑“中国”想象:1980年代考古新声、南方书写、乡土经验与文学“寻根” |
黄英豪
魏巍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与民族国家想象 |
魏巍
梁苏琴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沈从文新诗理论述评 |
蒋登科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1
|
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传统 |
熊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2
|
论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创作的三重关系 |
熊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3
|
朱光潜的诗学建构、美学研究及人生态度 |
向天渊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4
|
能指优势与语音凸显:新诗语言艺术的智慧与疏拙 |
向天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2
|
|
15
|
许世旭的汉语诗学研究 |
熊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6
|
百年《狂人日记》研究再认识 |
魏巍
蒋薇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7
|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创新 |
熊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8
|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
熊辉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19
|
守正出新:后疫情时代华语新诗的格局与方向——“第七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综述 |
梁笑梅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20
|
从“新诗主体论”到“新诗二次革命论” |
邱雪松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