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书同文”政策对“屦/履”历时更替的影响——基于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综合考察
1
作者 胡波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36,共12页
战国“履”的字形和{屦}的用字存在文字异形问题,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这一问题在秦王政时期得到了解决。考察先秦至西汉早期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可知,同样是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至迟在秦朝{履}最终替换{屦}而成为表示“鞋”义的... 战国“履”的字形和{屦}的用字存在文字异形问题,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这一问题在秦王政时期得到了解决。考察先秦至西汉早期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可知,同样是受“书同文”政策的影响,至迟在秦朝{履}最终替换{屦}而成为表示“鞋”义的常用词。这表明“书同文”政策确实对汉语用词的变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同文”政策 常用词 历时更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古碑刻文献看典故词语的生成、结构调整和规范化--以“陈辖”“孔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北南 毛远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78,123+135,共5页
典故词语的生成有一定的随意性。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择取典源的重要语素合成而得。典故词语在流传过程中,需要适应语言的经济原则,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来找到一个符合汉语规范的典型词语保存下来。典故词语规范化是其语音、语法... 典故词语的生成有一定的随意性。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择取典源的重要语素合成而得。典故词语在流传过程中,需要适应语言的经济原则,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来找到一个符合汉语规范的典型词语保存下来。典故词语规范化是其语音、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都逐渐成熟、臻于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随意性 双音化 词汇化 中古碑刻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与古籍文献整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艳辉 张显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帛医书长埋于地下,其特殊用字数量丰富,且有些特殊用字不见于其他性质的古籍中,给古籍的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作为古医籍文献校勘整理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其它古籍整理提供字型、字义例证和有力补足。鉴于简帛医书用字考据与古籍整理的互鉴性,我们认为古籍文献整理应把握以下要点:注重古籍文献考证对用字研究的基石作用、将古籍文献材料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纳入用字研究的考量域、古籍异文材料应为用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医书 用字研究 古医籍 汉语史 辞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系简牍释文校勘与简帛文献整理
4
作者 杨艳辉 张显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4,共6页
出土数量庞大的简帛文献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简帛文献的释文整理是进行后期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因简帛文献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且整理者存在知识面与简牍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在实际整理工作中,释文不可能做到条条... 出土数量庞大的简帛文献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简帛文献的释文整理是进行后期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因简帛文献所涉及的领域较广,且整理者存在知识面与简牍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在实际整理工作中,释文不可能做到条条清楚、字字精准,难免会有错漏疏忽。在研究秦系简牍文献时,我们发现,周家台秦墓《病方及其他》在释文释读方面存在诸多瑕疵,这虽然只是秦系简牍中数量极小的医书文献的释文校勘问题,但可观出土简帛文献整理问题之共性。为此,简帛文献之整理,应组建文史兼备的古籍文献专家库,以减少释读欠妥之现象;制定文字隶定和释读标注之统一体例,并一以贯之,以防释文标注之不严;辩明文献文句之层次关系,理清句间逻辑,以防释文标点之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献整理 秦系简牍 释文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东巴文石刻述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亦花 喻遂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7,共5页
纳西语称东巴文为"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上的痕迹,木石应是东巴文最初的载体。由于时代的变迁,目前木石上的东巴文所见不多,也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前辈学者和近年来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一些东巴文石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以... 纳西语称东巴文为"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上的痕迹,木石应是东巴文最初的载体。由于时代的变迁,目前木石上的东巴文所见不多,也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前辈学者和近年来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一些东巴文石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以为研究碑刻和民族文字的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石刻 述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宗工”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邓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2,共4页
甲骨b辞中“宗工”两见: 1.…戌卜,[贞],叹众宗工(图一)。 2.庚…[卜],贞,叹[众]宗工(图二)。 “宗工”在《尚书》中也是两见,均出现在《酒诰》:
关键词 甲骨卜辞 铭文 《尚书》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延新简》所记屯戍信息及其价值考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克冬 张显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出土文献《居延新简》中,共有屯戍及相关词语68个,用例902个,可分为屯戍吏卒的职责、与之相关的边塞地形、伤病情况等三大类。《居延新简》中的这些词语及其用例可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汉代的屯戍制和边塞吏卒的工... 出土文献《居延新简》中,共有屯戍及相关词语68个,用例902个,可分为屯戍吏卒的职责、与之相关的边塞地形、伤病情况等三大类。《居延新简》中的这些词语及其用例可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汉代的屯戍制和边塞吏卒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某些词语有新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新简》 屯戍词语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帣”之制度补正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建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简《日书》“夫妻同衣”新解 被引量:1
9
作者 沈祖春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关于简文中的“同衣”,吴小强先生提出了“四解”,刘乐贤先生有“两解”,他们均认为“衣”指衣服或被子。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衣”是借指人的“形体、身躯”,“夫妻同衣”即夫妻同身体,隐指“交合”,从而对“夫妻同... 关于简文中的“同衣”,吴小强先生提出了“四解”,刘乐贤先生有“两解”,他们均认为“衣”指衣服或被子。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衣”是借指人的“形体、身躯”,“夫妻同衣”即夫妻同身体,隐指“交合”,从而对“夫妻同衣指夫妻交合做爱”提出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衣 身体 借指 秦简 日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商甲骨卜辞“今来”补论
10
作者 邓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在甲骨卜辞中,"今来"可以用来修饰"干支"、"岁"、"秋"构成"今来干支"、"今来岁"、"今来秋"等时间表述形式。学界对这一组时间表述形式的意义的讨论仍在进行之... 在甲骨卜辞中,"今来"可以用来修饰"干支"、"岁"、"秋"构成"今来干支"、"今来岁"、"今来秋"等时间表述形式。学界对这一组时间表述形式的意义的讨论仍在进行之中。我们通过系统的考察,除了需要作一些修订外,认可陈梦家"今来"的基本论证。在修饰"干支"时,具有"今"和"来"的意义,用来指称10日以内且与占卜时间不同在本旬的干支时间。修饰"岁"、"秋"时,可能只具有指称10日内时间的近指引申意义,表示接下来的"岁"和"秋",从而与"今岁"、"今秋"意义重叠,所以"今来岁"、"今来秋"类时间表述形式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今来 干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巴经跋语看东巴教经典的传承
11
作者 邓章应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56-161,共6页
东巴经是东巴教的经典,也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传承关系对东巴的谱系研究及东巴文字的分域断代研究都有重要价值,但过去一直未予以足够重视。有的东巴经跋语中的记述性文字较为详细地说明了东巴经的传递和传抄情况,能够反映出... 东巴经是东巴教的经典,也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传承关系对东巴的谱系研究及东巴文字的分域断代研究都有重要价值,但过去一直未予以足够重视。有的东巴经跋语中的记述性文字较为详细地说明了东巴经的传递和传抄情况,能够反映出东巴经传承的部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经 跋语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慈其”及相关称谓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萍 张显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慈其"一词见于西北汉简,所指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从语义、语音上可证明"慈其"就是古籍中所说的"席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芨芨草;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席萁"的异名及其不同书写形式。
关键词 慈其 席萁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叁)释文校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雨箫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7-48,共2页
通过对《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叁)释文进行校勘,侧重校正原释文的文字误读,缺字的补充问题,使墓志释文更加准确,以便科学利用这批珍贵的出土文史新材料。
关键词 新中国出土墓志 河南 释文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黑”“白”看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汭雪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2期331-332,共2页
主要以汉族、藏族、纳西族以及少量阿尔泰语系民族为例,通过对颜色词“黑”和“白”在不同民族语言中的联想意义的比较,透视不同民族的文化共通性和文化差异性,并浅析部分原因。
关键词 颜色词黑 民族文化共通性 民族文化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西北屯戍汉简中的“缇绩”“缇行胜”
15
作者 张丽萍 张显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缇绩"学界一般认为指下裳,其实"绩"当读为"帻","缇绩"即"缇帻",指武士所戴的橘红色头巾。"缇行胜",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胜"当读为"幐",指行... "缇绩"学界一般认为指下裳,其实"绩"当读为"帻","缇绩"即"缇帻",指武士所戴的橘红色头巾。"缇行胜",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胜"当读为"幐",指行囊,即出行时随身携带的橘红色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缇绩 缇行胜 西北屯戍汉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集》正文训诂浅析
16
作者 朱灵芝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8-149,184,共3页
《周敦颐集》是宋代理学的重要文献典籍之一,其正文训诂对我们理解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训诂内容、方法及其使用的训诂术语等方面对其中的训诂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 正文训诂 训诂内容 训诂方法 训诂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