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基于《教育规划纲要》第三方评估1的证据 被引量:63
1
作者 朱德全 李鹏 宋乃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7,共15页
通过对苏、鲁、鄂、湘、川、渝等14个省(市、自治区)82个县(区)546所中小学的实证调查,结合2010年-2014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典型案例分析,对2010年以来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估发现:5年... 通过对苏、鲁、鄂、湘、川、渝等14个省(市、自治区)82个县(区)546所中小学的实证调查,结合2010年-2014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典型案例分析,对2010年以来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估发现:5年来,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不仅从战略任务的高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而且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所进步,"均衡配置师资"逐步实现。但也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部塌陷"、办学条件"内涵化"差距巨大、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严重、城镇化进程中新挑战不断、教育质量城乡差距甚大等问题。因此,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转变义务教育发展方式,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开拓义务教育内涵均衡、优质均衡与特色均衡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第三方评估 治理体系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发展“中部塌陷”:表征、原因与对策——基于2010—2014年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数据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鹏 朱德全 宋乃庆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对2010年-2014年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测度发现:义务教育"中部塌陷"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旧严峻;义务教育"中部塌陷"只是局部塌陷,并非"全盘塌陷";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中部塌陷"... 通过对2010年-2014年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测度发现:义务教育"中部塌陷"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旧严峻;义务教育"中部塌陷"只是局部塌陷,并非"全盘塌陷";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中部塌陷"导致了教育发展"双重塌陷"。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地方财力不足、中央财政扶持力度偏小、人口压力较大等原因造成了义务教育"中部塌陷"。因此,要消弭"中部塌陷",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助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完善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造血"机制;二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输血"机制;三是要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缓解义务教育供需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区域测度 中部塌陷 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的量化模型建构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毅 廖琴 +1 位作者 吴思睿 刘革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5,共9页
本研究以我国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东、西地区9个省、直辖市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本研究以我国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东、西地区9个省、直辖市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TPB)及接受和使用技术的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简称UTAUT),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量化模型,探寻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得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图。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便利条件、主观规范、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图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技术使用行为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AM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构成与建构逻辑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辉蓉 谢小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81,共7页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形成是STEAM教育的发展之基。STEAM教师PCK是教师面对具体的跨学科的内容主题时,所特有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知识,具有知识范畴的跨学科性、知识来源的实践性和知识形...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形成是STEAM教育的发展之基。STEAM教师PCK是教师面对具体的跨学科的内容主题时,所特有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知识,具有知识范畴的跨学科性、知识来源的实践性和知识形成的融合性等特点。通过对已有PCK研究的梳理,结合STEAM教育的特征,STEAM教师PCK可分为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对象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在此基础上,STEAM教师PCK的建构逻辑:一是立足理论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打“地基”,促进公共性PCK向个体性PCK转化;二是基于经验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竖“框架”,推动内隐性PCK向实践性PCK转化;三是通过实践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添“砖瓦”,实现陈述性PCK向程序性PCK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教育 教师PCK 理论性学习 经验性学习 实践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