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内在逻辑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德全 曹渡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中国充分把握住了世界职业教育变革发展的新机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分别经历了模仿借鉴阶段、自主探索阶段、超常规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期,职业... 中国充分把握住了世界职业教育变革发展的新机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分别经历了模仿借鉴阶段、自主探索阶段、超常规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分别指向人才高质量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和科技高质量供给,并呈现四大特色表征:一是走出一条从模仿借鉴到本土化改造再到自主创新的道路;二是充分把握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三是回应外部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明显;四是有强大的资源集聚效能与社会组织能力。究其根本,超大规模的就业市场与多样化的就业需求是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而有效的制度供给是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赶超机制,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继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走深走远,要以体系战略、融合战略、统筹战略、园区战略和招生战略为抓手,构筑“纵横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四维融合”职业教育联动系统、创设“三教三融”的职业教育协同路径、打造“抱团发展”的职业教育合作园区,以及探索“差异混编”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 就业市场 制度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教育援助的核心内涵、理论特征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永富 徐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09,225,共9页
国际教育援助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有着不同的理论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教育援助理论在本质上是“全球思维、整体意识和人类观念”在国际教育援助领域的贯彻和运用,核心在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共同利... 国际教育援助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有着不同的理论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教育援助理论在本质上是“全球思维、整体意识和人类观念”在国际教育援助领域的贯彻和运用,核心在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共同利益下不同国际性行为主体间互助合作的实现。平等互利性、开放包容性、国际合作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教育援助的基本特征。为破解国际教育援助发展新困局提供新思路,为构建新时期国际教育援助理论提供新视角,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注入新动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教育援助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教育援助 核心内涵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职业技术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路径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茜 黄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目前,中西部地区职业技术大学在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仍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人才培养能力相对较弱。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中西部职业技术高校应坚持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人才培养的职业性、高阶性和复合性... 目前,中西部地区职业技术大学在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仍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人才培养能力相对较弱。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中西部职业技术高校应坚持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人才培养的职业性、高阶性和复合性;坚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校企共建共育,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合作交流,打造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人才培养能力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高校 职业技术大学 人才培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课程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罗生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31,共12页
课程研究范式是明晰课程研究价值取向与历史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范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西方经验借鉴到本土自觉探索的艰辛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隐匿”范式、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突围”范式、... 课程研究范式是明晰课程研究价值取向与历史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范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西方经验借鉴到本土自觉探索的艰辛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隐匿”范式、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突围”范式、课程论研究的全面西学范式、课程论研究的社会批判范式、课程论研究的解释学范式以及课程论研究的混合设计范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课程研究范式也需顺势而为,应从“技术控制”走向“文化社会”建构,从“悬置静止”走向“关系意义”生成,从一元化的理解式建构走向本土变革式理论创生,从封闭式的方法坚守走向开放式的大数据依托,从科学化语言走向诗性化语言,以此来抒写课程研究领域自己的故事,创新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研究 社会批判范式 解释学范式 混合设计范式 诗性化语言 课程思维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视角下乡村教师供给困境的编制制度创新 被引量:17
5
作者 赖昀 张学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8,共12页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编制是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的保障。我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历来非常重视,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教师供给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乡村教师编制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编制制度经历了由"偏...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编制是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的保障。我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历来非常重视,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教师供给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乡村教师编制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编制制度经历了由"偏重城镇"向"城乡一体化"、由"兼容并包"向"因岗限人"的变迁。偏重城镇的政策导向导致制度设计缺陷,因岗限人致使制度分配失当,改革过程中引发部分制度结构混乱,核编机制落后导致制度绩效低下。通过破除制度设计路径依赖,教师编制独立供给,优化教师编制制度结构,创新核编机制等措施,创新我国乡村教师编制制度,保障乡村教师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实现供给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编制 制度变迁 教师供给 编制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