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无为而治”到“上德不德”:老子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资沛 杨玉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26,共5页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背景下,老子主张君王应效法"天道",实行"无为而治",这同时也意味着"天道"对君主权力的节制与规范。针对烦冗的道德礼法和独断的贤能教化,老子又提出"上德不德"。...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背景下,老子主张君王应效法"天道",实行"无为而治",这同时也意味着"天道"对君主权力的节制与规范。针对烦冗的道德礼法和独断的贤能教化,老子又提出"上德不德"。其预想的上德之人,不轻易做价值判断,不参与任何具有潜在危害的道德论证,以免造成对他人的意志强制和道德绑架,而走向仁义忠信的对立面。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实行"无为而治"的君王即是"上德不德"之圣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上德不德"则是对"无为而治"的进一步阐释,亦是其政治哲学的继续与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上德不德 老子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尔斯的政治义务理论 被引量:7
2
作者 毛兴贵 谭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4,共7页
政治义务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哈特首先用“相互限制原则”来解释政治义务,这一原则为罗尔斯所继承并加以修正。鉴于该原则存在的诸多问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削减了它在政治义务的道德证明中的作用,而诉诸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这... 政治义务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哈特首先用“相互限制原则”来解释政治义务,这一原则为罗尔斯所继承并加以修正。鉴于该原则存在的诸多问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削减了它在政治义务的道德证明中的作用,而诉诸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这个原则仍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许多罗尔斯的追随者对这些批评作了回应。罗尔斯从公平游戏原则到自然责任原则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契约论不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义务 义务 公平原则 自然责任 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普及”到“公共科学服务体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婷 邱德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在我国,科普的内涵经历了从传统的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到科学传播,再到近几年流行的公共科学服务体系这个逐渐广义化、全面化、系统化的过程。文章厘清了科普内涵的变化过程,指出由于我国多元科学文化格局,科普的不同方式虽然产生... 在我国,科普的内涵经历了从传统的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到科学传播,再到近几年流行的公共科学服务体系这个逐渐广义化、全面化、系统化的过程。文章厘清了科普内涵的变化过程,指出由于我国多元科学文化格局,科普的不同方式虽然产生时间有先后,但在空间上将长期共存,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针对具体的情境采取具体的科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传播 公共科学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学的四大哲学困境 被引量:9
4
作者 孙道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17-21,共5页
生态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诸多的诘难与指责。在这些诘难与指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它与生俱来的四大哲学困境,即:“荒野”自然观的本体论困境、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困境、“敬畏生命”的方法论困境以及“整体主义”的认识论困境... 生态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诸多的诘难与指责。在这些诘难与指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它与生俱来的四大哲学困境,即:“荒野”自然观的本体论困境、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困境、“敬畏生命”的方法论困境以及“整体主义”的认识论困境。在生态危机急速加剧的今天,系统地揭示这些哲学困境,对于生态伦理学自身的完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认识论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此在与存在——论死亡问题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毛兴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7,共5页
死亡问题保证了此在生存论分析的本真性与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作为解答存在论问题基础的此在的阐释的源始性,是基础存在论的重要环节。死亡使此在摆脱异化状态获得向死的自由。死亡通过畏这种基本的现身情态开展出此在的生存,从而借此在... 死亡问题保证了此在生存论分析的本真性与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作为解答存在论问题基础的此在的阐释的源始性,是基础存在论的重要环节。死亡使此在摆脱异化状态获得向死的自由。死亡通过畏这种基本的现身情态开展出此在的生存,从而借此在之领会而对存在的意义问题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源始性 向死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秀昌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0,193,共7页
冯友兰曾撰写大量的评孔、论孔文章,以真心尊孔、扬孔为主而兼有违心批孔、反孔的言论。在涉及孔子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时,尽管冯友兰一度也采取"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方法,但从总体上说,他既主张&... 冯友兰曾撰写大量的评孔、论孔文章,以真心尊孔、扬孔为主而兼有违心批孔、反孔的言论。在涉及孔子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时,尽管冯友兰一度也采取"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方法,但从总体上说,他既主张"同情理解"与"修辞立诚"的态度与方法,又持守"抽象继承法"和"普遍性形式的思想",这些方法正是研究中国哲学史最基本的方法。在孔子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应当以追求真理的精神,摒弃"唯我独尊"、"唯我独真"的独断主义态度与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如此,才能够真正构建符合中国哲学特质的研究方法论,推进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国哲学史 方法论 同情理解 修辞立诚 抽象继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早期政治思想特点论析
7
作者 高秀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101,共8页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三先生,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遭际的不同,也由于他们对于西方哲学与文化了解和认识的不同,特别是他们的心性及致思趋向的不同,还由于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国情的认识和了解的不同,致使他们在建...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三先生,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遭际的不同,也由于他们对于西方哲学与文化了解和认识的不同,特别是他们的心性及致思趋向的不同,还由于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国情的认识和了解的不同,致使他们在建构哲学体系上表现出重大的差异,而且在探索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时所提出的政治思想或理想也大为不同。具体说,梁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和"民主建国"等思想,熊先生提出的"中国一人,天下一家"的大同理想和世界文化国的设想,冯先生提出的"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思想,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过,他们也有共同的政治思想取向,即以"民本"承受"民主"、高扬"道德理性"、破"私(德)"而立"公(德)"、以哲学或道德代宗教、中国文化救世界等。他们政治思想中所表现出的这些共同特点,是具有保守主义特征的现代新儒家在探索"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时,力主"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返本开新"思想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熊十力 冯友兰 政治思想 自由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西方哲学课程双语教学难题的破解
8
作者 祝莉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双语教学是教学语言形式的"双语"与教学内容目标"双语"的统一。但是,我国西方哲学课程双语教学却面临着教会学生让西方哲学"说外语"还是"说汉语"的两难选择。该难题的破解,不能单独从强调教学... 双语教学是教学语言形式的"双语"与教学内容目标"双语"的统一。但是,我国西方哲学课程双语教学却面临着教会学生让西方哲学"说外语"还是"说汉语"的两难选择。该难题的破解,不能单独从强调教学语言媒介的双语性质或教学目标的双语性质入手,而是必须从二者的内在统一关系入手,教会学生把让西方哲学"说外语"与"说汉语"之间的关系理解为手段与目的内在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西方哲学课程 难题 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义务:概念与问题
9
作者 毛兴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0,共7页
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与初步义务;政治义务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广泛适用性和有限性的道德要求;政治义务问题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认为政治义务是伪问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 政治义务 道德义务 初步义务 政治义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齐物”思想之演变看庄学的哲学化历程
10
作者 李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庄子认为,万物间其实没有差异,差异只是人的“成心”所造成的假相,不过,庄子并未交代何为“成心”。这一“齐物”思想的逻辑系统尚不严密,因此,它很难称得上是严格意义的哲学。庄子后学认为,万物间确有差异,但只要能够各任其性,万物便... 庄子认为,万物间其实没有差异,差异只是人的“成心”所造成的假相,不过,庄子并未交代何为“成心”。这一“齐物”思想的逻辑系统尚不严密,因此,它很难称得上是严格意义的哲学。庄子后学认为,万物间确有差异,但只要能够各任其性,万物便在合于自然的意义上齐一。这一“齐物”思想具备了严密的逻辑系统,但庄子后学并未将这种思想冠以“齐物”之名,因此,从“齐物”哲学建构的角度而言,这种思想尚不具备哲学体系所应有的表达明确的特征。郭象受庄子后学“齐物”理路的启发,又合庄子的“逍遥”“齐物”二义为一,而提出了一种“任性”“齐物”思想,对于这种思想,郭象明确地用“齐物”加以命名。郭象的“齐物”思想既具备了严密的逻辑系统,又得以明确地表达和论证,庄学对“齐物”哲学的建构至郭象方得圆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 庄学 哲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邻人到第三方政治--论列维纳斯的“伦理-正义”的同构性与困境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华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12,141,共8页
第三方和正义是列维纳斯思想的重要概念,也是其思想常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列维纳斯的伦理学通过对存在和意识的现象学悬搁与还原,描述了一种我和他人之间原初的“面对面”关系,这是一种封闭的、原初的、超越的形而上关系。实际上,在与他... 第三方和正义是列维纳斯思想的重要概念,也是其思想常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列维纳斯的伦理学通过对存在和意识的现象学悬搁与还原,描述了一种我和他人之间原初的“面对面”关系,这是一种封闭的、原初的、超越的形而上关系。实际上,在与他人之根本关系上,诸多的第三方与正义是不可摒除、叠加其中的。第三方从一开始就介入并调校着“面对面”伦理,请求对所有人的责任——正义。第三方的介入激发了意识,随之而来的是对面容(责任)的识别、比较、计算与权衡,在这基础上,组织、规则和制度成为必需且合理的。我们要看到列维纳斯在第三方正义问题上的重要论述,他对伦理与政治的同构性的考察;也要看到他的政治理论的不足与面临的批评:深刻的神学(弥赛亚/乌托邦)政治倾向,以及在政治实践中伦理与正义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邻人 第三方 伦理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的三次觉醒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丑 李育侠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伦理是“是”实现其“应当”的生活实践,也是“应当”扬弃其“是”的历史进程。它体现为三次觉醒:第一次觉醒(自然主义谬误的提出)表明,整体伦理遮蔽了事实与价值的区别;第二次觉醒(人为主义谬误的伦理诊断)指出,分析伦理隔离了事实与... 伦理是“是”实现其“应当”的生活实践,也是“应当”扬弃其“是”的历史进程。它体现为三次觉醒:第一次觉醒(自然主义谬误的提出)表明,整体伦理遮蔽了事实与价值的区别;第二次觉醒(人为主义谬误的伦理诊断)指出,分析伦理隔离了事实与价值的联系;第三次觉醒(自然主义谬误与人为主义谬误的扬弃)探究事实与价值的共同根源与本质区别,把握事实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寻求人类伦理命运的天下大道。伦理的三次觉醒既是伦理理论的自我提升,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由航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当 伦理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容决策理论探幽
13
作者 罗译泓 邱德胜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7,198,共13页
柯林斯认为,以权威决策理论和民主决策理论为代表的两种传统决策理论存在“合法性”与“延伸性”两大危机,造成了科学理性与民主价值之间“非此即彼”的紧张关系。因此,以柯林斯为代表的STS进路和以基切尔为代表的科学哲学进路分别提出... 柯林斯认为,以权威决策理论和民主决策理论为代表的两种传统决策理论存在“合法性”与“延伸性”两大危机,造成了科学理性与民主价值之间“非此即彼”的紧张关系。因此,以柯林斯为代表的STS进路和以基切尔为代表的科学哲学进路分别提出了“经验专长”理论和“良序科学”理论。两种进路的理论基础和建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地构建了一种“兼容决策理论”。兼容决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专家意见和外行视角的分歧,却在实践维度上面临着去语境化的困境。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为兼容决策理论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有望实现科学理性与民主价值之间的合理张力,但仍需对其可能产生的决策风险予以充分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容决策理论 科技决策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与感受性之意向性——论列维纳斯的“绝对经验”
14
作者 林华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绝对经验作为列维纳斯哲学的核心概念与论题,因指向超越的他者而备受质疑。这种经验的核心要素是超越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蕴含于话语之感受性中。在话语关联中,他人之他异性向感受性给出自身,在我的被触动与应承中显现。相较于胡塞尔意... 绝对经验作为列维纳斯哲学的核心概念与论题,因指向超越的他者而备受质疑。这种经验的核心要素是超越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蕴含于话语之感受性中。在话语关联中,他人之他异性向感受性给出自身,在我的被触动与应承中显现。相较于胡塞尔意向性活动的“自身揭示”与“自我触发”的统一,感受性的意向性活动是“他者临显”与“异质触动”的统一。借助话语经验,列维纳斯打破了视觉中心主义下的光之暴力,从“所说”返回到“说”,由此那不可还原者在“说”中显现自身。从认知经验到伦理经验,从同一性经验到超越性经验,列维纳斯拓展了“经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指出了一种非同一性的意识意向性经验,在这种经验中,存在之外在性得以显现自身而免于被同一化。对列维纳斯哲学核心概念“绝对经验”的探查,不仅有助于澄清对列维纳斯思想的神学化、神秘化的误读,也有助于深化对经验、语言和意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经验 话语 意向性 感受性 异质触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是何种权利?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丑 王一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实证法认为,只存在经验的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自然法主张,人权只是先验的前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而且,自然法内部关于前法律权利是客观权利还是主观权利的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这就要求人权伦理学必须... 实证法认为,只存在经验的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自然法主张,人权只是先验的前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而且,自然法内部关于前法律权利是客观权利还是主观权利的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这就要求人权伦理学必须明确回答"人权是何种权利"这个基本问题。其实,实证法和自然法具有内在联系。由此可以证明:人权是人人平等享有且能够得到法律保障的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正当诉求,它包涵先验人权和经验人权两个基本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人权 经验人权 实证法 自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的自由观新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凯 颜炳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3,共6页
庄子有在大自然任性遨游的狂想,但由于利害之欲、是非之知、天命之限及仁义之梏的阻隔,这种随心所欲的意志自由无法实现。于是,庄子便将对自由的追求由向外转为向内。他运用齐物之法,消解人们求富贵的嗜欲、争是非的执著,也使得天命给... 庄子有在大自然任性遨游的狂想,但由于利害之欲、是非之知、天命之限及仁义之梏的阻隔,这种随心所欲的意志自由无法实现。于是,庄子便将对自由的追求由向外转为向内。他运用齐物之法,消解人们求富贵的嗜欲、争是非的执著,也使得天命给人设置的种种限制在齐物的心境中化解;他巧借游世之方,从各种束缚人的世俗规矩教条中脱身,庄子由是获得了玄想式的自由。在玄想式的自由中,人的身体虽拘于红尘之内,心灵却游于俗世之外,人在精神上享受着畅游自然的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自由观 障碍 齐物 游世 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文昌信仰与古代天文历算关系初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子路 盖建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0,122,共6页
大量文献记载表明,除梓潼的地方神信仰外,古代的天文历算学亦是道教文昌信仰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宋元之际,文昌神与梓潼地方神合流后,逐渐衍变为主管科举、文运、官禄之神,文昌信仰中的天文(自然)因素,亦渐渐向人文回归,文昌星神遂... 大量文献记载表明,除梓潼的地方神信仰外,古代的天文历算学亦是道教文昌信仰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宋元之际,文昌神与梓潼地方神合流后,逐渐衍变为主管科举、文运、官禄之神,文昌信仰中的天文(自然)因素,亦渐渐向人文回归,文昌星神遂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文昌帝君;而相应地,梓潼神亦被赋予了天文内涵,神学位阶得到极大的提升。文昌信仰反映了道教独特的神学形态:信仰依赖于科学实证传统,信仰不以神而是以文(人文)为中心——这正是文昌信仰独特的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 文昌信仰 天文历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责任的价值割裂与整合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自由与责任是人类社会生活领域一对重要的价值范畴,各自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们在本质上是相互包含、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自由与责任出现了价值割裂与冲突。为确保民族精神的健康与社会的良好发展,需要对自由... 自由与责任是人类社会生活领域一对重要的价值范畴,各自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们在本质上是相互包含、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自由与责任出现了价值割裂与冲突。为确保民族精神的健康与社会的良好发展,需要对自由与责任进行价值整合,形成自由与责任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责任 价值割裂 价值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生态伦理学新的理论增长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道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生态伦理学存在着许多的先天性不足,集中表现为本体论上的"客观自然主义"、价值论上的"自然主义谬误"、方法论上的"环境法西斯主义"和认识论上的"整体神秘主义"。离...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生态伦理学存在着许多的先天性不足,集中表现为本体论上的"客观自然主义"、价值论上的"自然主义谬误"、方法论上的"环境法西斯主义"和认识论上的"整体神秘主义"。离开实践而单向度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导致生态伦理学走入歧途的认识论症结。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来扬弃、批判和完善自身,生态伦理学才能尽快摆脱学界的诸多诘难与指责,成为一门"直接现实性"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缺陷 实践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诠释方法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凯 颜炳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共5页
庄子排斥世俗性的知识,但对于"道"这类特殊知识十分重视,道便是庄子进行诠释活动的"前见"。庄子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不足以表现道,表现道依赖于寓言、重言和卮言,在诠释学的视野之下,对寓言、重言和卮言这三... 庄子排斥世俗性的知识,但对于"道"这类特殊知识十分重视,道便是庄子进行诠释活动的"前见"。庄子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不足以表现道,表现道依赖于寓言、重言和卮言,在诠释学的视野之下,对寓言、重言和卮言这三言的运用就成了庄子独具特色的诠释方法。庄子的诠释前见形成于"心斋"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之中,"心斋"是通过"坐忘"的修养方法而达到的,这说明庄子的诠释方法并非纯思辨的产物,而是以深厚的生命体验为根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诠释 前见 心斋 坐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