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负性情绪影响心理健康的条件过程模型: 人际疏离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0
1
作者 朱越 沈伊默 +1 位作者 周霞 杨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共10页
重大疫情下公众产生的负性情绪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人际疏离感在其中可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采用自编负性情绪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和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获得308份有... 重大疫情下公众产生的负性情绪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人际疏离感在其中可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采用自编负性情绪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和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获得308份有效答卷.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人际疏离感显著正相关,且均为中等及以上程度;②焦虑、抑郁在负性情绪影响PTSD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③负性情绪、焦虑、抑郁、PTSD和人际疏离感的关系符合条件过程模型,人际疏离感在焦虑、抑郁对负性情绪影响PTSD的中介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焦虑 抑郁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人际疏离感 中介 调节 条件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暴发期间居民入睡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源 何令 +1 位作者 雷旭 高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3,共9页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相关部门对相应区域采取“封闭”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居民日常作息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解疫情期间居民的日间活动与晚间睡眠的变化,探究生理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和神经质人格的关系,本研究于COVID-19期...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相关部门对相应区域采取“封闭”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居民日常作息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解疫情期间居民的日间活动与晚间睡眠的变化,探究生理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和神经质人格的关系,本研究于COVID-19期间(2020年2月17日-27日)招募有效参与者68人[平均年龄(47.53±5.42)岁],采用每日情绪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收集参与者的每日情绪状态以及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水平,采用大五人格神经质问卷测量参与者的神经质水平,采用身体活动记录仪采集参与者在此期间的客观活动数据.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参与者日间以中低活动为主,夜间总睡眠时间超过8 h,入睡时间凌晨0点左右,睡眠中点推迟到凌晨4点左右;此外,活动均值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入睡时间的延后会降低居民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降低其主观幸福感,且高神经质人群更易受到情绪状态变化的影响.认为增加日间高强度活动以及规律作息可以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入睡时间 身体活动 主观幸福感 神经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