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改进 被引量:9
1
作者 宋育蔚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100,共2页
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尚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未被完全认识和准确把握,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亟待完善和改进。文章从联合审计、审计时间、审计方法、审计评价、审计结果、审计机构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难... 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尚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未被完全认识和准确把握,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亟待完善和改进。文章从联合审计、审计时间、审计方法、审计评价、审计结果、审计机构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难点,并在改进措施上作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审计 难点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跟踪审计探讨
2
作者 宋育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9-141,共3页
高校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资金的效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问效,以促进高校按照国家法律法... 高校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资金的效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问效,以促进高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预算执行 绩效 跟踪审计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收入管理问题初探 被引量:17
3
作者 董乃斌 胡小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高校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高校收入主要呈现出"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九个渠道的新格局,它具有目的性、合法性、多样性、非偿还性四个特点。... 高校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高校收入主要呈现出"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九个渠道的新格局,它具有目的性、合法性、多样性、非偿还性四个特点。拓宽高校收入渠道的措施是:积极组织创收,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强收费管理,使收费公开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收入渠道 收入管理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角度评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以IASB与ASB为比较对象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帆 何跃群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6-19,共4页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深化我国小企业会计改革、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驾驭整个准则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评价现有准则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角度...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深化我国小企业会计改革、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驾驭整个准则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评价现有准则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角度入手,将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同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的概念框架进行比较,揭示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小企业会计准则 IASB A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基数确认方法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跃群 智广洁 田信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96,共3页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开始全面实施。该财务制度与1997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相比,无论是会计主体、会计原则,还是会计科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其科学性和实用性都进一步增强;但通过调研发现,该财务制度在实施...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开始全面实施。该财务制度与1997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相比,无论是会计主体、会计原则,还是会计科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其科学性和实用性都进一步增强;但通过调研发现,该财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文章就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基数如何确认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折旧基数 重置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改善还是恶化? 被引量:4
6
作者 代彬 翟誉皓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4-91,共8页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呈现出的“脱实向虚”趋势引起了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以2010—2020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弱化管理层的短视行为...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呈现出的“脱实向虚”趋势引起了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以2010—2020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弱化管理层的短视行为,进而展现出对金融化的抑制功效,同时产业内竞争强度在其中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环境与经理人职业焦虑的改善有助于强化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约束效应。上述研究揭示,大规模金融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是投机逐利动机所导致,而上市公司对境外资本的适度引入不仅不会让实体企业在这一问题上“雪上加霜”,反而可能使有“脱实向虚”倾向的实体经济“化险为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金融化 产业内竞争强度 管理层短视 沪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