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连接现代化的桥梁——论基层农业机械合作组织的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田阡
-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南大学城乡统筹研究院
-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
基金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08jwsk263)
第四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项目(20090450792)
-
文摘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农业机械化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此,通过分析基层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的发展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认为新生的基层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既保证了家庭联产承包的制度活力,又为集约化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民间社会通过对基层生产组织的创造性发挥,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将小规模家庭生产整合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其经验对其他行业有着借鉴意义。
-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农业现代化
基层农业机械合作组织
-
Keyword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imar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d
-
分类号
S23-0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中国蚕文化及其保护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田阡
-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南大学城乡统筹研究院
-
出处
《中国蚕业》
2011年第2期80-82,87,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8JA850005)
西南大学"211工程"项目"西南民族社会发展与西南特色学科构建"
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族群互动与文化生态的建构"
-
文摘
阐述了文化生态学理论及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蚕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的养蚕缫丝工具、种类繁多的丝织品及相关工艺产品;非物质形态的生产生活禁忌、蚕神信仰、神话传说等民俗内容,以及对历代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与养蚕缫丝密切相关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被破坏,蚕文化逐渐走向衰微。因此,有效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并使之发挥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将十分重要。
-
关键词
文化生态
蚕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S88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