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熵视角下的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量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焱洲 王成 +3 位作者 唐宁 李颢颖 周明茗 马小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在一定时空特征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即时表现,既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结果,也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前提.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乡村生产活动无序度和乡村生产空间承载力2个维度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 在一定时空特征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即时表现,既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结果,也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前提.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乡村生产活动无序度和乡村生产空间承载力2个维度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量化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模型测度系统熵值,探析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并将该系统状态划分为3种类型.研究表明: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值为-0.431,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总体处于稳定状态,表现为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的叠加;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的稳定性在空间上以"T"字型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系统状态类型主要分为冲突矛盾型、临界警戒型与和谐共融型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 状态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的村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小苏 王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未来以打造农业企业示范片区为导向;皂桷树村、凤凰桥村和八字桥村(多功能性中值区)适合成立农民合作社,未来以农民合作社引导型为导向;杨家庙村、五福村和威灵寺村(多功能性低值区)适合扶持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未来适合营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集聚区.研究为村域尺度下新型经营主体的选择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 多功能评价 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 重庆市凤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协同与权衡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被引量:88
3
作者 王成 彭清 +1 位作者 唐宁 李颢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0-599,共10页
基于2005-2015年近10 a面板数据,在测算重庆市沙坪坝区耕地多功能基础上,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多功能间协同与权衡关系,据此构建耕地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结果表明:耕地生产功能、景观游憩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建设空间储备功能时空演变... 基于2005-2015年近10 a面板数据,在测算重庆市沙坪坝区耕地多功能基础上,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多功能间协同与权衡关系,据此构建耕地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结果表明:耕地生产功能、景观游憩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建设空间储备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差异显著。耕地"生产-景观游憩-社会保障"功能间存在两两协同关系,且协同度均值"生产-景观游憩"〉"社会保障-景观游憩"〉"生产-社会保障";耕地建设空间储备功能与其他3项功能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据此构建了"一带两区"即山地休闲农业带、郊野农业游憩区、传统农业提升区的耕地空间组织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演变 协同与权衡 空间组织经营模式 重庆市沙坪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及数理表达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成 龙卓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3,共9页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其演化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和流三维分析)以及流驱动机理进行质性研究,探寻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内在本质;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变理论,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熵变模型并作出相关释义,为研究人地关系系统演化提供思路,以丰富和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 人地关系 逻辑认知概念模型 熵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尺度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以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村江津区燕坝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列 王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7-292,共6页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利用低效与无序扩张等问题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是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选取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村江津区燕坝村...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利用低效与无序扩张等问题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是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选取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村江津区燕坝村为典型案例,在定量评价农村居民点斑块综合条件的基础上,从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与功能整合2个方面实现整村居民点的空间重构。结果表明,燕坝村综合影响力处于高、中、低3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数分别为4、93、290个;不同等级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条件不同,应采取适度发展、保留整合、迁移合并等不同的布局优化模式;运用加权Voronoi图引导搬迁去向的同时,融贯村域居民点综合条件与农户居住需求指导农村居民点的功能整合,使得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方案更加合理。该研究结果不仅为燕坝村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也为微观尺度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综合影响力 加权Voronoi图 燕坝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