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鸡冠洞岩溶地下河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肖 杨琰 +8 位作者 孙喆 张萍 聂旭东 赵景耀 任小凤 彭涛 李建仓 凌新有 张志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为揭示地下河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对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地下河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5个完整水文年的的动态监测.从地球化学敏感指数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条件下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差异,结果表... 为揭示地下河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对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地下河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5个完整水文年的的动态监测.从地球化学敏感指数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条件下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河水化学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主.2受农业活动的影响,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HCO_3^-,Mg^(2+),Cl^-,Ca^(2+),NO_3^-,SO_4^(2-),Na^+,K^+,其中NO_3^-,Cl^-敏感性更加突出;受人类旅游活动的影响,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HCO-3,Mg2+,Ca2+,Na+,NO-3,SO2-4,Cl-,K+,可见旅游活动对地下河的地球化学特征影响程度较弱.3将5年主量元素进行对比发现,受农业活动影响更加敏感的NO_3^-、Cl^-质量浓度均出现了增长的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对地下河水质的影响在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洞 地下河 敏感性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新崖洞XY6石笋4.5ka以来高分辨率δ^(18)O、δ^(13)C记录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廷勇 李红春 +7 位作者 袁道先 杨琰 王建力 王昕亚 李俊云 覃嘉铭 张美良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100,共6页
对采自重庆市东北部奉节县新崖洞XY 6石笋进行ICP-M S-U系测年表明,该石笋生长时期为4.5~0.25 ka。石笋在4.5~4.1ka、3.2~2.5ka、1.85~1.5ka期间相对偏负的1δ8O和1δ3C值记录了3个相对湿润的时期;其中以4.5~4.1ka时期δ18O最偏负,之后... 对采自重庆市东北部奉节县新崖洞XY 6石笋进行ICP-M S-U系测年表明,该石笋生长时期为4.5~0.25 ka。石笋在4.5~4.1ka、3.2~2.5ka、1.85~1.5ka期间相对偏负的1δ8O和1δ3C值记录了3个相对湿润的时期;其中以4.5~4.1ka时期δ18O最偏负,之后突然偏重,表示了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快速结束;之后东亚夏季风在波动中逐步减弱。该石笋没有明显记录到发生在1.1~0.9ka的“中世纪暖期”事件。在4.1~3.2ka、2.5~1.85ka、0.5~0.25ka期间相对偏正的1δ8O和1δ3C值代表3个相对冷干的时期,0.5~0.25ka是欧洲小冰期事件在本地区的表现。该地区气候在1.5~0.5ka相对平稳,从前半段的相对暖湿过渡到后半段的相对冷干。XY 6石笋1δ3C与1δ8O具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可能暗示了该地区为“暖湿、冷干”的水热配套模式,也表明本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快速的,并没有明显的滞后期。δ13C与δ18O变化峰值的差异表明,在东亚季风区植被变化不仅取决于夏季降水的多寡,可能更主要的是受制于有效湿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石笋 氧碳稳定同位素 全新世中晚期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全新世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研究——以河南老母洞石笋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银环 杨琰 +6 位作者 杨勋林 殷建军 黄帆 任小凤 赵景耀 刘肖 聂旭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豫西老母洞LM2石笋8个高精度230Th年龄,449个氧碳同位素,建立了达十年际分辨率的8.2~10.9 ka B.P.亚洲季风变化的δ18O记录序列。老母洞石笋δ18O值最为偏负达-12.0‰,最偏正为-8.2‰,振幅达3.8‰。早全新世10.13~10.9 ka B.P.时段... 基于豫西老母洞LM2石笋8个高精度230Th年龄,449个氧碳同位素,建立了达十年际分辨率的8.2~10.9 ka B.P.亚洲季风变化的δ18O记录序列。老母洞石笋δ18O值最为偏负达-12.0‰,最偏正为-8.2‰,振幅达3.8‰。早全新世10.13~10.9 ka B.P.时段内,河南西部老母洞石笋和东石崖石笋,陕西九仙洞C996-2石笋δ18O曲线揭示该时段内季风稳定,而中国南方的衙门洞石笋、三宝洞石笋和极地冰芯GRIP记录揭示该时段季风逐渐增强;同时季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不相同,进一步说明中国南北方早全新世10.13~10.9 ka B.P.时段季风演变过程的差异,可能与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响应机制有关。从早全新世平均分辨率10年的LM2石笋记录中识别出8.2 ka,9.5 ka,10.2 ka和10.9 ka显著弱季风事件,尤其是8.2 ka和9.5 ka事件。对比分析老母洞与已发表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发现:石笋所揭示的某些冷事件发生时间在亚洲季风区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事件内部变化特征及趋势上。LM2石笋δ18O曲线并没有明显记录9.3 ka弱季风事件,而是在9.3~9.6 ka B.P.左右记录了一个弱季风事件,与DSY09(2009)、Y1、HS-4记录相似,表明在该时段内存在季风的减弱事件,但是氧同位素传输的复杂性,使其在南北方表现不同。此外,在LM2石笋δ18O的8.2 ka B.P.开始时段,氧同位素曲线阶段性下降,且变幅达3‰,与Zhang等研究万象洞石笋提出的"中国8 200阶段"吻合,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的8.2 ka事件是阶段性的事件,而南方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揭示的8.2 ka事件并未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原因有待于更多北方高精度石笋记录来进一步研究。LM2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在短尺度上季风变化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这与近年来对早全新世极端气候变化研究的驱动机制是一致的,早全新世亚洲季风的演化与太阳活动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和北半球高纬气候的变化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亚洲季风 Δ18O 弱季风事件 太阳活动 老母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石笋初始^234U/^238U值变化的古气候记录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琰 袁道先 +4 位作者 程海 覃嘉铭 林玉石 张美良 朱晓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2-701,共10页
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3个洞穴9根大型石笋272个初始234U/238U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石笋初始234U/238U值长尺度变化与海洋沉积SPECMAP曲线δ18O记录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北纬25°夏季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石笋初始2... 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3个洞穴9根大型石笋272个初始234U/238U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石笋初始234U/238U值长尺度变化与海洋沉积SPECMAP曲线δ18O记录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北纬25°夏季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石笋初始234U/238U值的变化在冰期时波动强烈,而在间冰期波动相对平缓,在间冰期和冰期(间冰阶和冰阶)转化阶段该值呈跳跃状态变化。末次冰期及全新世阶段石笋初始234U/238U变化记录了该时段内的BA暖期和YD突变冷事件;全新世8200 a BP、7200 a BP、5200 a BP、4200 a BP、2800 a BP、1400 a BP发生的几次较强冷事件在石笋初始234U/238U值都有相应记录,并且和长尺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冷事件发生时石笋初始234U/238U值偏重,暖期偏轻。封闭系统形成的洞穴石笋初始234U/238U变化类似于同地区洞穴石笋的δ18O对气候变化的记录特征,在我国西南地区两者与夏季风变化的强弱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洞穴石笋初始234U/238U值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古气候替代指标来研究古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初始^234U/^238U 铀同位素 古气候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鸡冠洞洞穴水及现代沉积物Mg,Sr和Ba记录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任小凤 杨琰 +7 位作者 彭涛 赵景耀 张银环 聂旭东 刘肖 李建仓 凌新有 张志钦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对2009年12月-2013年8月采自河南省栾川县鸡冠洞洞穴水(滴水、池水及地下河水)和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 Ca、Mg、Sr和 Ba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对2009年12月-2013年8月采自河南省栾川县鸡冠洞洞穴水(滴水、池水及地下河水)和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 Ca、Mg、Sr和 Ba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鸡冠洞洞穴水的 Mg/Ca对地表环境的干湿条件变化响应迅速,具体表现为池水和地下河水 Mg/Ca旱季高而雨季低,而 Sr/Ca 和Ba/Ca的变化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并不明显;(2)鸡冠洞现代沉积物的 Mg/Ca 变化与滴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但现代沉积物的 Sr/Ca和 Ba/Ca可能受大气粉尘活动和地表土壤的影响,变化趋势与 Mg/Ca 相反;(3)鸡冠洞碳酸盐岩与岩溶水间 Sr/Ca和 Mg/Ca的分配系数KSr值在0.02-0.18之间,KMg值在0.01-0.03之间,KMg值与洞穴温度的正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沉积物 洞穴滴水 微量元素 鸡冠洞 河南栾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石-方解石石笋U/Th体系的封闭性判断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杨琰 袁道先 +4 位作者 程海 覃嘉铭 张美良 林玉石 朱晓燕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湖南省龙山县莲花洞两根大型石笋LL1(文石-方解石型)和LL5(文石型)ICP-MS230Th结果表明,82个年龄数据并不完全符合石笋生长层序律。根据U/Th同位素比值、沉积和矿物学特征,分析了同位素体系开放度对建立石笋正确年代学模式的影响。莲花... 湖南省龙山县莲花洞两根大型石笋LL1(文石-方解石型)和LL5(文石型)ICP-MS230Th结果表明,82个年龄数据并不完全符合石笋生长层序律。根据U/Th同位素比值、沉积和矿物学特征,分析了同位素体系开放度对建立石笋正确年代学模式的影响。莲花洞LL1石笋全新世以来234U/238U对230Th/238U的比值具有谐和性特征并且230Th年龄层序正常,说明文石矿物基本接近U/Th同位素封闭系统,实测年龄基本可靠。10~40ka期间234U/238U与230Th/238U离散度较大和矿物具有溶蚀、风化现象,表明体系发生U加入/流失作用。LL5石笋60~80ka期间封闭性较好,实测年龄可信。上述结果表明,同一洞穴中文石石笋U/Th同位素体系开放度与时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关系,沉积时水文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随后的保存状况是决定洞穴文石石笋同位素封闭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铀系法定年 体系开放度 ICP-MS 古气候 莲花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地下水微生物污染特征及来源——以重庆南山老龙洞流域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段逸凡 贺秋芳 +3 位作者 刘子琦 张远瞩 张弘 赵瑞一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04-511,共8页
文章选取老龙洞地下河流域10个地下水点采集样品,分析水样中的水化学指标和三种重要微生物指标,以了解城市化进程对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质的影响,探究该地区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结合岩溶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粪大肠杆菌(FC)与... 文章选取老龙洞地下河流域10个地下水点采集样品,分析水样中的水化学指标和三种重要微生物指标,以了解城市化进程对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质的影响,探究该地区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结合岩溶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粪大肠杆菌(FC)与粪链球菌(FS)比值法,初步分析得到该地区微生物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老龙洞流域地下水存在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地下水总细菌数、大肠菌群远超过国家地下水标准规定,分别是国家地下水标准规定的2.3×10^2~5.5×10^4倍、0.8×10^4~0.9×10^6倍,粪大肠菌群数量为100~4.38×10^6 CFU·L^-1;(2)4#、6#采样点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温血动物,1#、7#、8#采样点地下水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大;(3)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粪便,同时SO2-4、PO3-4、NO-3含量高且与微生物污染相关性密切,说明生活污水引起的次生微生物污染较严重,2#、3#、5#、10#采样点受生活污水和禽畜粪便影响较小,属于单纯的NO-3农业污染型地下水,微生物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城市化进程 微生物污染 粪便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建明 王勇 王建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3-15,共3页
根据巫山WPT1与WS3剖面共同体41个样品粒度测试结果,分析了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巫山第四纪沉积物主要由5~50μm粉砂组成,WPT1与WS3剖面平均占53.44%、65.37%,为众数粒组;〉50μm砂粒平均含量分别占0.79%... 根据巫山WPT1与WS3剖面共同体41个样品粒度测试结果,分析了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巫山第四纪沉积物主要由5~50μm粉砂组成,WPT1与WS3剖面平均占53.44%、65.37%,为众数粒组;〉50μm砂粒平均含量分别占0.79%、15.54%;〈5μm粘粒平均含量分别占45.78%、19.09%。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单峰态,与粒度参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特征。粒度分析初步表明,巫山第四纪沉积物是风成大气粉尘堆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沉积物 粒度 成因 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貌变化对洞穴滴水δ^(13)C_(DIC)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吕现福 刘子琦 +2 位作者 赵瑞一 蒋建建 付超凡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6,共5页
为研究高原与峡谷区地貌变化对洞穴滴水δ13CDIC值的影响,选择贵州安顺石将军洞(高原区)和花江镇大消洞(峡谷区)为研究对象,对洞穴滴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对比分析了高原与峡谷区中两种不同类型洞穴的滴水δ13CDIC值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研究高原与峡谷区地貌变化对洞穴滴水δ13CDIC值的影响,选择贵州安顺石将军洞(高原区)和花江镇大消洞(峡谷区)为研究对象,对洞穴滴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对比分析了高原与峡谷区中两种不同类型洞穴的滴水δ13CDIC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洞穴类型,洞内滴水对地表环境特征记录具有差异性:①石将军洞滴水按照滴速变化分为季风影响型和稳定型,而大消洞则分为暴雨影响型和季风影响型;②降雨量对洞穴滴水δ13CDIC值的影响主要通过土壤中碳起作用;不同类型洞穴顶板厚度、深度、洞口大小及形状的不同,其记录洞穴滴水δ13CDIC值变化特征亦不同。所得结论为探讨洞穴滴水δ13CDIC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类型 滴水δ13CDIC 高原 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洞穴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以贵州石将军洞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建建 刘子琦 +3 位作者 贺秋芳 段逸凡 吕现福 赵瑞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28-2038,共11页
为探讨洞穴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作用对洞穴沉积物的影响,利用传统生物学方法,采集贵州中西部地区石将军洞洞穴沉积物表面的微生物样品,结合洞穴监测数据和理化背景资料,利用B-4培养基和B-4C培养基对洞穴细菌进行筛选和纯化,分离出能沉积碳... 为探讨洞穴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作用对洞穴沉积物的影响,利用传统生物学方法,采集贵州中西部地区石将军洞洞穴沉积物表面的微生物样品,结合洞穴监测数据和理化背景资料,利用B-4培养基和B-4C培养基对洞穴细菌进行筛选和纯化,分离出能沉积碳酸钙的菌种,观察和了解洞穴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成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晶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在B-4培养基下微生物产生的碳酸钙晶体主要为方解石、球霰石和方解石混合物、球霰石,这种变化与培养基pH值的增幅相关;同时,在添加Mg离子的B-4C培养基下形成的碳酸钙晶体主要为方解石,此外,研究中并未检测到文石晶体。2)通过SEM扫描,发现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碳酸钙晶体存在不规则六方体、柱状体、四方体层状、半球状等,这些晶体形态在化学作用系统下少见,多见于微生物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此外,晶体中微生物作用痕迹明显,微生物作用贯穿于整个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微生物 沉积作用 PH值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洞穴现代沉积间断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鸡冠洞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喆 杨琰 +8 位作者 施强 张萍 梁沙 张娜 刘肖 聂旭东 彭涛 梁胜利 张志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1,共9页
岩溶洞穴次生沉积物——石笋因其独有的高精度测年和高分辨率记录的优势已越来越成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支柱。进行洞穴碳酸盐沉积机理研究对于理解石笋沉积速率,结晶形态、准确解译气候替代指标和现代洞穴合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岩溶洞穴次生沉积物——石笋因其独有的高精度测年和高分辨率记录的优势已越来越成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支柱。进行洞穴碳酸盐沉积机理研究对于理解石笋沉积速率,结晶形态、准确解译气候替代指标和现代洞穴合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南北交汇带亚洲季风敏感区河南鸡冠洞为例,通过对2010—2015年连续6个水文年对鸡冠洞滴水和碳酸盐沉积的监测发现:1洞内滴水水化学指标与沉积速率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雨季大气降水增加,气温升高,生物活动加强,土壤CO_2含量增加,滴水滴速、Ca^(2+)、HCO_3^-、电导率(EC)和沉积速率同时增加,旱季反之;洞内CO_2对方解石沉积的抑制作用被滴水饱和度掩盖。2受2012—2013年年降雨量显著减少的影响,水岩作用减弱,2014年滴水饱和度降至最低,出现为期一年的沉积间断,直至2014年下半年降水增加,于11月重新接收到方解石沉积。3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受人为淋滤洞穴影响,滴水NO_3^-上升数十倍,模拟实验显示其对CaCO_3溶解的能力较之前提高约60%,表明NO_3^-对方解石沉积存在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个别月份滴水饱和度高却没有回收到CaCO_3沉积的原因,建议景区在进行补水的同时要考虑水质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现代沉积间断 水岩作用 NO3^- 异常 河南鸡冠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洼地消水流量的推算--以重庆市青木关地下河甘家槽洼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鉴银 杨平恒 +1 位作者 袁道先 李元庆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岩溶洼地在淹没条件下的消水是一种特殊的有压管道流,如何测定这种管道流的流量是岩溶水文研究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岩溶有压管道流的特殊性,提出了用洼地库容变化推求H~Q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重庆市青木关地下河甘家槽洼地... 岩溶洼地在淹没条件下的消水是一种特殊的有压管道流,如何测定这种管道流的流量是岩溶水文研究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岩溶有压管道流的特殊性,提出了用洼地库容变化推求H~Q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重庆市青木关地下河甘家槽洼地的消水资料详细阐述了在淹没条件下入库流量、库容退水流量和在某一水位条件下的消水总量的推求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在岩溶洼地水位观测站的设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洼地 消水流量 退水曲线 水位-流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8—MIS9阶段亚洲季风的轨道尺度气候变率:栾川老母洞石笋记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珊英 杨琰 +2 位作者 李廷勇 马睿 郭延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4-760,共7页
通过对河南西部栾川县老母洞LM-1石笋U/Th年龄和205个氧同位素的分析,初步建立起黄土高原东南缘豫西地区倒数第三次冰期(氧同位素MIS8—MIS9阶段)千年尺度的亚洲季风演化特征。LM-1石笋δ18O记录最轻为-11.38‰,最重为-6.99‰,振幅达4.3... 通过对河南西部栾川县老母洞LM-1石笋U/Th年龄和205个氧同位素的分析,初步建立起黄土高原东南缘豫西地区倒数第三次冰期(氧同位素MIS8—MIS9阶段)千年尺度的亚洲季风演化特征。LM-1石笋δ18O记录最轻为-11.38‰,最重为-6.99‰,振幅达4.37‰,平均值为-9.07‰,说明LM-1石笋敏感地记录了该时期的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历史。LM-1石笋δ18记录与湖北神农架林竹洞LZ-15石笋记录十分类似,同时两者记录的岁差旋回与同时期北纬65°N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曲线有一定相关性,表明河南和湖北两地在长时间尺度上都受相同的气候系统控制,并且太阳辐射是该时段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LM-1石笋记录的MIS8—MIS9转换阶段δ18O变化与南极Vostok冰芯CO2浓度减少的趋势一致,由此推断CO2、CH4及N2O等大气气体含量的变化可能放大了轨道驱动的亚洲季风的气候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亚洲季风 倒三冰期 老母洞 河南栾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