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球甘蓝花粉类钙调素蛋白基因BoCML4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明 许俊强 +3 位作者 孙梓健 汤青林 王志敏 王小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62-2169,共8页
以结球甘蓝E1为材料,提取花粉萌发前和萌发后的混合花粉总蛋白,总蛋白双向电泳后通过MALDI-TOF-MS鉴定分析差异点,根据差异点分析结果,利用同源克隆得到甘蓝BoCML49基因707bp的cDNA片段。通过对BoCML49基因的qPCR分析表明其表达量在花... 以结球甘蓝E1为材料,提取花粉萌发前和萌发后的混合花粉总蛋白,总蛋白双向电泳后通过MALDI-TOF-MS鉴定分析差异点,根据差异点分析结果,利用同源克隆得到甘蓝BoCML49基因707bp的cDNA片段。通过对BoCML49基因的qPCR分析表明其表达量在花粉萌发前约为萌发后的2.73倍,表明BoCML49基因在花粉萌发后表达下调。通过5-Race和3-Race分别得到550bp和721bp大小cDNA片段,最终得到结球甘蓝BoCML49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位于125~1078bp处,加尾信号(AATAAA)位于第1222bp处。通过cDNA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oCML49编码317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3.51kD,pI为6.93,经Smart-embl预测其含2个重要的EF-hand结构,分别位于序列第150~178和第216~244位氨基酸残基处,预测结果显示其含有7个α-螺旋和10个β-折叠结构。系统发育树表明结球甘蓝BoCML49与拟南芥AtCML49和AtCML50的亲缘关系较近。BoCML49基因的原核表达得到37.55kD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花粉 类钙调素蛋白49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豇豆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崔萌 魏娟娟 +5 位作者 苏晓星 邓子贤 潘宇 李金华 苏承刚 张兴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7,共7页
分析了高温胁迫条件下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ers]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品种间的差异,分析了高温胁迫对豇豆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下,8个豇豆品种的热害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了高温胁迫条件下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ers]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品种间的差异,分析了高温胁迫对豇豆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下,8个豇豆品种的热害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观表现为之豇28-2和白籽豇豆耐热性强,而高产四号、宁豇三号和红豇豆的耐热性差;所有豇豆品种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耐热性强的品种增幅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耐热性强的品种增幅较大;耐热豇豆品种的可溶性糖浓度及高温胁迫后的增值均低于耐热性较差的品种;双向电泳结果表明,高温胁迫特异性诱导了15种和抑制了6种蛋白质表达,另鉴别到8种上调和10种下调表达蛋白.表明高温胁迫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基因表达的变化.该研究为今后解析豇豆的耐热机理、选育耐热品种和发掘重要抗热基因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高温胁迫 膜脂过氧化 防御酶 蛋白质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汤青林 宋明 +1 位作者 肖祖梅 王志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6-413,共8页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13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9条和93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分别扩增出6.1条和6.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2%和86%。RAPD和ISSR... 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13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9条和93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分别扩增出6.1条和6.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2%和86%。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31~0.99和0.33~0.99,ISSR(平均GS值0.68)检测多态性效果高于RAPD(平均GS值0.73)。利用UPGMA法基于RAPD与ISSR混合聚类,将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分为3类,类群的划分与果实形状明显相关:第Ⅰ类群包括15份种质,为扁圆形、卵圆形、圆球形或圆筒状的早熟或晚熟果实;第Ⅱ类群包括11份种质,为汤匙形、梨形、扁球形或皇冠形的早中熟果实;第Ⅲ类群包括2份种质,为葫芦形的晚熟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南瓜及葫芦 RAPD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琼楠鲜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思源 刘世尧 +3 位作者 卞京军 白志川 李育钟 张华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以雅安琼楠鲜叶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雅安琼楠鲜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39%.其中,以单萜、倍半萜、含氧单萜和含氧倍半萜类化合物为... 以雅安琼楠鲜叶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雅安琼楠鲜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39%.其中,以单萜、倍半萜、含氧单萜和含氧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种类,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3.92%,25.03%,10.84%,1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成分 GC-MS分析 鲜叶 雅安 倍半萜类化合物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 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牵牛PMADS9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余龙 闫明旭 +2 位作者 陈君 马婧 李名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5-280,共6页
矮牵牛PMADS9基因是MADS-box基因AGL15亚家族的成员。该亚家族基因可能具有调控开花时间、抑制花器官衰老脱落和促进体胚形成等功能。本文应用YADE和hiTAIL-PCR等方法,克隆了PMADS9基因5′端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853bp的启动子区域序列(FJ7... 矮牵牛PMADS9基因是MADS-box基因AGL15亚家族的成员。该亚家族基因可能具有调控开花时间、抑制花器官衰老脱落和促进体胚形成等功能。本文应用YADE和hiTAIL-PCR等方法,克隆了PMADS9基因5′端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853bp的启动子区域序列(FJ798977);RACE分析发现该基因至少有4个转录起始位点,2个位于编码区第一外显子内。启动子调控元件分析显示,PMADS9启动子富集花粉和种子发育过程中特异表达元件和与环境应答相关的元件;AGL15同源基因启动子存在非常保守的RY-repeat元件,启动子的保守性与物种的遗传距离不一致;推测PMADS9启动子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00~400bp和800~1000bp区域具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启动子 PMADS9 转录起始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治理 被引量:8
6
作者 岳建苏 李晓娇 +2 位作者 陈飞 李俊丽 冉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随着杀虫剂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昆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昆虫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可持续控制。本文对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发展、机理及治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杀虫剂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昆虫 抗药性 机理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螨唑及其复配剂对柑桔全爪螨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岳建苏 李鸿筠 冉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共2页
20%乙螨唑悬浮剂6 000~8 000倍液和25%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10 000~6 000倍液对柑桔全爪螨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达30天。药后1~30天,20%乙螨唑悬浮剂6 000~8 000倍液防治效果保持在90.8%~100.0%,25%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 20%乙螨唑悬浮剂6 000~8 000倍液和25%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10 000~6 000倍液对柑桔全爪螨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达30天。药后1~30天,20%乙螨唑悬浮剂6 000~8 000倍液防治效果保持在90.8%~100.0%,25%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10 000~6 000倍液防治效果保持在90.9%~100.0%。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桔产生药害,对天敌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乙螨唑 25%阿维茵素 乙螨唑 柑桔全爪螨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AP1基因体外表达及其与FLC相互作用的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汤青林 许俊强 +1 位作者 宋明 王志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28-1333,共6页
芥菜花分生组织决定因子AP1与开花路径核心调节子FLC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开花时间。为进一步检测该相互作用,从芥菜"QJ"材料中同源克隆了790bp的AP1cDNA序列,该基因编码25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P1属MIK... 芥菜花分生组织决定因子AP1与开花路径核心调节子FLC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开花时间。为进一步检测该相互作用,从芥菜"QJ"材料中同源克隆了790bp的AP1cDNA序列,该基因编码25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P1属MIKC型蛋白,其MADS域含有2个螺旋和2个折叠,第1个螺旋内含有1个不保守氨基酸位点;而K域含有3个螺旋,第1、2个螺旋内各有1个不保守位点,第3个螺旋内具有4个不保守位点。同时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43.1a-AP1,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以IPTG诱导该融合蛋白体外表达。利用pET43.1a-AP1融合蛋白序列中6×His标签与Ni+结合的特点,结合SDS-PAGE分析,证实了体外表达蛋白AP1能与FLC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体,该结果为深入研究AP1与FLC互作机制及花分生组织的分子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AP1基因 FLC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亮叶桦叶片精油GC-MS鉴定及挥发性成分应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思伶 张金康 +1 位作者 周建华 刘世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6,共7页
对重庆乡土植物资源亮叶桦叶片精油组分进行了GC-MS鉴定和挥发性成分应用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缙云山野生亮叶桦叶片精油分离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法进行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鉴定,结合文献检索对其主要挥发性成... 对重庆乡土植物资源亮叶桦叶片精油组分进行了GC-MS鉴定和挥发性成分应用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缙云山野生亮叶桦叶片精油分离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法进行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鉴定,结合文献检索对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应用方向和开发潜力进行分析阐述.结果表明:从缙云山亮叶桦叶片精油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61种,以酯类、醇类、烷烃、烯烃、羧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植物醇、香叶醇是其主要组分,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重庆乡土植物资源亮叶桦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新型绿化树种,其叶片精油也是新型精细化工原料,具有较高的开发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叶桦 水蒸气蒸馏法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油成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低温黑暗发芽基因鉴定及QTL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平红 杨正安 +2 位作者 万发香 李苍山 张兴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5,共7页
低温发芽是一个重要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的耐寒性并确定控制低温发芽的基因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育种课题。通过对300多份拟南芥种子进行发芽试验,鉴定了低温黑暗下发芽的自然变异,并比较了两种生态型Bay-0和Shahdara低温黑暗下的发芽特性,... 低温发芽是一个重要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的耐寒性并确定控制低温发芽的基因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育种课题。通过对300多份拟南芥种子进行发芽试验,鉴定了低温黑暗下发芽的自然变异,并比较了两种生态型Bay-0和Shahdara低温黑暗下的发芽特性,这种自然变异被用来鉴定低温黑暗中发芽基因的遗传位点;利用这两个生态型杂交产生的重组近交系,结合分子标记和QTL方法,检测到种子在低温黑暗下发芽至少受6个QTL所控制,其中3个为主效位点,它们所解释的自然变异为61%,利用异源近亲代(HIF)验证了这3个主要QTL,为低温黑暗发芽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低温黑暗发芽 重组近交系 异源近亲代 分子标记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拟南芥CAO基因烟草的构建及弱光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伟 李翠萍 +1 位作者 张兴国 张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1-957,共7页
【目的】探讨转拟南芥叶绿素酸酯a加氧酶(Chlorophyllide a oxygenase,At CAO)基因烟草的耐弱光性,以明确At CAO基因能否提高烟草对弱光的捕获能力,为其他作物的耐弱光性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将At CAO基因克隆、构建表达载体后,通... 【目的】探讨转拟南芥叶绿素酸酯a加氧酶(Chlorophyllide a oxygenase,At CAO)基因烟草的耐弱光性,以明确At CAO基因能否提高烟草对弱光的捕获能力,为其他作物的耐弱光性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将At CAO基因克隆、构建表达载体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cv.Wisconsin 38),弱光处理后,测定叶绿素、光合速率、株高等相关指标。【结果】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后,提取抗卡那霉素(Kan)烟草与野生烟草基因组DNA,PCR检测证明抗Kan烟草含有At CAO基因,且无农杆菌污染,说明获得了整合有At CAO基因的烟草植株;弱光处理后,发现转At CAO基因烟草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23.5%-38.1%,叶绿素b含量增加40.0%-54.3%,叶绿素总量增加26.7%-41.3%,叶绿素a/b比值降低9.3%-11.7%,光合作用增强38.8%-44.6%,除株系TC3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增加不显著(P〉0.05,下同)外,其余指标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且株高比野生烟草增加7.8%-24.5%,但差异不显著。【结论】At CAO基因显著增加了弱光下烟草的叶绿素a、b含量,增强了光合作用,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烟草植株的生长,推测其可在其他作物的耐弱光性改良上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AtCAO基因 光合作用 耐弱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棉Argonaute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娟 商海红 +12 位作者 李伟杰 王中娜 宋威武 张震 巩万奎 刘爱英 陈婷婷 李俊文 龚举武 石玉真 葛群 刘世尧 袁有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9,82,共10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tum L.)AGO蛋白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关系,为亚洲棉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方法】用AGO蛋白保守域在亚洲棉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对,并对AGO蛋白家族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结...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tum L.)AGO蛋白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关系,为亚洲棉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方法】用AGO蛋白保守域在亚洲棉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对,并对AGO蛋白家族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结构域、染色体定位、三级结构及表达模式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亚洲棉蛋白数据库中共鉴定出11个AGO蛋白家族成员,其编码区长度为2 949~9 807bp,定位在6条染色体上,其中第9号染色体上分布有4个基因;11个AGO家族成员分为5个亚族,亚族内各成员间具有很高的保守性;AGO家族成员均具有典型的α-螺旋跨膜结构,属于碱性蛋白;从表达模式看,AGO家族成员在纤维发育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5个基因在棉纤维次生壁后期高表达,在其他时期表达水平较低,存在组织特异性。【结论】成功鉴定了亚洲棉AGO蛋白家族,明确了其基本结构的进化关系及基因表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棉 AGO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接种AM真菌对枳橙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琳琳 高崇 +3 位作者 曾明 李伟 雷世梅 伍加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枳橙Citrus sinensis×Poncirus trifoliata为试材,研究不同pH值(5.5~6.5,6.5~7.5,7.5~8.5)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枳橙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均能有... 以枳橙Citrus sinensis×Poncirus trifoliata为试材,研究不同pH值(5.5~6.5,6.5~7.5,7.5~8.5)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枳橙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均能有效地侵染枳橙植株,菌根侵染率在65%以上;接种处理植株的菌根侵染率、株高、生物量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接种植株;接种AM真菌增强了宿主植物对碱性土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AM真菌 摩西球囊霉 pH值 光合作用速率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BoLH01和BoLH0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林成 高启国 +4 位作者 蒲全明 任雪松 刘豫东 朱利泉 王小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1-1379,共9页
bHLH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叶片形态建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通过结球甘蓝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出莲座期和结球期的茎尖间与叶片间均显著差异表达的2个bHLH类转录因子,命名为BoLH01和BoLH02基因,获得了2个基因的编码序列,其... bHLH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叶片形态建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通过结球甘蓝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出莲座期和结球期的茎尖间与叶片间均显著差异表达的2个bHLH类转录因子,命名为BoLH01和BoLH02基因,获得了2个基因的编码序列,其中BoLH01基因CDS全长为966 bp、编码321个氨基酸;BoLH02基因CDS全长870 bp、编码28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oLH01和BoLH02分别与拟南芥AtbHLH18和AtbHLH19氨基酸同源相似性最高,达81%和74%,均具典型bHLH结构域特点和完全保守的13E-16R和9H-13E-17R以及Leu23对应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子进化上BoLH01、BoLH02与AtTCP2/3/4/10/24亲缘关系较近,与AtTCP9/11/14/15较远;转录组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oLH01和BoLH02在平展的莲座叶中表达量较低,在卷曲的球叶中高量表达;序列分析BoHB7、BoHB12和BoILL6的ATG上游均包含能被bHLH功能域识别的E-box序列,对BoHB7、BoHB12和BoILL6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三者与BoLH01和BoLH02在不同时期叶片中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说明BoLH01和BoLH02可能通过正向调控BoHB7、BoHB12、BoILL6基因的表达来参与甘蓝叶片卷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叶片卷曲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在果树生理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秀琪 曾明 周继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6,59,共4页
多胺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具有生理调控作用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为一类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第二信使"。从多胺在植物体中存在形式、吸收和转运,多胺对果树根系生长、叶片生长、开花着果和果实发育的影响,及其与其他... 多胺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具有生理调控作用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为一类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第二信使"。从多胺在植物体中存在形式、吸收和转运,多胺对果树根系生长、叶片生长、开花着果和果实发育的影响,及其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相互作用等几方面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生理代谢 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四螨嗪·三唑锡悬浮剂防治柑桔全爪螨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士将 李鸿筠 冉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3,共2页
为探明20%四螨嗪·三唑锡悬浮剂用于柑桔全爪螨防治的效果,2013年10月下旬在重庆市北碚区一个7-8年生枳砧锦橙园中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四螨嗪·三唑锡悬浮剂1 000-4 000倍液药后1-3天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在94%... 为探明20%四螨嗪·三唑锡悬浮剂用于柑桔全爪螨防治的效果,2013年10月下旬在重庆市北碚区一个7-8年生枳砧锦橙园中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四螨嗪·三唑锡悬浮剂1 000-4 000倍液药后1-3天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在94%以上,药后10-30天的防治效果在98%以上,表现为速效性好、持效期可达30天并对柑桔和天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全爪螨 20%四螨嗪·三唑锡悬浮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喹螨醚悬浮剂防治柑桔全爪螨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士将 李鸿筠 冉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2,共2页
18%喹螨醚悬浮剂为新开发的杀螨剂产品,为明确其对柑桔全爪螨实际控制效果,2011年和2012年分别对18%喹螨醚悬浮剂防治柑桔全爪螨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18%喹螨醚悬浮剂对柑桔全爪螨速效性好,持效期达30天,药后1天、3天... 18%喹螨醚悬浮剂为新开发的杀螨剂产品,为明确其对柑桔全爪螨实际控制效果,2011年和2012年分别对18%喹螨醚悬浮剂防治柑桔全爪螨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18%喹螨醚悬浮剂对柑桔全爪螨速效性好,持效期达30天,药后1天、3天、10天、15天、20天和30天,1 170、1 755和3 51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一直保持在92.3%~100%之间,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24.0%螺螨酯悬浮剂5 000倍液。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桔产生药害,对天敌比较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喹螨醚 柑桔全爪螨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的药用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静 王志敏 +4 位作者 汤青林 牛义 田时炳 王永清 宋明 《长江蔬菜》 2011年第8期1-3,共3页
运用近年来对维生素P和龙葵碱的生理生化作用的研究成果,解释茄子保护心脑血管、抗衰老、防癌抗癌的药用机理,简单介绍了茄子用于癌症辅助食疗的现状,并对茄子的其他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茄子 维生素P 龙葵碱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弱极性成分GC-MS鉴定及其特征性成分TIC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世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61,共9页
对百合典型材料弱极性成分提取溶剂进行优化与GC-MS检测分析,所得总离子色谱图成分峰通过工作站自动检索NIST2008质谱库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 对百合典型材料弱极性成分提取溶剂进行优化与GC-MS检测分析,所得总离子色谱图成分峰通过工作站自动检索NIST2008质谱库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全国12个主产区百合弱极性成分石油醚提取物总离子色谱图的整体相似度,构建百合弱极性成分石油醚提取物总离子色谱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百合弱极性成分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2)GC-MS检测共鉴定出百合弱极性部位化合物53个,主要成分为棕榈酸(8.68%)、亚麻酸(7.55%)、γ-谷甾醇(4.54%)、柠檬烯(1.66%)、硬脂酸(4.17%)及其同系物;(3)12批百合样品弱极性成分石油醚提取物总离子色谱图成分峰分布均匀,分离度高,分离效果好;主要成分峰均实现共有性匹配,匹配共有成分峰39个,匹配结果良好;各样品色谱图与所构建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8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弱极性成分 气相-质谱联用法 总离子色谱图 特征性成分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雌蕊发育调控因子SPT与HEC1的基因克隆及相互作用
20
作者 许俊强 孙梓健 +5 位作者 刘智宇 杨朴丽 汤青林 王志敏 宋明 王小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1-1019,共9页
为研究SPT和HEC及其相互作用对甘蓝雌蕊发育的影响,以结球甘蓝自交不亲和系E1为材料,提取雌蕊总RNA,根据拟南芥中SPT和HEC1基因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SPT基因,其序列1085 bp,开放阅读框(ORF)1062 bp;HEC1基因ORF 696 bp。通过c... 为研究SPT和HEC及其相互作用对甘蓝雌蕊发育的影响,以结球甘蓝自交不亲和系E1为材料,提取雌蕊总RNA,根据拟南芥中SPT和HEC1基因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SPT基因,其序列1085 bp,开放阅读框(ORF)1062 bp;HEC1基因ORF 696 bp。通过cDNA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表明,SPT编码35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7.67 kD,pI为6.83;HEC1编码23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25.26 kD,pI为10.2。两基因在各器官中均表达,但SPT在果实和雌蕊中表达量最高,而HEC1在根和花蕾中的表达量最高。为检测两者的相互作用,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old I-SPT和pGEX-HEC1,pull-down试验表明两蛋白能够在体外相互作用。同时构建pGBKT7-SPT、pGADT7-HEC1及互换载体pGBKT7-HEC1和pGADT7-SPT酵母表达载体,分别转化酵母Y2HGold和Y187感受态细胞后均未出现自激活和毒性现象,融合后的二倍体酵母均能在SD/–Trp–Leu–Ade–His/X-α-gal/AbA板上长出蓝色菌斑,表明SPT和HEC1能够相互作用激活下游的HIS3、AUR1-C、MEL1和ADE2报告基因,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与Pull-down检测一致,说明SPT和HEC1能够相互作用以调控雌蕊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雌蕊 SPT HEC1 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