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8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大学校园景观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亮 张建林 《园林》 2011年第5期22-25,共4页
本文从西南大学校园的景观构成与景观特点.校园景观元素设计手法及改进建议等几个方面,多角度地对校园景观设计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校园景观 大学校园 西南 设计手法 景观元素 景观特点 景观构成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IPA的西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满意度测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新月 秦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4-180,共7页
以西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角模糊评价理论,采用三角模糊值表示被调查对象的感知表现,用连续性的变化更为客观地描述被调查对象感知值,并结合IPA分析法,构建基于Fuzzy-IPA分析法的满意度测评模型,不仅可筛选出影响西南大... 以西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角模糊评价理论,采用三角模糊值表示被调查对象的感知表现,用连续性的变化更为客观地描述被调查对象感知值,并结合IPA分析法,构建基于Fuzzy-IPA分析法的满意度测评模型,不仅可筛选出影响西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关键因子,而且可以找出相关因子的重要程度与表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景观 三角模糊函数 IPA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校园滨水休读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凌晨 张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101-104,共4页
高校校园休读空间是高校校园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休读空间尤具特色。其不仅能改善校园环境,还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西南大学崇德湖滨水休读空间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区位、地形、空间、驳岸和景观构成要素5个方面对其进... 高校校园休读空间是高校校园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休读空间尤具特色。其不仅能改善校园环境,还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西南大学崇德湖滨水休读空间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区位、地形、空间、驳岸和景观构成要素5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了高校校园滨水休读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并对今后的高校滨水休读空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 滨水 休读空间 崇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学校园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樱亳 刘磊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6期213-217,共5页
采取实地调研与查找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西南大学校园内常见观赏植物资源现状,共记录常见观赏植物约78科128属162种,归纳分析其分类及观赏特性。结果显示:校园内常见观赏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及小乔木、草本、藤本等类型;观赏特性主要分... 采取实地调研与查找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西南大学校园内常见观赏植物资源现状,共记录常见观赏植物约78科128属162种,归纳分析其分类及观赏特性。结果显示:校园内常见观赏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及小乔木、草本、藤本等类型;观赏特性主要分为观花、观果、观叶、观形、观干等。在总结校园内常见观赏植物园林应用形式的基础上,分析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生活型 观赏特性 园林应用形成 西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高校公共休读空间设计调查研究——以西南大学竹园二区为例
5
作者 陈思锶 杨岗 刘磊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高校校园环境景观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进程中,休读空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整个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校园其他环境系统发生相互作用。以西南大学竹园二区公共休读空间设计为例,从空间布局、空间环境、文化内涵、使用者的心理效应... 高校校园环境景观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进程中,休读空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整个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校园其他环境系统发生相互作用。以西南大学竹园二区公共休读空间设计为例,从空间布局、空间环境、文化内涵、使用者的心理效应4个方面进行阐述及分析,认为该休读空间建筑布局和交通组织较为合理,但空间形式极少,植物品种较丰富,但在空间营造中的作用单一,设施的丰富度较低,发挥的功能较少,大部分使用者对其表示满意,但也反映了一些非人性化的问题。藉此提出了相关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 休读空间 建筑布局 空间形式 空间环境 植物景观 文化内涵 心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性景观场地设计探讨——以重庆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总体规划为例
6
作者 董文超 王晨晖 景阿馨 《绿色科技》 2014年第6期33-34,37,共3页
通过对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实地的调研分析,对如何营造科学的景观场地规划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如何科学地进行场地的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景观场地 规划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学情特点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夏燕 马婧 +2 位作者 李政 李志能 郭启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7期280-282,共3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培养园林植物育种人才的主要课程,课程内容多而杂,教学任务量大。从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出发,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为提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培养园林植物育种人才的主要课程,课程内容多而杂,教学任务量大。从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出发,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为提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在培养现代化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方面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学情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时空可达的高校新校区步行路网优化——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士祥 李乐梅 +2 位作者 杨琪瑶 朱伯平 卢载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结合步行空间实际使用水平,提出校园步行路网的改善方案并评估方案的步行可达性.研究发现:(1)分级的步行路网可提升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达性,精细的道路设施设计可确保实际使用的可达性;(2)有序的游憩步道可增强空间感知的可达性;(3)以吸引点为导向的步行捷径可改善时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步行路网 时空可达性 空间句法 线段模型 ArcGIS最优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师范大学地被植物资源及其园林运用研究
9
作者 郭贵香 秦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184-189,196,共7页
采用外业实地调查、内业数据分析整理及照片拍摄的方法,对贵州师范大学校园里的地被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园林应用配置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校园内的地被植物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宿根花卉、攀援地被植物、灌木类地... 采用外业实地调查、内业数据分析整理及照片拍摄的方法,对贵州师范大学校园里的地被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园林应用配置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校园内的地被植物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宿根花卉、攀援地被植物、灌木类地被植物及水生类地被植物5类;园林地被植物具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性质与功能合理配置,植物季相景观营造,满足园林造景艺术性等4个配置特点。针对校园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行生态配置,丰富植物的群落层次和季相变化,加强地被植物的调整和养护等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植物 应用现状 配置特点 植物群落 景观结构 贵州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荒野林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更新能力——以重庆中心城区为例
10
作者 张靖悦 王海洋 +2 位作者 辛儒鸿 林立 周建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16-4727,共12页
城市荒野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物种种源地,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庆作为典型山地城市,大量分布着以自然过程为主导的城市荒野片段。以重庆中心城区城市荒野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7个样地、313个样方的群落调查,分析了... 城市荒野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物种种源地,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庆作为典型山地城市,大量分布着以自然过程为主导的城市荒野片段。以重庆中心城区城市荒野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7个样地、313个样方的群落调查,分析了不同荒野生境中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和更新能力特征及生境间的变化,探讨了植物物种来源、种子传播方式、更新能力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调查共记录到116科307属434种植物,乡土植物(79.03%)丰富,自生植物(82.95%)占比显著,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动物传播(45.54%)为主。(2)98.08%的样方能够实现自我更新,更新乔木树种共计29科53属65种,其物种组成与乔木层相似度较高,相似性指数≥0.50,且乔木层优势种表现出良好的再生能力,不同生境间,更新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天然荒野生境中更新乔木树种比例和样方比例均最高。(3)不同垂直层片间,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外)表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生境间,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草本层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在3类生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层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性显著(P<0.01),天然荒野生境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4)乡土植物、自生植物、动物传播植物、更新层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各层次植物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山地城市荒野林地的分类保护,在山地城市植被的恢复中,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多营造以自生植物、乡土植物、动物传播型植物为主体,能够实现持续自我更新的“近自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荒野 林地 物种组成 更新能力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野生土荆芥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分析
11
作者 刘世尧 张智宏 +1 位作者 卞京军 樊志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重庆野生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Linn.)Mosyakin et Clemants〕果期的果实、叶片、细枝、主茎、根系精油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野生土荆芥不同部位精油得率差异明显,果实、叶片的精油...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重庆野生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Linn.)Mosyakin et Clemants〕果期的果实、叶片、细枝、主茎、根系精油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野生土荆芥不同部位精油得率差异明显,果实、叶片的精油含量明显高于细枝、主茎、根系。全株共鉴定出62种成分,果实、叶片、细枝、主茎、根系分别鉴定出24、17、35、31和14种成分,均以单萜烯类成分为主。果实、叶片、细枝中共有成分有13种,其中,α-松油烯、4-蒈烯、对伞花烃含量均较高。主茎和根系精油中成分含量整体均较低,主茎精油中仅α-松油烯和正二十烷的含量高于20 mg·kg^(-1);根系精油中仅棕榈酸、正二十一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连三甲苯、正二十烷的含量高于2 mg·kg^(-1),棕榈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在根系中最高。果实、细枝、主茎、根系中特有成分分别有3、9、11、5种,α-松油烯、驱蛔素仅在果实、叶片、细枝、主茎精油中有检出,对伞花烃仅在果实、叶片、细枝精油中有检出。乙酸香叶酯、植物醇、香叶基香叶醇、α-蒎烯均首次从土荆芥中检出。综上所述,重庆野生土荆芥不同部位精油主要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差异,果实、叶片是精油的主要贮存部位,α-松油烯、4-蒈烯、对伞花烃为主要成分,土荆芥可能通过根系分泌棕榈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成分达到入侵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精油 成分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的病原检测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晓冉 金鑫 +4 位作者 韩茜 牛义 马冠华 郑阳 陈国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可以大量合成葡甘聚糖。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对魔芋产量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因此,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是魔芋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魔芋软腐病...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可以大量合成葡甘聚糖。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对魔芋产量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因此,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是魔芋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魔芋软腐病病原检测技术、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除常规PCR检测技术外,还阐述新的检测技术在魔芋软腐病上的应用,并概述了目前主要防治魔芋软腐病方法,例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以期为魔芋软腐病的病原快速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病原菌 鉴定方法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大雅柑生长及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雍顺圆 陈倩 +2 位作者 傅豪 郭启高 曾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3,共11页
为探究4种草种生草栽培对大雅柑的影响,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绛三叶(Trifolium incarnatum)4种草种生草处理后的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 Dayagan)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单... 为探究4种草种生草栽培对大雅柑的影响,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绛三叶(Trifolium incarnatum)4种草种生草处理后的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 Dayagan)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单株根瘤数量及质量、菌根侵染率、根系活力、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①草种菌根侵染率与柑橘根系侵染率、柑橘酸性磷酸酶活性及柑橘根系活力呈现出相关性。②生草栽培增加果园中土壤营养,其中紫花苜蓿处理组表现最佳;能明显降低夏季果园土温并增加土壤含水量。③生草能促进柑橘秋梢和叶片面积抽生;促进柑橘叶片对N、P、K的吸收,对N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箭筈豌豆、蓝花子、绛三叶;能改善柑橘产量与单果质量与果实可溶固形物,其中箭筈豌豆连续两年表现最佳。建议选择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草种在大雅柑果园内进行生草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柑 生草栽培 菌根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对比视角下稻作梯田系统的多重价值及系统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宇亮 于学润 +1 位作者 角媛梅 孙松林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目的】通过阐释稻作梯田系统的概念,厘清其系统机理与生成原理,对稻作梯田系统多重价值的挖掘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分析分属于不同遗产体系的官方文本,探讨稻作梯田系统在不同遗产体系中的价值内涵,基于生成整体... 【目的】通过阐释稻作梯田系统的概念,厘清其系统机理与生成原理,对稻作梯田系统多重价值的挖掘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分析分属于不同遗产体系的官方文本,探讨稻作梯田系统在不同遗产体系中的价值内涵,基于生成整体原则,选择红河哈尼梯田、紫鹊界梯田、龙脊梯田、伊富高水稻梯田、巴厘岛的梯田作为遗产案例进行研究。【结果】1)稻作梯田系统的多重价值涉及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稻作梯田系统由5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复杂系统:以自然为基础、梯田为核心、村落为目的、灌溉为支撑、观念为存续,5个子系统的主导价值共同构成了整体价值。【结论】1)不同遗产体系之间存在广泛交叉与复杂关联,稻作梯田系统是具有交叉与关联特征的典型对象。2)就文本内涵而言,稻作梯田系统的多重价值源自同一空间要素可以同时满足不同遗产体系的普遍标准,其中文化景观遗产属于综合性遗产,其他遗产属于专项遗产。3)就系统机理而言,稻作梯田系统的多重价值源自其构成及相互关系:5个具备不同主导价值的子系统遵循生成整体原则,以“3个层级,2种联系”形成高度自洽的复杂系统,并呈现兼具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整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多重价值 稻作梯田系统 系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全程及半程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秀丽 马瑞 蒋先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9,共10页
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半程氨氧化微生物中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在重庆紫色土区域采集林地、旱地... 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半程氨氧化微生物中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在重庆紫色土区域采集林地、旱地及水田土壤,测定土壤硝化势和亚硝酸盐氧化势,分析土壤硝化活性;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Comammox、AOA及AOB的丰度,通过克隆测序技术分析Comammox两个分支clade A和clade B的群落组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omammox与半程氨氧化微生物AOA、AOB类似,广泛分布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紫色土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紫色土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存在差异,AOA amoA基因的丰度在林地中达到最大值,为8.26×10^(7)拷贝数/g,比旱地高出1个数量级;而AOB则更适应水田土壤环境,其丰度达到1.38×10^(7)拷贝数/g,分别是林地和旱地的38.4倍和3.4倍。全程氨氧化细菌的两个分支分别在林地和水田中达到最大丰度值,其中clade A在林地中的丰度达到1.85×10^(8)拷贝数/g,clade B在水田中的丰度达到1.48×10^(7)拷贝数/g。在紫色土中,全程氨氧化细菌归属于Nitrospira inopinata。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OB与土壤硝化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lade A与硝化势呈显著负相关(p<0.05),clade B与亚硝酸盐氧化势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可能是紫色土硝化作用的主要推动者。综合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紫色土全程氨氧化细菌及半程氨氧化微生物生态位分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紫色土 硝化作用 全程氨氧化细菌 生态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丘陵地区紫色土酸性对无患子幼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秋玲 乐佳兴 +4 位作者 吴焦焦 张文 高岚 钱春 刘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56-3763,共8页
探讨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生长和光合作用对酸性土壤胁迫的响应机制,为其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以重庆市紫色土不同程度酸性区(pH分别为7.56、5.65、4.41)3年生无患子幼树为研究对象,分析紫色土酸... 探讨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生长和光合作用对酸性土壤胁迫的响应机制,为其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以重庆市紫色土不同程度酸性区(pH分别为7.56、5.65、4.41)3年生无患子幼树为研究对象,分析紫色土酸性对无患子幼树生长、叶性状指标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区土壤速效氮(AN)、速效磷(AP)含量极显著低于酸性区,中性区叶片全氮(TN)、全钾(TK)含量极显著高于酸性区(P<0.01)。与中性区相比,酸性区幼树的株高、净光合速率(Pn)、总叶绿素(Chls)、叶绿素a(Chl a)、类胡萝卜素(Cars)含量、叶绿素a/b(Chl a/b)比值极显著减小(P<0.01),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减少(P<0.05),而叶绿素b(Chl b)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s/Cars)比值极显著增加(P<0.01),冠幅、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实际原初光能捕获效率(Y(Ⅱ))显著增大(P<0.05);与中性区相比,强酸性区叶片光饱和点(LSP)极显著下降(P<0.01),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最高,弱酸性区最低;弱酸性区的地径、比叶面积(SLA)、叶面积(LA)、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在3个试验区中均最大,且显著高于强酸性区(P<0.05)。紫色土酸性通过影响土壤养分转化、根系吸收能力,显著降低了酸性区无患子幼树的光合能力,而弱酸性区幼树叶片通过增大光能捕获面积,提高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捕获效率,降低有机物质消耗,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此,无患子在重庆紫色土区种植的pH适宜范围为5.5-7.5,而在pH值低于5.5的紫色土种植时,生长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紫色土酸性 生长 光合特性 叶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幼嫩果肉及种子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优化
17
作者 王淑明 黄汉文 +7 位作者 王莉云 张印 夏燕 景丹龙 郭启高 梁国鲁 林授锴 何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3,共11页
为优化枇杷幼嫩果肉和种子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及方法,以枇杷品种兴宁1号为材料,利用酶解法进行原生质体分离,逐一对酶种类、酶浓度、酶解时间、摇床转速等因素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枇杷原生质体分离效率与活性,获得最优分离方法。结果表明:... 为优化枇杷幼嫩果肉和种子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及方法,以枇杷品种兴宁1号为材料,利用酶解法进行原生质体分离,逐一对酶种类、酶浓度、酶解时间、摇床转速等因素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枇杷原生质体分离效率与活性,获得最优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幼嫩果肉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酶解组合为4.6%(w/v)纤维素酶RS和2.6%(w/v)离析酶R-10,摇床转速为50 r/min,黑暗下酶解11 h,其原生质体数量达到1.66×10^(6)个/g,原生质体活性为62.29%。幼嫩种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酶解组合为4.4%(w/v)纤维素酶RS和2.6%(w/v)离析酶R-10,摇床转速为50 r/min,黑暗下酶解10 h,其原生质体的数量达到7.583×10^(5)个/g,原生质体的活性为90.83%。枇杷幼嫩果肉和种子原生质体的高效制备,能够打破枇杷叶肉原生质体分离的季节性限制,达到周年原生质体操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原生质体 分离 酶解 幼嫩果肉 幼嫩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控制条件下9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对短期NO2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赖小红 王海洋 +2 位作者 钟雨航 林立 李名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058-8067,共10页
叶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利用开顶式熏气法,对9种常见园林植物进行为期20天的NO2熏气实验,分析不同NO2浓度熏气下叶片形态结构指标(单叶干重、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及化学性状指标(... 叶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利用开顶式熏气法,对9种常见园林植物进行为期20天的NO2熏气实验,分析不同NO2浓度熏气下叶片形态结构指标(单叶干重、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及化学性状指标(叶N含量、叶P含量、N∶P比值)的差异,从而探讨以上植物叶性状对NO2污染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性状对不同浓度NO2污染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即不同植物应对NO2污染的适应策略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浓度NO2熏气下叶性状指标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可见同种植物对不同NO2浓度的响应策略也存在差异;大部分叶性状指标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叶N含量与比叶面积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表明叶经济谱性状间权衡机制的稳定性在个体尺度上可能会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植物对NO2污染的适应与响应差异,对预测城市NO2污染可能带来的植物功能性状的协同进化以及植物生态策略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人工熏气 NO2 叶功能性状 适应与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类蔬菜抽薹开花调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9
作者 钟世浚 颜文晨 +4 位作者 刘霄芸 任雪松 司军 宋洪元 李勤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2-632,共11页
甘蓝类蔬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主要包含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苤蓝、抱子甘蓝和芥兰等多个变种。在生产和制种过程中,该类蔬菜常发生未熟抽薹和亲本花期不遇等现象,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改良甘蓝的耐抽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然... 甘蓝类蔬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主要包含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苤蓝、抱子甘蓝和芥兰等多个变种。在生产和制种过程中,该类蔬菜常发生未熟抽薹和亲本花期不遇等现象,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改良甘蓝的耐抽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甘蓝类蔬菜变种丰富,开花习性差异大,抽薹开花调控相关基因的研究相对分散。本文在简述了高等植物抽薹开花5种调控途径的基础上,归纳了诱导甘蓝类蔬菜抽薹开花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总结了在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和光周期途径中影响甘蓝类蔬菜抽薹开花的调控基因及其变异,构建了甘蓝类蔬菜的抽薹开花调控基因网络,并对甘蓝类蔬菜抽薹开花调控方面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本文为甘蓝类蔬菜耐抽薹性的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类蔬菜 抽薹开花 开花时间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树木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董仕萍 王海洋 吴云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0-294,共5页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 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 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群落乔木层的优势度最小,优势种数量较多;(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灌木种类少于自然森林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群落 树木 物种多样性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