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文化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现实基础、多重困境与实现路径——以衡阳市为例
1
作者 王怡琦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5期10-13,共4页
当前关于文旅融合、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衡阳市作为湘南地区的“心脏城市”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 当前关于文旅融合、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衡阳市作为湘南地区的“心脏城市”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非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宣传方式和内容缺少创新、非遗旅游开发缺乏合力、品牌建设能力有待提高等多重困境。对衡阳市非遗的现实基础和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5点建议:保护非遗传承人,加大政府投入;加强与机构的合作,互惠互利;非遗入校园,培养非遗储备军;增强游客体验感,让资源“活”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这些建议为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现实基础 多重困境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互动影响及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2
作者 王怡琦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3期20-23,共4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文化振兴要求实施夯实非遗文化建设基础、挖掘非遗文化资源、拓展非遗文化产业链等措施,非遗传承保护应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衡阳市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8项,涉及非遗的4个门类,省级非遗共计49项,涉...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文化振兴要求实施夯实非遗文化建设基础、挖掘非遗文化资源、拓展非遗文化产业链等措施,非遗传承保护应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衡阳市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8项,涉及非遗的4个门类,省级非遗共计49项,涉及非遗的10个门类,但目前衡阳的非遗资源大市优势尚未转化为旅游市场发展强势,鉴于此,以湖南省衡阳市为研究对象,从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互动影响入手,探究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相互促进机制,结合农村地区发展实践,总结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互动发展路径,以非遗传承保护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保护 乡村文化振兴 互动影响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直隶桃产地分布及其种植保存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郝恩匙 《河北农机》 2025年第4期96-98,共3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桃原产区,直隶更是有着悠久的种桃历史,在魏晋时期便对其有所记载。本文通过对不同区域地方志的分析,探讨了清代直隶桃产地的时空分布与行销,包括清代直隶桃产地的时空分布、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直隶桃分布差异、清代...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桃原产区,直隶更是有着悠久的种桃历史,在魏晋时期便对其有所记载。本文通过对不同区域地方志的分析,探讨了清代直隶桃产地的时空分布与行销,包括清代直隶桃产地的时空分布、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直隶桃分布差异、清代直隶桃的行销及影响行销因素等内容。本文还探讨了清代直隶桃的栽培技术和贮藏技术,包括清代直隶桃的培育技术及发展、桃的贮藏技术及发展等内容。清代前期,由于人口稀少,人地矛盾较为缓和,因此直隶桃的分布区域较少但区域内的种植规模较大。到了清代中后期,直隶桃种植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贸易商品。桃果不易保存、运输,使得清代直隶桃产业发展缓慢。在直隶桃商品化过程中,直隶先民不断创新桃制品的加工技艺,为桃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隶桃 清代农业地理 桃加工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丰都水稻丰产栽培及发展史
4
作者 彭六妍 王毅 周雁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8期77-78,81,共3页
重庆丰都地区在水稻丰产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本文旨在探讨重庆丰都水稻丰产栽培技术以及其发展历程。
关键词 重庆丰都 水稻栽培技术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