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史视域下历史时期云贵地区食野习俗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四梅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云贵地区的食野习俗贯穿历史但呈式微之势。汉晋及以前,食野在饮食生产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隋至元时,食野逐渐收缩至山地民族地区但十分兴盛;明清时期,山地民族食野比重下降,但分布范围还很广;民国以来,食野遗留至云贵山腹民族村寨,比重... 云贵地区的食野习俗贯穿历史但呈式微之势。汉晋及以前,食野在饮食生产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隋至元时,食野逐渐收缩至山地民族地区但十分兴盛;明清时期,山地民族食野比重下降,但分布范围还很广;民国以来,食野遗留至云贵山腹民族村寨,比重大幅下降,直至21世纪初,食野习俗才完成退却而转换成特色饮食名片。历史时期云贵地区的食野与自然、社会环境互动大体和谐。上古时期的人类食野对环境影响微弱,食野具有效率。中国古代云贵地区人少林多,人类干涉维度有限,生产力发展不足,在各民族对生态的敬畏和关照中,云贵食野照应特殊生境的生态平衡需求,其致病性亦不强,是人类最优、最具效率之选。近代以来云贵地区生态脆弱,野味养殖危机增强,食野之弊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云贵地区 饮食习俗 野生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永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0,共6页
"四个共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升,其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从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养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地回... "四个共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升,其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从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养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地回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肯定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同时,平等而客观地承认了各民族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创中华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制度与观念的“三重奏”——一个山东村庄宗族文化变迁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来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09-116,共8页
1980年之后,中国乡村的宗族组织又活跃起来,许多学者根据编纂族谱、修建祠堂等外在活动得出了宗族组织复兴的结论。一个山东村庄的田野资料表明,宗族外在表征复兴的表象下,其内在制度和深层观念却发生了变化。财产开始出现双系继承的迹... 1980年之后,中国乡村的宗族组织又活跃起来,许多学者根据编纂族谱、修建祠堂等外在活动得出了宗族组织复兴的结论。一个山东村庄的田野资料表明,宗族外在表征复兴的表象下,其内在制度和深层观念却发生了变化。财产开始出现双系继承的迹象,人们的生活意义由绵延的宗族生活收缩到了个体家庭。外在表征、内在制度和深层观念构成了宗族文化变迁的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的变化虽各有特点,但共同表明作为宗族组织内核的父系继嗣原则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文化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餐炒面在北美的兴起、流行及家庭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3,共8页
炒面在北美的兴起、流行及家庭化彰显了中华饮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9世纪中后期,炒面因白人对华侨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未能融入北美主流社会。19世纪末,北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职业化水平提高促进餐饮业需求... 炒面在北美的兴起、流行及家庭化彰显了中华饮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9世纪中后期,炒面因白人对华侨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未能融入北美主流社会。19世纪末,北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职业化水平提高促进餐饮业需求增加,炒面因口味丰富、经济实惠逐渐受到其他族裔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由于北美社会财富积累、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消费观念转变,炒面在中餐馆甚至西人餐厅及咖啡馆中风靡一时,顾客从下层民众逐渐扩展到中产阶级,并引起了营养师、美食家和烹饪杂志专栏作家对炒面的普遍关注。北美罐头行业的崛起虽对中餐馆造成冲击,却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意外推动了炒面在北美社会的家庭化。总之,以炒面为代表的中餐凭借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促进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中餐 炒面 饮食文化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伯特·斯塔姆电影类型理论解读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开丽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0,共4页
在关于电影类型的研究中,罗伯特.斯塔姆的类型理论有重要地位,他所主张的类型理论和作者理论之间的互动,"艺术电影"也是一种类型电影,电影类型存在"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以及援引巴赫金复调理论来阐释... 在关于电影类型的研究中,罗伯特.斯塔姆的类型理论有重要地位,他所主张的类型理论和作者理论之间的互动,"艺术电影"也是一种类型电影,电影类型存在"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以及援引巴赫金复调理论来阐释电影类型的多重性,都对传统的电影类型理论有重要突破,也为电影理论进入文化研究的领域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斯塔姆 电影类型 电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匈关系中的侍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家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在侍子制度下,汉朝延续了此前和亲制度下对于匈奴的物资回馈机制,...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在侍子制度下,汉朝延续了此前和亲制度下对于匈奴的物资回馈机制,同时也不再坚持要求后者以第一顺位继承人左贤王入侍,从而客观上规避了侍子制度的痼疾,即入侍者可能因为脱离于本国政局而影响其继位之后政权的稳定性。降至东汉,入塞后的南匈奴对于东汉政权的依附性更强,侍子制度亦随之进一步强化,年度轮替的南匈奴侍子的角色类似于郡国计吏,这也反映出南匈奴入塞后地位日益趋同于周边郡国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匈关系 侍子 和亲 左贤王 年度轮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