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合江段中华沙鳅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普炯 贾砾 +3 位作者 苏胜齐 王海波 孙福临 姚维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共6页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为L=14.458R+0.434 4(R2=0.952 9,n=167);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0.033 8L2.521 5(R2=0.803 4,n=273);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16.71[1-e-0.1194(t+1.6209)],Wt=59.07[1-e-0.1194(t+1.6209)]2.5215;生长拐点年龄为6.12龄,此时体长为11.02 cm,体重为16.54 g。根据本研究,长江上游中华沙鳅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控制捕捞,加强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年龄 生长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沙鳅食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普炯 贾砾 +3 位作者 苏胜齐 王海波 孙福临 姚维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6,共6页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长江四川合江江段采集中华沙鳅样本,对其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沙鳅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原生动物等.随着中华沙鳅个体的生长,食物中甲壳类、毛翅目昆虫、双翅目...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长江四川合江江段采集中华沙鳅样本,对其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沙鳅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原生动物等.随着中华沙鳅个体的生长,食物中甲壳类、毛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均保持较高的出现率;蜻蜓目的出现率逐渐增长;藻类、原生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率逐渐减少.不同性别的中华沙鳅主要食物类群相同,但雄性较雌性食物组成中昆虫类出现次数百分比高.春季摄食强度和摄食率最高,夏季的摄食率最低,秋季的摄食强度最低.2~4龄群体的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性腺处于Ⅱ,Ⅲ期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较高,性腺处于Ⅳ,V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沙鳅 食性 胃含物分析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鱼类放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扎西拉姆 吕红健 +4 位作者 张弛 周建设 潘英子 陈美群 姚维志 《中国水产》 2017年第9期32-35,共4页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自古就有放生的习俗。笔者2016年调查显示,目前,西藏地区的藏族人77.9%都有放生经历,其中约57.8%的人在发生时选择鱼类放生。由于人们普遍缺乏科学放生知识,西藏部分天然水域出现外来鱼种入侵的现象,致使部分土著...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自古就有放生的习俗。笔者2016年调查显示,目前,西藏地区的藏族人77.9%都有放生经历,其中约57.8%的人在发生时选择鱼类放生。由于人们普遍缺乏科学放生知识,西藏部分天然水域出现外来鱼种入侵的现象,致使部分土著鱼种野外灭绝。笔者认为,西藏鱼类“放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渔业资源环境问题,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放生 鱼类 科研工作者 宗教信仰 天然水域 环境问题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