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鲵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曹朕娇
丁诗华
+2 位作者
凌空
金娟
吴兴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了确定重庆武隆大鲵养殖场患病大鲵的病原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胞外酶活性研究,从具有典型症状的病鲵肝脏分离出一株菌株TNL12,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分析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株的致病性,...
为了确定重庆武隆大鲵养殖场患病大鲵的病原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胞外酶活性研究,从具有典型症状的病鲵肝脏分离出一株菌株TNL12,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分析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株的致病性,利用平板法检测胞外酶活性.结果显示,所获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孢,其生理生化特性与弗氏柠檬酸杆菌一致.16SrDNA分析表明,TNL12与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同源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弗氏柠檬酸杆菌聚为一支.该病原菌可引起健康青蛙、大鲵出现感染症状,且感染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胞外酶活性检测发现该菌可产卵磷脂酶、淀粉酶,但不产脂酶、蛋白酶、明胶酶、脲酶等胞外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从患病大鲵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且对大鲵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胞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硫丹对草鱼Ⅰ相、Ⅱ相酶活性及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焕阳
靳涛
+4 位作者
许莉佳
Oscar Ortegon
胡颖雄
丁诗华
李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60,共7页
研究了硫丹对草鱼肝脏Ⅰ相酶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Ⅱ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DNA受损细胞彗星尾长(TL)和尾部DNA含量(%TDNA)的影响。试验共设置0.18、0.36和0.71μg.L-1 3个暴露浓度组和1个...
研究了硫丹对草鱼肝脏Ⅰ相酶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Ⅱ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DNA受损细胞彗星尾长(TL)和尾部DNA含量(%TDNA)的影响。试验共设置0.18、0.36和0.71μg.L-1 3个暴露浓度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分别在试验24、72、120和168 h时取样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24 h时,0.36和0.71μg.L-1暴露组草鱼肝脏APN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 h时受到显著抑制(P<0.01);120 h后各暴露组APN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为受到显著抑制(P<0.05或P<0.01)。ERND活性总体表现为受诱导。GST活性总体呈先受诱导后受抑制的变化趋势;0.36和0.71μg.L-1暴露组GST活性均在72 h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缓慢降低,并在168 h时表现为受抑制;0.18μg.L-1暴露组在120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168 h时GST活性与对照组水平相当。经硫丹暴露后,草鱼肝脏细胞DNA明显受损,TL与%TDNA均随硫丹浓度的升高或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相关显著。硫丹可影响草鱼肝脏Ⅰ相、Ⅱ相代谢酶活性,并对肝细胞DNA造成遗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丹
草鱼
酶活性
Ⅰ相酶
Ⅱ相酶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鲵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曹朕娇
丁诗华
凌空
金娟
吴兴镇
机构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8,共6页
基金
重庆市科委应用开发项目(CSTC2013yykf80006)
文摘
为了确定重庆武隆大鲵养殖场患病大鲵的病原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胞外酶活性研究,从具有典型症状的病鲵肝脏分离出一株菌株TNL12,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分析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株的致病性,利用平板法检测胞外酶活性.结果显示,所获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孢,其生理生化特性与弗氏柠檬酸杆菌一致.16SrDNA分析表明,TNL12与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同源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弗氏柠檬酸杆菌聚为一支.该病原菌可引起健康青蛙、大鲵出现感染症状,且感染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胞外酶活性检测发现该菌可产卵磷脂酶、淀粉酶,但不产脂酶、蛋白酶、明胶酶、脲酶等胞外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从患病大鲵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且对大鲵有较强的致病性.
关键词
大鲵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胞外酶活性
Keywords
Andrias davidianus
Citrobacter freundii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extracellular enzymeanalysis
分类号
S947.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硫丹对草鱼Ⅰ相、Ⅱ相酶活性及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焕阳
靳涛
许莉佳
Oscar Ortegon
胡颖雄
丁诗华
李云
机构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6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226)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7BB1373)
文摘
研究了硫丹对草鱼肝脏Ⅰ相酶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Ⅱ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DNA受损细胞彗星尾长(TL)和尾部DNA含量(%TDNA)的影响。试验共设置0.18、0.36和0.71μg.L-1 3个暴露浓度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分别在试验24、72、120和168 h时取样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24 h时,0.36和0.71μg.L-1暴露组草鱼肝脏APN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 h时受到显著抑制(P<0.01);120 h后各暴露组APN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为受到显著抑制(P<0.05或P<0.01)。ERND活性总体表现为受诱导。GST活性总体呈先受诱导后受抑制的变化趋势;0.36和0.71μg.L-1暴露组GST活性均在72 h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缓慢降低,并在168 h时表现为受抑制;0.18μg.L-1暴露组在120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168 h时GST活性与对照组水平相当。经硫丹暴露后,草鱼肝脏细胞DNA明显受损,TL与%TDNA均随硫丹浓度的升高或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相关显著。硫丹可影响草鱼肝脏Ⅰ相、Ⅱ相代谢酶活性,并对肝细胞DNA造成遗传损伤。
关键词
硫丹
草鱼
酶活性
Ⅰ相酶
Ⅱ相酶
DNA损伤
Keywords
endosulfan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enzyme activity
PhaseⅠenzyme
Phase Ⅱ enzyme
DNA damage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鲵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酶活性研究
曹朕娇
丁诗华
凌空
金娟
吴兴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硫丹对草鱼Ⅰ相、Ⅱ相酶活性及DNA损伤的影响
武焕阳
靳涛
许莉佳
Oscar Ortegon
胡颖雄
丁诗华
李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