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周丛藻类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斌斌 李锐 +2 位作者 谭巧 吕红健 姚维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7,共8页
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共采到周丛藻类4门31属82种,硅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地位.周丛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0.13~13.11×10~5个/cm^2和0.03~7.07 mg/cm^2,总平均值分别为4.23×10~5个/... 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共采到周丛藻类4门31属82种,硅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地位.周丛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0.13~13.11×10~5个/cm^2和0.03~7.07 mg/cm^2,总平均值分别为4.23×10~5个/cm^2和1.60 mg/cm^2.周丛藻类物种数、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秋、冬2季最高,夏季最低.从上游到下游,周丛藻类群落结构大体呈现出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而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水质污染逐渐加重.调查期间周丛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的变幅分别为1.57~4.52,0.14~0.50和2.10~3.96.基于周丛藻类多样性指数、污染指数和污染评价值等的水质评价结果大体一致,即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水质为β-中污型,且有向α-中污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周丛藻类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