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基于CGSS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3,58,共6页
为了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呈现的新特征,并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利用CGSS(2006)对河北和山西两省共6个区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和特征差异,以... 为了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呈现的新特征,并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利用CGSS(2006)对河北和山西两省共6个区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和特征差异,以及农户承包的旱地、水田和山林等不同类型的农用地使用权流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农地分配不均、农业比较收益低下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都是影响农户参与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流转 CGSS 农户调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能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吗?
2
作者 刘晗 张应良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9,共12页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对于强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CLE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对于强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CLE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膳食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支出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改善膳食消费结构、增加文化消费支出等路径分别对农村居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于风险态度、文化程度不同的农村居民,数字金融对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据此,论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数字金融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数字金融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大食物观、文化活动信息的精准供给;建立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健全农村消费市场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数字金融 膳食消费 文化消费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孔立 李丹 陈峰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在“大食物观”视域下,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利于丰富粮食供给来源,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产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本文构建包括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市域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等事件研究方法,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进行实... 在“大食物观”视域下,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利于丰富粮食供给来源,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产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本文构建包括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市域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等事件研究方法,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剖析内在作用机制、异质性和次生效应。研究发现:①产业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马铃薯单产和总产量的提升,体现出效率改进的特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山区、东北华北作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符合马铃薯的作物优势;③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发展政策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④产业发展政策并未对三大主粮产生不利影响,符合政策设计初衷。优化战略布局、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加强品种推广等措施能够进一步强化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的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政策效应 事件研究 双重差分 空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利益保护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交易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德 向东梅 石声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10139-10141,10143,共4页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难以保障自身的合理收益。该研究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多个市场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垄断情况下和完全竞争市场中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难以保障自身的合理收益。该研究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多个市场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垄断情况下和完全竞争市场中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经济决策,论述了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垄断地位对农民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阐明了农民在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交易时所处的弱势地位及其遭受的经济侵害。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对生产资料提供者进行管制;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主体 利润最大化 农民利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异化对自生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图展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1,共11页
异化现象成为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初级阶段的突出特征。基于中国381家产品生产类合作社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合作社在股权结构、治理机制、运营管理和分配制度上有悖于传统合作经济原则的异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某些异化有益于合作社的... 异化现象成为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初级阶段的突出特征。基于中国381家产品生产类合作社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合作社在股权结构、治理机制、运营管理和分配制度上有悖于传统合作经济原则的异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某些异化有益于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诸如提高骨干成员在理事会的占比、扩大大户的附加表决权、在外雇用管理人员、开展非成员业务和服务是激励相容的,能够满足异质性成员及集体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并最终有助于增强合作社自生能力。由此间接揭示了合作社深化制度变革、转型发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合作社异化 自生能力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的耕地社会价值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建 易乐庆 彭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786-18789,共4页
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的logistic模型,从城镇居民支付意愿和农民受偿意愿2个角度考察耕地的社会价值。研究发现,WTP和WTA法下,耕地的社会价值巨大,且呈增长态势;城镇总体支付意愿和农民总体受偿意愿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仍需... 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的logistic模型,从城镇居民支付意愿和农民受偿意愿2个角度考察耕地的社会价值。研究发现,WTP和WTA法下,耕地的社会价值巨大,且呈增长态势;城镇总体支付意愿和农民总体受偿意愿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仍需政府采取农业补贴等形式解决耕地外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界二分式 CVM 耕地社会价值评价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向东梅 陈德 黄先智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60,共5页
蚕桑产业的特性决定了专业合作社是其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组织载体,然而中国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制约的结果。其中合作精神缺乏、买方垄断存在、专业化程度低、蚕农投资能力弱、合作社人才缺乏等... 蚕桑产业的特性决定了专业合作社是其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组织载体,然而中国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制约的结果。其中合作精神缺乏、买方垄断存在、专业化程度低、蚕农投资能力弱、合作社人才缺乏等,是现阶段制约中国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从这些制约因素入手,寻求中国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专业合作社 合作经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图展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8,共5页
以重庆为例分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对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落后于平原地区,主要制约因素在于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型和规模化农用机械,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转换滞缓,城乡收入差... 以重庆为例分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对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落后于平原地区,主要制约因素在于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型和规模化农用机械,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转换滞缓,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造成农民对农用机械购买力不足,以及丘陵山区种植制度与结构、农民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网络不健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制约因素 对策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及对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22
9
作者 廖菁 邹宝玲 《世界农业》 CSSCI 2022年第5期16-26,共11页
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产业发展将被期待在此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中国乡村产业仍存在科技创... 乡村产业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产业发展将被期待在此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中国乡村产业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投资力度不足、产业品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不少发达国家的乡村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并提供了经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亚洲、欧洲和美洲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考察乡村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及其探索路径。结果发现,国外乡村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有效互补,形成了宏观调控有度、市场经济运行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由此培育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期望能够对推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 产业链 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权制度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沃林 邹宝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农地确权颁证降低了产权保护成本,提高了农户专业化种植水平,构建“产权稳定—种植结构—农户施肥决策”分析框架,并使用广东千村调研数据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提高了农户专业化种植水平;农地确权颁证通... 农地确权颁证降低了产权保护成本,提高了农户专业化种植水平,构建“产权稳定—种植结构—农户施肥决策”分析框架,并使用广东千村调研数据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提高了农户专业化种植水平;农地确权颁证通过提高专业化种植水平引致农户生产化肥减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稳定 专业化种植 化肥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如何在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展现“三农”担当
11
作者 况盈盈 齐皓天 王骞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9期31-35,共5页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重大任务。重庆市在通道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通道建设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实施也为重庆市“三农”发展带...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重大任务。重庆市在通道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通道建设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实施也为重庆市“三农”发展带来重要机遇。重庆市在共建共享通道过程中面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产品集散能力弱、对外农企和人才缺乏、外贸平台与品牌不强及贡献“三农”发展经验的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建议从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物流集散能力、引育对外农业主体与人才、建设农业对外综合服务平台与品牌、挖掘并传播好“三农”故事及完善财税金融保险政策等方面入手,充分展现重庆市“三农”发展在通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业对外合作 建议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