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D3A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许代香 贾乐东 +4 位作者 王瑞 马国强 段谋正 曲存民 李加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两型系D3AB的花器官形态差异和不育材料D3A的花药败育时期与特点,并为进一步研究雄性不育机理奠定基础,分别对D3A与D3B不同时期的花蕾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学研究.首先通过体视镜观察发现,D3A与D3B外观形...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两型系D3AB的花器官形态差异和不育材料D3A的花药败育时期与特点,并为进一步研究雄性不育机理奠定基础,分别对D3A与D3B不同时期的花蕾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学研究.首先通过体视镜观察发现,D3A与D3B外观形态无明显差异,均能正常开花,且在雄蕊发育早期均表现正常,后期D3A雄蕊退化萎缩,花粉囊不能正常开裂;不育材料D3A子房柱头发育速度稍快于D3B.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D3A早期花药基部开始皱缩,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随着花蕾发育,D3A花粉囊壁表皮细胞逐渐萎缩,最终塌陷且药室不能正常开裂释放花粉;D3B花粉囊始终呈现出紧致饱满状态,花药正常开裂,同时释放出大量成熟花粉粒.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不育材料D3A和可育材料D3B在花蕾发育早期,都能形成花粉母细胞,但与D3B相比,D3A花粉母细胞结构松散,且绒毡层已开始呈现液泡化状态;进入四分体时期,不育材料D3A的花粉囊中观察到高度液泡化的绒毡层细胞,且无四分体结构出现.实验结果表明:绒毡层细胞提前发生了降解而未向分泌型转化,使四分体时期丧失了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不能形成小孢子并发育为成熟的花粉粒进行释放,因此认为D3A的败育属于绒毡层发育异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花药败育 绒毡层 细胞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生长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万华方 陈松余 +5 位作者 冬梦荃 丁一娟 杨楠 黄登文 孙峻溟 钱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59,共10页
探讨印度梨形孢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为利用印度梨形孢进行核盘菌生物防治奠定基础.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GFP导入核盘菌“1980”基因组,获得了菌丝形态正常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菌株“1980-GFP”.... 探讨印度梨形孢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为利用印度梨形孢进行核盘菌生物防治奠定基础.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GFP导入核盘菌“1980”基因组,获得了菌丝形态正常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菌株“1980-GFP”.通过固体、液体对峙培养,明确印度梨形孢对核盘菌生长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峙培养过程中核盘菌防御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Sssod1,Sssmk1,Ssshk1及SsITL的表达水平.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可抑制核盘菌“1980-GFP”的生长,致使其菌落延伸半径降低了36.43%~53.56%,生长速度降低了84.76%,菌核数量降低了73.38%,干质量降低了64.16%.对峙培养后,核盘菌菌丝尖端生长异常,形成短而多的分叉,GFP荧光信号弱化.印度梨形孢发酵培养液致使核盘菌菌丝体干质量相较于PDB和1/2PDB培养液中分别降低了52.01%和25.52%.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对峙培养过程中,Sssmk1在48 h上调了3.89倍;Sssod1在72 h上调了2.78倍;SsITL在24~72 h内上调了2.94~4.71倍;96 h时,Sssod1,SsITL表达下调;Ssshk1在中后期表达下调.以上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时,印度梨形孢能影响核盘菌的防御响应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能显著抑制核盘菌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核盘菌 对峙培养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和嫁接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永海 常玮 +4 位作者 赵彬言 魏思雨 段回春 李加纳 卢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523,共8页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相互嫁接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解析保湿、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子叶去留、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嫁接的影响;对3个不同时期的幼苗分别采用平接、斜接、插接、侧接和舌...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相互嫁接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解析保湿、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子叶去留、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嫁接的影响;对3个不同时期的幼苗分别采用平接、斜接、插接、侧接和舌接法进行嫁接,综合评价各时期的最佳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保湿处理对幼苗期嫁接成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和子叶去留影响较小。温度和湿度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分析表明,缓冲期嫁接伤口愈合最适宜温度为24.4℃,相对空气湿度为88%左右;高空气湿度下,接穗在伤口愈合处极易生长不定根,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能抑制不定根的生长。10d的幼苗进行嫁接,5种嫁接方法成功率均达到85%以上;20d的幼苗用舌接法嫁接成功率达到93.3%,而平接和斜接法只有56.7%和46.7%;40d的幼苗在5种嫁接方法下成功率均显著下降,舌接、插接和侧接成功率分别为45%、35%和23.3%,而平接和斜接仅为13.3%和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嫁接 环境因素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