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居民文化参与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5,共12页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是促进居民公共文化参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顶层设计。文章借助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方法,采用201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该政策实施对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水...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是促进居民公共文化参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顶层设计。文章借助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方法,采用201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该政策实施对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水平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激发了居民公共文化参与热忱,显著提升了公共阅读、博物观览、业余文艺培训等参与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促进效应呈增强态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文化参与提供了除市场购买之外的有效途径,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参与 政策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模式及革新进路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毅 陈秋宁 张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76-80,共5页
跨界转型、产业融合时代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一种技术诱发型产业发展模式,具有促进文化业态衍生、产业价值链延伸、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等重要意义,其实践路径表现为文化科技化与科技文化化。基于产业融合内涵与特征,从生产链协同规... 跨界转型、产业融合时代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一种技术诱发型产业发展模式,具有促进文化业态衍生、产业价值链延伸、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等重要意义,其实践路径表现为文化科技化与科技文化化。基于产业融合内涵与特征,从生产链协同规划维度分析生产融合、市场融合、资源融合与渠道融合4种典型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及其促发机理,归纳出融合创新过程中强化可治理性、重视文化需求、增进制度保障等促进产业融合的关键举措。最后指出,在当前环境下,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亟需从政策规章、法律规制、产业结构及自主创新等方面切入,通过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文化产业 科技产业 创新模式 革新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响应机制与效能诊断:PSR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静 武彤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5-18,共14页
2019年12月底,武汉市疾控中心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之后疫情在全国呈现蔓延之势,一场全民抗疫行动迅速展开。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动响应、科学决策体现出良好的现代治理能力。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采用事件... 2019年12月底,武汉市疾控中心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之后疫情在全国呈现蔓延之势,一场全民抗疫行动迅速展开。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动响应、科学决策体现出良好的现代治理能力。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采用事件史分析法构建新冠肺炎疫情下政府响应的三阶段模型,选取河南、浙江两省作为案例样本,剖析地方政府响应机制并对其响应效能进行诊断和评价。研究发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政府响应速度快,联动渠道多;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积极行动。最后,本文从协同治理、信息公开、分享机制、基层组织、督导力度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提升我国政府面对重大疫情的响应效能,健全国家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新冠肺炎 国家治理 响应机制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长治馆:夏元瑮与北京大学图书馆
4
作者 范蜀里 李健 李洋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2,共6页
夏元瑮在担任北京大学理科学长期间曾经短期兼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尤其是理科图书藏书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既有宏观上的整体管理和规划,又有微观业务的具体参与,包括亲自购买外文图书、编制书目、撰写新书... 夏元瑮在担任北京大学理科学长期间曾经短期兼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尤其是理科图书藏书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既有宏观上的整体管理和规划,又有微观业务的具体参与,包括亲自购买外文图书、编制书目、撰写新书导读等,还将自己从国外带回的最新西文图书捐赠给图书馆,在图书馆思想和实践上都有值得圈点的地方,是尚未得到应有肯定的我国民国时期重要的图书馆管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元瑮 学长治馆 图书馆主任 藏书发展 北京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共识:“像化”中国形象的建构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丹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1-167,共7页
全球化语境下,探索一套以中国实体形象为基础、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牵引的"像化"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尤为重要。"像化"中国形象要以富有活力的意义形式来重新描述时间和空间,重新阐述中国的过去... 全球化语境下,探索一套以中国实体形象为基础、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牵引的"像化"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尤为重要。"像化"中国形象要以富有活力的意义形式来重新描述时间和空间,重新阐述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新表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典型场景,才能构建表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神话",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典型"像化"形象、提升情感关注度,突显"像化"形象刺点、强化情感体验,消除"像化"形象歧义、构建情感认同,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塑造策略。采取适宜的传播强度、促成认知接受,选择恰当的传播时机、形成认知关注,建立多层次传播渠道、构建认知空间,拓展互动传播平台、增强认知理解,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像化”国家形象 建构策略 认知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形象霸权”——认知框定、关系建构与实践邀约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丹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5,共7页
在全球化了的媒介文化框架下,"关键视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尽管不乏持续迁移、变动和重组的宰制与反抗过程,但仍在很大程度上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影响和操控,"形象霸权"正在成为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当代范型。而... 在全球化了的媒介文化框架下,"关键视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尽管不乏持续迁移、变动和重组的宰制与反抗过程,但仍在很大程度上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影响和操控,"形象霸权"正在成为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当代范型。而类型形象、偶像形象和景观形象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形象霸权"的三种典型模态,分别对应着认知框定、关系建构和实践邀约三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召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像修辞 形象霸权 认知框定 关系建构 实践邀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