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科学现代性问题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关于沃勒斯坦“否思”的“否思”
1
作者
崔延强
陈孝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共11页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绕不开的研究主题。沃勒斯坦作为一位颇具创见的社会学家,对于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否思”。他指出,社会科学的起源和制度化同现代世界体系息息相关,现代世界体系在形塑社会科学的同时,也导致社会科学...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绕不开的研究主题。沃勒斯坦作为一位颇具创见的社会学家,对于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否思”。他指出,社会科学的起源和制度化同现代世界体系息息相关,现代世界体系在形塑社会科学的同时,也导致社会科学天生带有民族国家分析单位的束缚、经典式分科的藩篱、偏狭的欧洲中心主义以及虚假的“价值中立”等典型的现代性问题。为此,必须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采用一体化学科方法,重建历史社会科学,从而超越现代性。沃勒斯坦的主张虽不具有现实性,却迈出了具有启发性的一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对沃勒斯坦的“否思”进行再“否思”,以摆脱“学徒”模式为首要前提、以重大问题为学科导向、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本理念、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目标,为破解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现代性问题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沃勒斯坦
“否思”的“否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典学与现代世界
2
作者
崔延强
郭小凌
+1 位作者
李若晖
李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329,共18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给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精神,推动广大古典学学者对构建当代古典学的深入思考,本刊特组织了本期笔谈。崔延强从辨析“古典学”的概念出发,揭示了西方古典学的现代性“胎记”,并提出重建当代古典学的理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给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精神,推动广大古典学学者对构建当代古典学的深入思考,本刊特组织了本期笔谈。崔延强从辨析“古典学”的概念出发,揭示了西方古典学的现代性“胎记”,并提出重建当代古典学的理路。崔延强提出,广义的古典学是指一种古典学术传统,狭义的古典学是指一种古典学学科。中西方古典学都有悠久的学术传统。作为一门学科的古典学,兴起于1880年代后半叶的欧洲,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制度化的产物。西方古典学学科带有突出的现代性“胎记”,即欧洲中心主义,其知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无不体现出这种与生俱来的先验判断。在当今多元文明共生的时代语境下,古典学应克服作为一门学科起源时代所带有的现代性问题,重新审视、定义自己,建设走向未来、开放、多元的当代古典学学科。郭小凌剖析了古典学的历史演进及其对现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郭小凌指出,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献经中世纪保留、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和启蒙时代应用,在18世纪末形成古典学,是西方文明史基石。18—19世纪为古典学黄金期,从语言文学扩展至多个领域,空间涵盖地中海文明圈,研究方法趋向跨学科。20世纪以来,古典学迎来了数字人文,对文本进行数字分析和重建,使得古典学的研究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20世纪古典学在欧美呈现衰落趋势,在东亚的中日韩则方兴未艾。李若晖聚焦中国古典学的界定,提出今天研究中国古典学的向度。李若晖认为,古典学是一个民族回到其基本经典,追寻本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所以然,并进而深化对于人之为人的认知。中国古典学无疑就是中华民族返回其基本经典——五经,去思考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之根基,并进而深化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根本理解。今天中国古典学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性研究;二是反思性研究;三是扩展性研究。李发则基于中国古典学的学理依据,探讨中国古典学的建构路径。李发提出,“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对中国先秦、秦汉“元典”性文献进行综合研究的学问,其建构路径至少可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爬梳孔子以来的经学整理与注疏传统;二是利用出土文献对古史与古典学进行重建;三是基于全球史观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四是利用数据库与AI赋能中国古典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学
古典学的演进
中国古典学
建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
27
3
作者
崔延强
张子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守正创新,以“两个结合”为深厚底蕴,坚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守正创新,以“两个结合”为深厚底蕴,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将“魂脉”与“根脉”相结合,在认识论、历史观和辩证法层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正面回应了西方文明的现代性困境,聚焦西方现代文明的自反性问题和价值异化倾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相融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哲学意蕴,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思想伟力,在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文化主体性
文明形态
全球文明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科学现代性问题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关于沃勒斯坦“否思”的“否思”
1
作者
崔延强
陈孝生
机构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经验研究”(21&ZD038)。
文摘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绕不开的研究主题。沃勒斯坦作为一位颇具创见的社会学家,对于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否思”。他指出,社会科学的起源和制度化同现代世界体系息息相关,现代世界体系在形塑社会科学的同时,也导致社会科学天生带有民族国家分析单位的束缚、经典式分科的藩篱、偏狭的欧洲中心主义以及虚假的“价值中立”等典型的现代性问题。为此,必须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采用一体化学科方法,重建历史社会科学,从而超越现代性。沃勒斯坦的主张虽不具有现实性,却迈出了具有启发性的一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对沃勒斯坦的“否思”进行再“否思”,以摆脱“学徒”模式为首要前提、以重大问题为学科导向、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本理念、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目标,为破解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现代性问题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沃勒斯坦
“否思”的“否思”
分类号
G3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典学与现代世界
2
作者
崔延强
郭小凌
李若晖
李发
机构
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师范
大学
历史学院
首都博物馆
中
国人民
大学
国学院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329,共18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文明互鉴重大项目“习近平文明互鉴思想阐释”(2023WMHJ01),项目负责人:崔延强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文明互鉴重大项目“中国古典学建构路径研究”(2025WMHJ02),项目负责人:李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经验研究”(21&ZD038),项目负责人:崔延强。
文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给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精神,推动广大古典学学者对构建当代古典学的深入思考,本刊特组织了本期笔谈。崔延强从辨析“古典学”的概念出发,揭示了西方古典学的现代性“胎记”,并提出重建当代古典学的理路。崔延强提出,广义的古典学是指一种古典学术传统,狭义的古典学是指一种古典学学科。中西方古典学都有悠久的学术传统。作为一门学科的古典学,兴起于1880年代后半叶的欧洲,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制度化的产物。西方古典学学科带有突出的现代性“胎记”,即欧洲中心主义,其知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无不体现出这种与生俱来的先验判断。在当今多元文明共生的时代语境下,古典学应克服作为一门学科起源时代所带有的现代性问题,重新审视、定义自己,建设走向未来、开放、多元的当代古典学学科。郭小凌剖析了古典学的历史演进及其对现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郭小凌指出,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献经中世纪保留、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和启蒙时代应用,在18世纪末形成古典学,是西方文明史基石。18—19世纪为古典学黄金期,从语言文学扩展至多个领域,空间涵盖地中海文明圈,研究方法趋向跨学科。20世纪以来,古典学迎来了数字人文,对文本进行数字分析和重建,使得古典学的研究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20世纪古典学在欧美呈现衰落趋势,在东亚的中日韩则方兴未艾。李若晖聚焦中国古典学的界定,提出今天研究中国古典学的向度。李若晖认为,古典学是一个民族回到其基本经典,追寻本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所以然,并进而深化对于人之为人的认知。中国古典学无疑就是中华民族返回其基本经典——五经,去思考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之根基,并进而深化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根本理解。今天中国古典学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性研究;二是反思性研究;三是扩展性研究。李发则基于中国古典学的学理依据,探讨中国古典学的建构路径。李发提出,“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对中国先秦、秦汉“元典”性文献进行综合研究的学问,其建构路径至少可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爬梳孔子以来的经学整理与注疏传统;二是利用出土文献对古史与古典学进行重建;三是基于全球史观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四是利用数据库与AI赋能中国古典学。
关键词
古典学
古典学的演进
中国古典学
建构路径
Keywords
classical studies
evolution of classical studies
Chinese classical studies
construction path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11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
27
3
作者
崔延强
张子扬
机构
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经验研究”(21&ZD03821),项目负责人:崔延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理论内涵研究”(20AZD024),项目负责人:崔延强。
文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守正创新,以“两个结合”为深厚底蕴,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将“魂脉”与“根脉”相结合,在认识论、历史观和辩证法层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正面回应了西方文明的现代性困境,聚焦西方现代文明的自反性问题和价值异化倾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相融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哲学意蕴,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思想伟力,在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文化主体性
文明形态
全球文明倡议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two combinations
cultural subjectivity
civilization form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12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科学现代性问题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关于沃勒斯坦“否思”的“否思”
崔延强
陈孝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典学与现代世界
崔延强
郭小凌
李若晖
李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
崔延强
张子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