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手参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晶钰 任雨敏 +3 位作者 唐鲜 李玖一 马丹炜 聂申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为挖掘西南手参醇提物的应用潜力,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生化分析技术和MTT法,对西南手参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西南手参醇提物中含有天麻素(质量分数为2.5 mg·g^(-1),浓度为0.... 为挖掘西南手参醇提物的应用潜力,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生化分析技术和MTT法,对西南手参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西南手参醇提物中含有天麻素(质量分数为2.5 mg·g^(-1),浓度为0.25%)。(2)西南手参醇提物对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并随着浓度的升高,作用更加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醇提物的浓度为2.0 mg·mL^(-1)时最为显著,2.0 mg·mL^(-1)的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1.68%、19.94%和48.16%;而天麻素仅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没有清除能力。(3)2.0 mg·mL^(-1)的西南手参醇提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170 mg·mL^(-1)和4.551 mg·mL^(-1),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和MKN-45细胞的IC50分别为1.759 mg·mL^(-1)和1.564 mg·mL^(-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IC50为2.665 mg·mL^(-1),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IC50为4.401 mg·mL^(-1),说明西南手参醇提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HepG-2细胞、人胃癌BGC-823细胞和MKN-45细胞、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以及人胶质瘤U251细胞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和MKN-45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表明西南手参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广谱性。综上认为,西南手参醇提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比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天麻素具有更广谱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依据活性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将其用于抗肿瘤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特性和天然植物通过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特性,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尤其是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手参 天麻素 醇提取物 抗氧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卫星SAR数据的2024年鄱阳湖洪涝监测及灾情分析
2
作者 姜奥 徐罗 +2 位作者 顾梵新 李梦彬 徐霞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6期238-243,共6页
以2024年6月鄱阳湖流域洪水事件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单阈值法、水体指数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水体提取方法。其中水体指数法在复杂条件下提取精度最高,基于该方法提取水体信息,结合灾前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得到农... 以2024年6月鄱阳湖流域洪水事件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单阈值法、水体指数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水体提取方法。其中水体指数法在复杂条件下提取精度最高,基于该方法提取水体信息,结合灾前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得到农用地受灾最为严重,淹没面积为1676.33 km^(2)。对水体边界进行综合处理,结果表明:6月29日水位高峰期时鄱阳湖水体面积较6月5日降水前增加了约916 km^(2),其中鄱阳湖南部和东部水体增加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洪水监测 哨兵数据 水体提取 灾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四川省马尔康县为例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颖 吴柏清 +1 位作者 邹卓阳 王广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以四川省马尔康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阐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内涵,依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 以四川省马尔康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阐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内涵,依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型分析确定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坡度值,依此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行叠加分析,得出耕地、林地和草地适宜性等级图,进而为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 DTM模型分析 马尔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土地二次调查成果的西充县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洪义 韩玲 +1 位作者 蒋贵国 何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农用地 分等 耕地质量 更新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探讨——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视角 被引量:18
5
作者 任平 周介铭 杨存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5-58,共4页
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和军屯镇为增减挂钩试验区,探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试验区农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空间配置,可有效增加耕地0.94 hm2,农民集中居住区集约使用9.53 hm2建设... 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和军屯镇为增减挂钩试验区,探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试验区农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空间配置,可有效增加耕地0.94 hm2,农民集中居住区集约使用9.53 hm2建设用地指标,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7.03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集约利用 指标资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涛 任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8,70,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式构建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模型对四川省2004、2006、2008、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式构建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模型对四川省2004、2006、2008、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2004年和2006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但受干旱灾害影响,2006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04年有所下降;2008年和2010年处于较安全状态。综合分析发现,强化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提高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物元模型 安全等级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1 位作者 徐新良 赵景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65-74,F0002,共11页
[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研究,为缓解人地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带的四川省绵竹市为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在提取和分析20a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因子响应基础上,以生态... [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研究,为缓解人地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带的四川省绵竹市为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在提取和分析20a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因子响应基础上,以生态用地保护为目标,选取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通过与土地资源现状的叠加,对不同景观安全水平的土地资源进行划分。[结果]研究区土地资源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达7 218.39,17 974.75,21 545.39,77 791.46hm2,并分析各类型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结论]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理论与方法,提出的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的土地用地规划,有利于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和土地资源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安全格局 最小阻力模型 土地资源开发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丁辉 黄磊 +1 位作者 谢柯 贺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485-16486,16521,共3页
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治理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四川省21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对各地区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了客观分类。
关键词 四川省 生态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与潜力测算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伟龙 曾雨晴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选取8个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运用特尔斐法和目标值等... 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选取8个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运用特尔斐法和目标值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土地利用潜力进行测算。结论显示:该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度分值为88.40,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分别为:449.24hm2、266.99hm2、120hm2,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较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仍有较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 潜力 开发区 产城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以射洪县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贵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9-1033,共5页
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整理前后的土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耕地面积增加,新增耕地1929.10 hm2,机械化水平提升,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关键词 土地整理 项目影响后评价 射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梦 姜世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204-208,共5页
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要素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物元模型对重庆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关联度都为负值,均在(-1,... 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要素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物元模型对重庆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关联度都为负值,均在(-1,0)区间,表明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均未达到所在的等级,但都具备转化为所在评价等级的条件,2005-2007、2009-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安全转化,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基本安全转化,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大致发展趋势是向较安全级别转化,与重庆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熵权法 物元法 土地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地理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武学 杨宇科 +2 位作者 封玲 张伟 蒋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5-197,221,共4页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实验室除服务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之外,还应加强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其科研科普双功能的效应。通过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总结地理学科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3种有效的开放模式...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实验室除服务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之外,还应加强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其科研科普双功能的效应。通过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总结地理学科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3种有效的开放模式。旨在通过有效的开放模式的实践推动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模式 地理实验室 探究与实践 资源有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佳俣 潘洪义 +1 位作者 淳阳 蒋贵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58-265,共8页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社会、经济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人文-生产-生态三维指标体系,对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SAS 9.4的主成分分析...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社会、经济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人文-生产-生态三维指标体系,对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SAS 9.4的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影响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总功能值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功能值由49.35提升到62.84;各功能间协调性逐步增强,生产功能增长最为明显,其次是人文功能,生态功能增长缓慢,其中,社会保障、农产品生产、工业产品生产、资源维持与供给及文化功能均有所提升;通过SAS的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工农产业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水资源条件和政策支持等。通过分析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性 影响因素 四川省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异常区域及驱动因素识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馨月 彭立 +1 位作者 张慧娟 赵宇鸾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共11页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于植被恢复和管理非常重要。采用Sen-MK检验、相关性分析、Copula函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七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气候条件、...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于植被恢复和管理非常重要。采用Sen-MK检验、相关性分析、Copula函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七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气候条件、夜间灯光强度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相关程度,定义异常区域,评估不同气候和人口压力下植被褐化、绿化概率,最后探讨异常区域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9.04%的植被有所改善,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速度已超过非喀斯特地区。2)气温类植被异常区域与研究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和气温上升区域均存在重叠;降水类植被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人类活动与植被覆盖变化呈正相关的两类异常区域总成对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夜间灯光强度大的城镇地区。3)温度对植被的敏感性高于降水且高于人口密度,喀斯特区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同步概率高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异常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异步概率更高。4)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夜间灯光强度的主导,影响因素之间主要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其中土壤含水量与夜间灯光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植被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机制,对西南地区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规划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气候变化 地理探测器 COPULA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与市场协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与路径——以四川三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敦友 韩立达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宜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在理论分析与四川三州实践基础上,为推动四川三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高质量发...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宜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在理论分析与四川三州实践基础上,为推动四川三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创新提出:一是统一县域市场,实现与县域农村生产要素的进入与退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联动发展,并充分发挥县域完整且最低层级的政府部门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二是构建有效市场,对内以县域特色优势资源为本底和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构建具有绿色生态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外以特色优势资源为纽带和以飞地园区为载体全面推进跨区域合作,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三是打造有为政府,建立供给端、需求端和市场端协同应对市场风险以及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运营风险的动态监控破解机制,完善“人”“地”“钱”要素保障体系,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协同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低山丘陵区三生用地空间冲突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鸿 杨存建 廖雨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探究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助力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以德阳市罗江区为例,基于2018年GF—1号遥感影像数据,从“三生”角度出发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合土地利用不同功能特点,构建三生用地... 为探究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助力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以德阳市罗江区为例,基于2018年GF—1号遥感影像数据,从“三生”角度出发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合土地利用不同功能特点,构建三生用地分类体系,借助景观生态指数构建冲突指数模型,而后评估生态服务价值,以格网形式对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可视化表达,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法探究空间冲突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生用地类型以生产生态用地为主,其次为生态生产用地及生活生产用地,生态用地仅占5%左右。2)罗江区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处于基本可控状态,主要为较弱和中等空间冲突,强空间冲突主要存于生活生产及生产生态用地,弱空间冲突主要存在于生活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潜在冲突(弱空间冲突和较弱空间冲突)有转化为公开冲突(中等空间冲突和强空间冲突)的趋势。3)罗江区生态服务价值在布局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生产生态用地贡献最大,生活生产用地贡献为负。4)空间冲突指数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即空间冲突水平的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空间冲突 生态服务价值 罗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西南五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曼 陶敏 +1 位作者 雒苑婷 杨存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泰尔-森(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植被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2—2022年,西南地区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较好,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曲线为y=0.001x-1.691(R^(2)=0.806)。(2)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但总体上气候因素对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影响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气候驱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东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偏相关系数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新 张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184-191,195,共9页
为全面推进川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振兴水平、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与新思路,首先以川东北地区5个地级市(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指标体系,再综合利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 为全面推进川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振兴水平、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与新思路,首先以川东北地区5个地级市(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指标体系,再综合利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综合指数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8—2021年川东北地区5个地级市的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情况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地理探测模型找出影响耦合协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差距指数是影响川东北地区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协调水平的主要因子。2)南充和达州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高,耦合协调性处于高级协调状态;其他3个地市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低,耦合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且与南充和达州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增强其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可持续利用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4年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贤栋 聂兵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03-105,161,共4页
[目的]研究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方法]根据2005~2014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水资源公报》等,选取总人口、城镇化率、水资源总量等14个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得到影... [目的]研究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方法]根据2005~2014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水资源公报》等,选取总人口、城镇化率、水资源总量等14个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得到影响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两大主成分因子,并对2005~2014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2005~2014年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可能与人口、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有关。[结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运用科学技术可有效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及CNN-LSTM方法的松散材料剪切过程预测研究
20
作者 吴鑫 刘永红 +2 位作者 张婷婷 刘馨圯 文俊川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14-3522,共9页
为揭示松散材料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通过构建一种结合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预测松散体所处剪切阶段及稳定性。首先,开展8种不同加载速率... 为揭示松散材料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通过构建一种结合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预测松散体所处剪切阶段及稳定性。首先,开展8种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松散颗粒剪切试验并获取其物理力学特性和声发射信号(Acoustic Emission,AE),揭示常规特征参数、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的演化特征;基于剪切过程参数变化,将其分别划分为剪密阶段、弹性阶段、应变硬化阶段和稳定阶段;然后开展AE信号特征的识别与提取,经对比与筛分后确定了11个特征参数的输入组合,用以预测松散体所处的剪切阶段。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松散材料剪切阶段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4.52%,该研究预计能为声发射技术在松散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参数选取和预测预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松散体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 声发射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