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2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平 陈永锋 +3 位作者 沈寒放 张蔚东 沈渝菊 周沪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9-229,232,共2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国祥 沈寒放 张蔚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的疗效观察Observationontheeffectofusingnasal(facial)maskBiPAPventilatorfortreatingCOPD... 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的疗效观察Observationontheeffectofusingnasal(facial)maskBiPAPventilatorfortreatingCOPDpatientscompli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机 通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 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香烟烟熏致小鼠呼吸道炎症中的变化和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鹏 刘涛 刘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3-706,共4页
目的观察IL-17+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香烟烟熏导致的呼吸道炎症中的变化,IL-17的细胞来源以及IL-17+T细胞亚型的比例,初步说明其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C),烟熏10 d(CS10)、20 ... 目的观察IL-17+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香烟烟熏导致的呼吸道炎症中的变化,IL-17的细胞来源以及IL-17+T细胞亚型的比例,初步说明其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C),烟熏10 d(CS10)、20 d(CS20)、30 d(CS30)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LAF)中相应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2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L-17的Th17细胞和γδT细胞比例。结果随着烟熏时间的延长,小鼠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增多、上皮细胞倒伏及支气管壁变厚增生;IL-17、IL-22和IL-23表达量在各烟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IL-17+γδ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结论 IL-17+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能是烟熏导致的支气管炎症的始发因素之一,其含量的变化对支气管炎的发展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TH17细胞 ΓΔT细胞 IL-17+γδT细胞 烟熏刺激 支气管炎 慢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并发症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徐绍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199-2199,2202,共2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呼吸机 并发症 护理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厚源 周林 周沪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35-1635,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文礼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97,共1页
本文针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成立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其具体的防范措施和方法是:(1)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和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2)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关自杀的知识;(3)参与或指... 本文针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成立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其具体的防范措施和方法是:(1)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和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2)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关自杀的知识;(3)参与或指导医务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4)评析住院患者自杀事件。通过以上的具体防范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自杀事件 医院危机干预中心 预防措施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正压给氧对增强肺癌放疗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7
作者 熊玮 沈寒放 张蔚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正压给氧对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的影响 ,以探索提高中晚期肺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确诊的肺癌患者 3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对照组 ,前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给氧联合常规放疗 ,后者采用...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正压给氧对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的影响 ,以探索提高中晚期肺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确诊的肺癌患者 3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对照组 ,前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给氧联合常规放疗 ,后者采用常规放疗 (6MV X)。观察通气前、后血氧分压 (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变化和放疗前、后胸部X线片、血常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给氧可明显提高PaO2 ,最高可增加 7.5kPa ,同时SaO2 均维持在 95 %以上。肺癌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增加 6 .7个百分点。②治疗组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对照组在放疗后淋巴细胞转化率、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1 )。③治疗组仅 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 (6 .7% ) ,而对照组有 5例出现白细胞明显降低 (33.3% ) ,需用升白药物才能继续完成放疗。胃肠道反应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给氧辅助肺癌放疗有一定疗效 ,可明显提高机体氧分压 ,对骨髓及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GP呼吸机 正压通气 肺肿瘤 放射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缺氧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兔模型的研究
8
作者 张妮 刘熙 +1 位作者 刘刚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3-777,共5页
目的研究在低压缺氧环境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兔模型的方法及模型病理生理的变化。方法将成年日本大白兔12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置于海拔5 000 m动物低压低氧舱内饲养,每天10 h,连续4周。对照组... 目的研究在低压缺氧环境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兔模型的方法及模型病理生理的变化。方法将成年日本大白兔12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置于海拔5 000 m动物低压低氧舱内饲养,每天10 h,连续4周。对照组动物正常对照饲养。对2组动物分别进行上气道CT扫描、动脉血气分析及睡眠呼吸气流监测、咽壁组织及颏舌肌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在舌骨水平CT扫描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咽后壁明显增厚(P<0.01)、前后径明显减小(P<0.05)、截面积明显减小(P<0.01);在软腭中点水平CT扫描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软腭明显增厚(P<0.05),上下径明显减小(P<0.05)。②实验组较对照组睡眠期间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明显升高(P<0.01)、呼吸频率明显加快(P<0.01)、呼吸时比明显增加(P<0.01)、平均呼吸深度明显增加(P<0.05)。③实验组较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O2)]明显降低(P<0.01)、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增高(P<0.01)。④病理组织学显示:对照组咽后壁黏膜上皮组织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下层腺体较少;颏舌肌肌纤维排列紧密。实验组咽壁黏膜上皮组织增厚并角化,黏膜下层组织腺体增生;颏舌肌肌纤维萎缩、有溶解断裂现象。结论低压缺氧方法可以成功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兔模型,其病理生理改变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表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microRNA-27a和PPARγ表达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端 胡晨 +4 位作者 赵力 戴双双 赵元茵 宫亮 胡建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67-1972,共6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模型中外周血和肺内microRNA-27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模型中外周血和肺内microRNA-27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变化规律,探讨microRNA-27a和PPARγ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8~10周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不同给药时间(3、6、12、24 h各10只)和对照组(n=10)。通过尾静脉注射LPS建立ARDS模型,通过组织学病理评价、炎症反应细胞分泌物表达水平等炎症反应指标评价ARDS模型建立的有效性。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模型不同时间点肺内PPARγ表达及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一步研究基因表达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外周血和肺内不同时间点microRNA-27a表达明显增加,外周血各时间点较变化对照组增加2~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h(3.53±0.89),6 h(1.97±0.40),12 h(1.87±0.35),24 h(1.98±0.53),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内microRNA-27a 6 h(3.08±0.97)、24 h(3.49±0.94)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h(1.90±0.87)、12 h(1.88±0.62)差异无意义。PPARγ在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减少;基因水平上外周血PPARγ6、12 h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0.31±0.19),12 h(0.37±0.43)],3(0.70±0.33)、24 h(0.8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内6、12、24 h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0.60±0.23),12 h(0.71±0.12),24 h(0.42±0.20)],3 h(0.67±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PS诱导小鼠ARDS模型中,microRNA-27a和PPARγ表达发生明显变化,二者可能参与ARDS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脂多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微小核糖核酸-2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Ⅲ对A549裸鼠移植瘤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唐春兰 杨和平 +2 位作者 李剑明 宫亮 胡建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1-833,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5只荷人A5 49肺腺癌的裸小鼠随机分成3个组:①阴性对照组;②TNP 470组(3 0mg/kg ,隔日注射1次,共8次) ;③姜黄素Ⅲ组(10 0mg/k... 目的 研究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5只荷人A5 49肺腺癌的裸小鼠随机分成3个组:①阴性对照组;②TNP 470组(3 0mg/kg ,隔日注射1次,共8次) ;③姜黄素Ⅲ组(10 0mg/kg ,隔日注射1次,共8次)。治疗结束后取移植瘤组织及荷瘤鼠血清,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 姜黄素Ⅲ组VEGF表达的阳性组织RGV值为1 63±0 13 ,血清中VEGF含量为(65 18±11 62 ) pg/ml,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 49±0 15 ,(10 0 5 2±13 17)pg/ml ,P <0 0 1]。结论 姜黄素Ⅲ抗人肺腺癌细胞系A5 49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移植瘤中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Ⅲ 肺腺癌细胞 移植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色素活性单体成分抗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和平 李剑明 +2 位作者 唐春兰 宫亮 王海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姜黄的活性单体成分姜黄素(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①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3种单体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 目的 探讨中药姜黄的活性单体成分姜黄素(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①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3种单体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②建立裸鼠人肺腺癌细胞A5 49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研究其对荷癌裸鼠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①MTT检测3种姜黄色素作用72h后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0 5 2 5、0 3 99、0 12 5 μg ml,在浓度为4μg ml时,3种姜黄色素作用48h后均导致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P<0 0 5 ) ,作用72h时达最高值;②流式细胞仪分析浓度为4μg ml时姜黄素Ⅲ可将内皮细胞阻止于S期(P <0 0 5 ) ,浓度增至8μg ml以上时不但可引起S期细胞比例增加(P <0 0 1) ,同时又有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③免疫组化显示姜黄素Ⅲ实验组裸鼠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数量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 <0 0 1) ;姜黄素Ⅲ组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VEGF受体Flt 1、KDR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相差非常显著(P <0 0 1)。结论 3种姜黄色素单体均具有确切的抗人内皮细胞和肺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作用,其中姜黄素Ⅲ最强,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色素 血管生成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维持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罗虎 宫亮 +5 位作者 陈永峰 祝冰晶 周向东 杨智 余时沧 王丹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作为维持治疗手段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免疫系统变化情况,评估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其安全性做初步评估。方法选取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作为维持治疗手段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免疫系统变化情况,评估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其安全性做初步评估。方法选取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并根据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选择同期行最佳支持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应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变化特点,评估其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效率、控制率),并分析影响CIK治疗效果的因素,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KPS评分),观察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相比非肺癌患者而言,肺癌患者CD3+、CD4+及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例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肿瘤标志物CEA均无明显改变(P>0.05)。CIK治疗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9%和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及55.3%(P<0.05);肿瘤分期、是否合并重要脏器转移及KPS评分都是影响CIK治疗效果的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则对CIK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P>0.05);CIK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KPS评分无明显改善(P=0.191);CIK治疗组中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或寒战外,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CIK细胞作为维持治疗手段,可改善肺癌患者免疫失衡,提高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 肺癌 免疫系统 疗效 影响因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微粒刺激AKT/Foxo1阻滞气道上皮细胞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焦燕 邱倩 +2 位作者 杨再兴 但小苹 熊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98-2502,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微粒(lymphocyte microparticles,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引起周期阻滞在G1期的机制通路。方法将人类正常气道上皮细胞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0、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RT-...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微粒(lymphocyte microparticles,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引起周期阻滞在G1期的机制通路。方法将人类正常气道上皮细胞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0、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P21、P27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P27、Foxo1、p-Foxo1、AKT、p-AKT的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Foxo1的核定位情况。结果与0 h对比,20μg/ml的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能使P21、P27的mRN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o1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Foxo1的蛋白水平表达减弱(P<0.01),AKT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水平表达减弱(P<0.01)。结论 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上调P21、P27蛋白的表达引起周期阻滞G1期,可能是通过AKT/Foxo1信号通路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阻滞 淋巴细胞微粒 FOXO1 AKT P21 P27 p-Foxo1 P-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与肺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唐春兰 杨和平 周向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60-964,共5页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肺癌的化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顺铂是有效并广泛应用的一线药物,但是由于耐药问题的存在使其疗效不尽如人意。顺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其主...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肺癌的化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顺铂是有效并广泛应用的一线药物,但是由于耐药问题的存在使其疗效不尽如人意。顺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其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因此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异常是顺铂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与肺癌顺铂耐药相关的DNA损伤修复异常,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异常、碱基错配修复异常、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异常及跨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顺铂 耐药机制 DNA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安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及气管食道瘘21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建林 刘平 +7 位作者 杨和平 刘刚 熊玮 周向东 李学军 黄英 沈渝菊 周沪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直视下安置镍钛合金支架对气管、支气管狭窄及支气管食道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2 1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狭窄在支气管镜直视下施行了气道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 ,其中 2例合并支气管食道瘘患者...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直视下安置镍钛合金支架对气管、支气管狭窄及支气管食道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2 1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狭窄在支气管镜直视下施行了气道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 ,其中 2例合并支气管食道瘘患者置入的为带膜支架 ,对其中 4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在安置支架前进行了气道球囊扩张 ,对其中 3例主支气管内肿瘤患者在支架上捆绑 1 2 5I粒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均立即明显缓解。 2例合并气管食道瘘患者在置入带膜气管支架后进食呛咳消失。 4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在进行球囊扩张后均顺利置入气管支架。 3例在支架上捆绑 1 2 5I粒子的支气管内肿瘤患者 1个月后肿瘤组织明显减少。术后出现痰带血 2例 ,肉芽组织增生 2例。结论 纤支镜直视下安置镍钛合金支架是治疗中心气道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支气管球囊扩张可使支架置入更加顺利 ,带膜支架置入是治疗气管食道瘘的有效手段 ,支架上捆绑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气道狭窄 气管食道瘘 支气管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许汝福 沈渝菊 +5 位作者 林辉 李亚斐 向颖 许斌 张耀 黄国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感染原因,为炭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84个炭疽暴发案例均发生在农村或牧区,涉及患者990例,治愈970例... 目的探讨国内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感染原因,为炭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84个炭疽暴发案例均发生在农村或牧区,涉及患者990例,治愈970例,死亡20例,男女比为4.2∶1,15~60岁占87.2%,农牧民占92.4%,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占79.5%,5~9月份占87.8%;最短潜伏期中位数2 d,最长潜伏期中位数8 d;首发病例诊断时间中位数4 d;病畜、病死畜肉接触患者占98.3%,屠宰病死家畜者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食用病死畜肉者(RR=55.47,95%CI=26.03~118.21,P<0.000 01)。77个案例的疫情控制中位数时间10 d。结论炭疽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农村和牧区,青壮年及农牧特征明显;屠宰病死家畜或接触病死畜肉是感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暴发 流行特征 潜伏期 相对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寒放 柳凤轩 +4 位作者 杨和平 崔社怀 汪瑜 沈渝菊 陈代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08-411,共4页
以自制微型微波辐射器进行微波组织凝固(MTC),在优选离体组织凝固最佳功率、加温时间基础上,对21例中心型肺癌进行纤支镜下微波MTC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并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 微波 组织凝固 中心型 支气管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组织凝固联合透热疗法治疗中心型肺癌对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雷撼 沈寒放 +2 位作者 张蔚东 周沪明 陈代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微波联合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50MHz、915MHz微波,将微波组织凝固(MTC)与微波透热(MD)联合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于治疗前后观察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同期比较。... 目的:探讨局部微波联合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50MHz、915MHz微波,将微波组织凝固(MTC)与微波透热(MD)联合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于治疗前后观察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同期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微波治疗后1周,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有明显提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则下降,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组织凝固 肺肿瘤 微波透热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Ⅲ抑制A549裸小鼠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春兰 杨和平 +2 位作者 李剑明 宫亮 胡建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Ⅲ )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 49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 49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腹腔注射姜黄素Ⅲ ,测量移植瘤的重量... 目的 初步探讨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Ⅲ )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 49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 49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腹腔注射姜黄素Ⅲ ,测量移植瘤的重量、体积 ,同时应用CD3 4免疫组化染色 ,观测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姜黄素Ⅲ具有较好的抗人肺腺癌细胞系A5 49裸小鼠移植瘤生长作用 ,移植瘤重量及体积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1) ;瘤组织内可见微血管形态不规则 ,并可见无明显管腔形成的新生血管 ,姜黄素Ⅲ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姜黄素Ⅲ能明显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 49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Ⅲ 肺腺癌细胞 移植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组织凝固联合透热疗法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 被引量:11
20
作者 雷撼 沈寒放 +1 位作者 沈瑜菊 陈代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新方式。方法:以2450MHz、915MHz微波,将微波组织凝固(MTC)与微波透热(MD)联合,经纤支镜对21例中心型肺癌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1例肺癌患者症状及...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新方式。方法:以2450MHz、915MHz微波,将微波组织凝固(MTC)与微波透热(MD)联合,经纤支镜对21例中心型肺癌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1例肺癌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气道阻塞解除,总有效率达9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波热疗 支气管肺癌 MD M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