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绘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1996年1月~2001年4月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60.72%,其次为泌尿道,...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1996年1月~2001年4月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60.72%,其次为泌尿道,占19.05%。严重的基础疾病、老年人、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是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应针对危险因素采用综合预防与重点预防相结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强化内科治疗的早期再灌注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伟业 陈康宁 +6 位作者 史树贵 周振华 胡俊 蒲明军 张超 武文婧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强化内科治疗前后早期再灌注变化。方法 15例发生在大脑半球一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强化内科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检...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强化内科治疗前后早期再灌注变化。方法 15例发生在大脑半球一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强化内科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检查。利用SPM8软件对获得的脑血流图像进行预处理并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90 d的随访,主要结局为基于意向性治疗分析的90 d任何卒中事件。结果 15例患者经强化药物治疗后第7天,NIHSS评分从治疗前的(7.20±2.76)明显减低为(5.47±2.56)(P<0.01);随访第90天患者mRS评分从治疗前(3.93±0.26)减低为(3.00±0.66)(P<0.05)。所有患者无终点事件发生。ASL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24 h部分梗死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 CBF)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部分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提高再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强化内科治疗 动脉自旋标记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医师应重视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83-138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医师 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诊断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丽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法 诊断学 消化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文礼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97,共1页
本文针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成立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其具体的防范措施和方法是:(1)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和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2)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关自杀的知识;(3)参与或指... 本文针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成立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其具体的防范措施和方法是:(1)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和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2)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关自杀的知识;(3)参与或指导医务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4)评析住院患者自杀事件。通过以上的具体防范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自杀事件 医院危机干预中心 预防措施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98-1298,1302,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的探讨(附35例分析)
7
作者 吴莪如 邹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5-367,共3页
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的探讨(附35例分析)Anapproachtothecriteriaofdiagnosisofnosocomialbronchopulmonaryinfections(reviewof35... 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的探讨(附35例分析)Anapproachtothecriteriaofdiagnosisofnosocomialbronchopulmonaryinfections(reviewof35cases)吴莪如,邹英(第三军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支气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高密度征作为在老年机械取栓患者的影像标志物预测价值的研究
8
作者 刘艺 廖宝 +5 位作者 班邓荣 徐鸿 李绍发 黄志志 梁柯 李登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高密度征对老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09例,根据术前CT平扫结果分为HAS阳...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高密度征对老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09例,根据术前CT平扫结果分为HAS阳性组39例和HAS阴性组70例。对比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指标、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HAS阳性组心房颤动(53.8%vs 31.4%)、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20.5%vs 5.7%)明显高于HAS阴性组(P<0.05)。HAS阳性组术后90 d良好预后比例略高于HAS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vs 38.6%,P>0.05)。男性、既往脑卒中、收缩压、入院NIHSS评分、HAS阳性、血管再通、症状性颅内出血是老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患者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HAS阳性是老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指标,同时具有更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脑梗死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2
9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缪中荣 +5 位作者 陈康宁 孙瑄 杨明 孙大鹏 李光建 陈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3-1358,共2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等血管闭塞的发病率、预后、诊断、静脉/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具体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等内容,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中等血管闭塞 缺血性卒中 专家共识 证据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133例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康宁 迟路湘 +3 位作者 丁宇 陈贞芳 史树贵 范文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81-1982,共2页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脑血管疾病 诊断 股动脉穿刺 结果报告 神经科疾病 利用 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检测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谭群 陈康宁 +4 位作者 史树贵 周振华 李光建 刘渠 谢首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 目的观察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69%、重度〉69%~99%和闭塞100%。收集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颅内血管狭窄占30.90%,颅外血管狭窄占69.10%;不同年龄组的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明显不同(P〈0.05);前循环病变占81.19%,后循环病变占18.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3);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05),高龄、吸烟患者颅外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P〈0.05)。结论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高龄、吸烟是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狭窄 DSA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1
12
作者 徐学军 周子成 +3 位作者 罗元辉 鲁荣 门荣甫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索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分析榄香烯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37.4μg/ml;流式细胞术证实榄... 目的:探索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分析榄香烯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37.4μg/ml;流式细胞术证实榄香烯能阻滞肝癌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并诱发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证实榄香烯能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及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榄香烯能使肝癌细胞癌基因bcl-2、c-myc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榄香烯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基因bcl-2、c-myc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细胞凋亡 肝细胞癌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Ⅲ对A549裸鼠移植瘤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唐春兰 杨和平 +2 位作者 李剑明 宫亮 胡建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1-833,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5只荷人A5 49肺腺癌的裸小鼠随机分成3个组:①阴性对照组;②TNP 470组(3 0mg/kg ,隔日注射1次,共8次) ;③姜黄素Ⅲ组(10 0mg/k... 目的 研究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5只荷人A5 49肺腺癌的裸小鼠随机分成3个组:①阴性对照组;②TNP 470组(3 0mg/kg ,隔日注射1次,共8次) ;③姜黄素Ⅲ组(10 0mg/kg ,隔日注射1次,共8次)。治疗结束后取移植瘤组织及荷瘤鼠血清,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 姜黄素Ⅲ组VEGF表达的阳性组织RGV值为1 63±0 13 ,血清中VEGF含量为(65 18±11 62 ) pg/ml,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 49±0 15 ,(10 0 5 2±13 17)pg/ml ,P <0 0 1]。结论 姜黄素Ⅲ抗人肺腺癌细胞系A5 49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移植瘤中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Ⅲ 肺腺癌细胞 移植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8
14
作者 丁宇 陈贞芳 +1 位作者 迟路湘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11-2211,2215,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色素活性单体成分抗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杨和平 李剑明 +2 位作者 唐春兰 宫亮 王海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姜黄的活性单体成分姜黄素(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①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3种单体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 目的 探讨中药姜黄的活性单体成分姜黄素(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①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3种单体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②建立裸鼠人肺腺癌细胞A5 49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研究其对荷癌裸鼠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①MTT检测3种姜黄色素作用72h后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0 5 2 5、0 3 99、0 12 5 μg ml,在浓度为4μg ml时,3种姜黄色素作用48h后均导致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P<0 0 5 ) ,作用72h时达最高值;②流式细胞仪分析浓度为4μg ml时姜黄素Ⅲ可将内皮细胞阻止于S期(P <0 0 5 ) ,浓度增至8μg ml以上时不但可引起S期细胞比例增加(P <0 0 1) ,同时又有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③免疫组化显示姜黄素Ⅲ实验组裸鼠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数量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 <0 0 1) ;姜黄素Ⅲ组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VEGF受体Flt 1、KDR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相差非常显著(P <0 0 1)。结论 3种姜黄色素单体均具有确切的抗人内皮细胞和肺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作用,其中姜黄素Ⅲ最强,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色素 血管生成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Willis动脉环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艳玲 迟路湘 +3 位作者 陈康宁 史树贵 范文辉 陈贞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7-417,421,共2页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WILLIS动脉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Hp感染与细胞凋亡和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房殿春 杨仕明 赵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探讨Hp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原位观察和比较Hp根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 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探讨Hp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原位观察和比较Hp根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as抗原表达变化。结果 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 12 .78% ,明显高于Hp阴性者 (3 .63 % ,P <0 .0 1) ;Hp根除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 (4.3 7%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12 .46% ,P <0 .0 1) ,而持续阳性者凋亡指数无明显降低。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Fas抗原表达率为 67.92 % ,高于Hp阴性者 (45 .0 0 % ) ;Fas抗原表达阳性的Hp阳性患者在Hp根除后Fas抗原细胞密度显著减少 (P <0 .0 1) ,而Hp未被根除者Fas抗原表达阳性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这可能是Hp参与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Hp感染可促进Fas抗原表达增加 ,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凋亡 胃粘膜 FA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其胆碱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68
18
作者 范文辉 刘之荣 李露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性痴呆 (VD)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致老龄大鼠慢性前脑血流灌注不足 ,建立老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穿梭箱试验和胆碱乙酰转移... 目的建立血管性痴呆 (VD)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致老龄大鼠慢性前脑血流灌注不足 ,建立老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穿梭箱试验和胆碱乙酰转移酶 (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2月后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缺血4月后更明显 ;海马CA1区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及其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且与学习记忆障碍呈正相关。结论此模型能可靠模拟人的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之血管性痴呆 ,其额叶皮层和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害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胆碱乙酰基 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制剂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作用 被引量:25
19
作者 史树贵 邵淑琴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流(IR)模型,观察云南灯盏花制剂对大鼠MCAO后不同时相脑梗塞体积、一氧化氮(NO)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目的:观察灯盏花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流(IR)模型,观察云南灯盏花制剂对大鼠MCAO后不同时相脑梗塞体积、一氧化氮(NO)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使用灯盏花制剂后脑梗塞体积小,细胞凋亡数下降,尼克酷胺瞟吟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灯盏花制剂对脑缺血有效,其作用可能与增加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神经元对NO毒性的耐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制剂 脑缺血 调亡 一氧化氮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微粒刺激AKT/Foxo1阻滞气道上皮细胞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焦燕 邱倩 +2 位作者 杨再兴 但小苹 熊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98-2502,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微粒(lymphocyte microparticles,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引起周期阻滞在G1期的机制通路。方法将人类正常气道上皮细胞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0、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RT-...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微粒(lymphocyte microparticles,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引起周期阻滞在G1期的机制通路。方法将人类正常气道上皮细胞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0、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P21、P27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P27、Foxo1、p-Foxo1、AKT、p-AKT的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Foxo1的核定位情况。结果与0 h对比,20μg/ml的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能使P21、P27的mRN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o1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Foxo1的蛋白水平表达减弱(P<0.01),AKT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水平表达减弱(P<0.01)。结论 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上调P21、P27蛋白的表达引起周期阻滞G1期,可能是通过AKT/Foxo1信号通路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阻滞 淋巴细胞微粒 FOXO1 AKT P21 P27 p-Foxo1 P-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