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雷 赵文杰 +3 位作者 孙黎波 周航宇 吴双江 肖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颅颌面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进行颅颌面骨折的修复重建。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状况、耳颞区形态、面形恢复、骨折复位、术区瘢痕等方面进行评价。结...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颅颌面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进行颅颌面骨折的修复重建。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状况、耳颞区形态、面形恢复、骨折复位、术区瘢痕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37例患者均未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和耳颞区凹陷,面形恢复良好,骨折端均实现解剖复位。切口瘢痕隐蔽,1例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可有效降低传统冠状切口所导致的颞区凹陷及面神经颞支损伤的发生,切口更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冠状切口 颅颌面骨折 手术路径 面神经 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双林 赵文杰 +3 位作者 孙黎波 吴双江 付光新 肖金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采用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入路与穿腮腺入路2种术式分别治疗髁突骨折,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髁突骨折病人,随机分为2组,改良切口组采用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采用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入路与穿腮腺入路2种术式分别治疗髁突骨折,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髁突骨折病人,随机分为2组,改良切口组采用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术后随访6~36月,通过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情况、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及涎瘘发生率方面进行手术疗效的分析评价。结果:改良切口组:手术平均时间为79.60 min;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出现1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无涎瘘发生。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86.40 min;所有病人术后骨折复位、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出现5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1例永久性面神经损伤;4例发生涎瘘。结论: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的手术方法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降低术中面神经损伤和术后涎瘘的发生率,且缩短了手术时间,没有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手术入路 颌后切口 面神经损伤 涎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饶鹏程 罗世洪 +4 位作者 王雷 孙黎波 周航宇 吴双江 肖金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1例,术前采用CTA定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并根据检查结果模拟设计个性化的ALTF,术...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1例,术前采用CTA定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并根据检查结果模拟设计个性化的ALTF,术中应用ALTF行软组织缺损重建修复。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所见血管走行与术前CTA显示均一致;切取皮瓣面积6.0 cm×5.0 cm^11.0 cm×8.5 cm;其中20例皮瓣存活,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1例皮瓣恢复正常,1例皮瓣未能抢救成功,皮瓣坏死。术后随访6~36月,1例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存活,移植皮瓣存活情况良好,舌外形、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术前CTA可精确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利用CTA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CTA) 穿支血管 个性化股前外侧肌皮瓣(ALTF)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E-cad、CD44s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琼瑶 廖鹏程 +3 位作者 谭红 张绪 王敏 聂敏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索蛋白E-cad、CD44s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屏障环境下4NQO饮水法诱导SD大鼠舌黏膜癌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大鼠舌黏膜标本组织中E-cad、CD44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E-cad表达下降、CD... 目的:探索蛋白E-cad、CD44s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屏障环境下4NQO饮水法诱导SD大鼠舌黏膜癌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大鼠舌黏膜标本组织中E-cad、CD44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E-cad表达下降、CD44s表达上升,E-cad、CD44s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E-cad与CD44s表达呈负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675,P<0.001)。结论:E-cad和CD44s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E-cad和CD44s的表达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E-CAD CD4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