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D-11慢性疼痛分类对疼痛科病人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江林 张维军 +3 位作者 罗文俊 杜瑞 田东华 陈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7-275,共9页
目的:2018年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首次收录慢性疼痛并做了分类,但ICD-11版慢性疼痛分类是否适合临床应用需要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推广ICD-11版慢性疼痛分类法在我国部分地区疼痛科的应用,通过掌握分类权重及病人特征来提高疼痛... 目的:2018年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首次收录慢性疼痛并做了分类,但ICD-11版慢性疼痛分类是否适合临床应用需要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推广ICD-11版慢性疼痛分类法在我国部分地区疼痛科的应用,通过掌握分类权重及病人特征来提高疼痛科诊疗资源配置和推动核心治疗技术的发展。方法:运用方便抽样法和自行编制的慢性疼痛现状调查问卷,在部分地区三级医院疼痛科对疼痛医师确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年龄≥50岁)按ICD-11版七个亚类标准进行分类。采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ICD-11版慢性疼痛七个亚类构成比、人口资料和相关疾病、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婚姻史和生活习惯(吸烟史与饮酒史)等进行分析。结果:按ICD-11版分类,总数1 545例慢性疼痛病人百分构成比如下:原发性疼痛21例(1.36%),癌症相关性疼痛32例(2.07%),术后及创伤性疼痛26例(1.68%),神经病理性疼痛501例(32.43%),头痛与颌面痛445例(28.80%),内脏疼痛176例(11.39%),肌肉骨骼疼痛344例(22.27%)。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程度在性别(Z=14.65, P <0.0001)、职业(X2=61.3, P <0.0001)、是否有吸烟史(Z=-3.93, P <0.0001)和教育程度(X2=17.72, P <0.01)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X2=1.588, P=0.45)、婚姻状况(X2=8.36, P=0.079)和是否有饮酒史(Z=0.42,P=0.6736)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疼痛科在调查地区按ICD-11分类收治病人构成比排序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居首,其次是头与颌面痛,再其次是肌肉骨骼疼痛和内脏疼痛。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程度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吸烟可能有关,但需要做队列或相关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国际疾病分类11版(ICD-11) 疼痛强度构成比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富波 龚格格 +1 位作者 张悦 欧册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7-1302,共6页
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因其疼痛剧烈,常持续数月数年之久,对工作生活影响巨大。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预防后遗神经痛等... 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因其疼痛剧烈,常持续数月数年之久,对工作生活影响巨大。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预防后遗神经痛等是治疗的关键。然而常规的药物治疗常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总体有效率低,不利于疼痛的控制和减轻。A型肉毒毒素(BTX-A)是肉毒杆菌释放的一种外毒素,其注射技术简单,通过作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可有效缓解PHN的疼痛程度、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该文就BTX-A在PHN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D-11慢性疼痛分类对中文简版SF-MPQ-2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江林 张维军 +3 位作者 罗文俊 杜瑞 田东华 陈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在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ICD)11版首次收录慢性疼痛并进行了分类背景下,对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2,SF-MPQ-2)进行中文翻译,并利用样本人群对其进行信效度... 目的:在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ICD)11版首次收录慢性疼痛并进行了分类背景下,对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2,SF-MPQ-2)进行中文翻译,并利用样本人群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研究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共同进行了英文版SF-MPQ-2量表的翻译、回译及文化调试。分别运用相关分析、信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中文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SF-MPQ-2-CN)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结果:按ICD-11七大类慢性疼痛进行评估,在评估慢性内脏疼痛时,中文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四个维度和整个量表的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cient,ICC)系数分别为0.909,0.973,0.988,0.952和0.927,且两次评估的Cronbach’s alpha系数都大于0.8。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同预想的中文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维度一致,分别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情绪的影响。4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55%,且每个条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负荷量均大于0.4;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时,中文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357、0.629、0.517和0.505;针对慢性头痛和颌面部疼痛,其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值依次为0.668、0.527、0.542及0.549;在评估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时,其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465、0.656、0.494及0.576。结论:中文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在评估慢性内脏疼痛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在其他分类疼痛上的适用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建议在研制评估量表时使用ICD-11对慢性疼痛的分类,提升相关评估工具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国际疾病分类 中文简版麦吉尔疼痛问卷-2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疼痛学会对世界卫生组织ICD-11慢性疼痛分类的修订与系统化分类 被引量:89
4
作者 陈军 王江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3-330,共8页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11th re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目录中首次收录了慢性疼痛并做了分类标注,但由于仍以症状为主,分属不同母系目录,对大...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11th re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目录中首次收录了慢性疼痛并做了分类标注,但由于仍以症状为主,分属不同母系目录,对大规模流调、临床疼痛诊治和预后评估等实践应用造成困难。为此,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有关专家组对ICD-11版慢性疼痛分类的标注内容进行了补充修订,并制订了一个系统的分级诊断分类目录。本文在总结《PAIN》杂志(2019年160卷1期)ICD-11叙述专栏文章的基础上,制作了一个中文版IASP修订的ICD-11版慢性疼痛4级诊断分类目录和评估标准。期待慢性疼痛4级诊断分类目录在今后大规模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疼痛专科和其它相关科室诊治与预后评估工作中有章可循并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国际疾病分类11版(ICD-11) 国际疼痛学会 疼痛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脉冲射频治疗相关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巧 金涛 +1 位作者 欧册华 张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54-759,共6页
目的:对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治疗相关疼痛进行调查并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RF治疗的206例病人进行调研,记录术前(T_(0))、术中(T_(1))、术后0、1、2小时(T2、T3、T4)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 目的:对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治疗相关疼痛进行调查并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RF治疗的206例病人进行调研,记录术前(T_(0))、术中(T_(1))、术后0、1、2小时(T2、T3、T4)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术后记录病人的满意度以及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的例数。选取三叉神经痛和颈源性头痛病人各30例,根据是否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记录术前(t0)、术中(t1)、术后0、1、24小时的(t2、t3、t4)VAS评分、HR、MAP及满意度;于t0、t3、t4取静脉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RF治疗时VAS评分、HR和MAP升高,满意度34.5%。PRF治疗时,三叉神经、C_(2)背根神经节VAS评分高于其他治疗组。在利多卡因静脉输注研究中,t1、t3、t4时L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t1、t2时L组MAP、HR显著低于C组。t4时L组IL-1β、TNF-α含量显著低于C组;t2时L组NE含量显著低于C组。L组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减轻PRF治疗相关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利多卡因 炎症因子 三叉神经痛 颈源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磊 张悦 +1 位作者 欧册华 李富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7 d、术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收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3 d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B组和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SF-MPQ评分、Q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与C组相比,B组在术后1、2、3个月的NRS、SF-MPQ评分评分显著降低(P <0.05);B组在术后2、3个月的QS评分显著降低(P <0.05)。术后3个月B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90%)与C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中的IL-1β和CGR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B组IL-1β和CGRP的下降程度较C组更显著(P <0.05)。结论 BTX-A联合PRF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利多卡因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治疗激惹型与混合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富波 龚格格 +1 位作者 邱玲 欧册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8-584,共7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治疗激惹型与混合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1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0例,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混合型...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治疗激惹型与混合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1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0例,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混合型组(30例)与激惹型组(30例)。所有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神经脉冲射频。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并对术后6个月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病人NRS、PSQI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混合型组比较,激惹型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NRS评分较低(P<0.05);术后1周、1、6个月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混合型组有效率为93.3%,激惹型组有效率为70.0%(P<0.05)。结论:脉冲射频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两组中远期疗效无差异,但混合型组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周围神经 激惹型 混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李富波 龚格格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0-532,共3页
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神经皮肤感染[1],表现为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的疼痛,伴有神经受累节段皮肤的感染,... 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神经皮肤感染[1],表现为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的疼痛,伴有神经受累节段皮肤的感染,即成簇或带状样红色丘疹和水疱。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2]。神经阻滞(nerve block,NB)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但作用时间短,需要多次治疗。而脉冲射频及脊髓电刺激等技术要求高、治疗费用贵及医患辐射大等问题,较难广泛开展。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基于闸门控制理论兴起的一种以电流脉冲激活外周神经纤维的非侵入式镇痛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 神经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君 欧册华 +3 位作者 刘莉 贾飞 洋超 赵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2-267,272,共7页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和顺式阿曲库铵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分别使用对应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预处理。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和顺式阿曲库铵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分别使用对应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预处理。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侵袭、迁移及凋亡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Bax、Bcl-2、cytochrome C、PARP和cleaved PARP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Viminten表达;将乳腺癌MCF-7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检测节点数目,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顺式阿曲库铵5μmol/L组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顺式阿曲库铵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N-cadherin、VEGF、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E-cadherin、Bax、cytochrome C、PARP和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VEGF mRNA表达及阳性斑点数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顺式阿曲库铵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并促进其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顺式阿曲库铵 MCF-7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成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祥波 欧册华 母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684,共8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成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腰方肌阻滞(QLB组)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组)在成人腹部手术后镇痛比较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成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腰方肌阻滞(QLB组)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组)在成人腹部手术后镇痛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VAS疼痛评分,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24 h内补救性镇痛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项RCTs,共1412例患者。与TAP组比较,QLB组术后8 h静息(MD=-0.29, 95%CI-0.52^-0.06,P<0.05)及运动状态(MD=-0.47, 95%CI-0.80^-0.14,P<0.05)和12h静息(MD=-0.30,95%CI-0.48^-0.13,P<0.05)及运动状态(MD=-0.68, 95%CI-1.03^-0.33,P<0.05)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QLB组术后24 h内补救性镇痛率明显低于TAP组(RR=0.27, 95%CI 0.17~0.42,P<0.05),同时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AP组(RR=0.37, 95%CI 0.24~0.56,P<0.05;RR=0.29, 95%CI 0.14~0.57,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用于成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富波 张悦 +1 位作者 龚格格 欧册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81-2685,共5页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外周神经脉冲射频组(...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外周神经脉冲射频组(射频组26例)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电刺激组26例)。射频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脉冲射频,电刺激组在DSA引导下置入电极刺激。比较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时的NRS评分与PSQI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NRS、PSQI评分在术后各时点降低(均P<0.05)。与射频组比较,电刺激组术后1个月时NRS评分较低(P<0.05);术后1周、术后3、6个月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点PSQI评分均较低(均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脉冲射频与脊髓电刺激都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中远期疗效无差异,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脉冲射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脊髓电刺激 周围神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早期预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兵 赵姣妹 +2 位作者 任长和 许飏 欧册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早期预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59例,于入院时、出院时行红外热成像检查,测量患侧与对...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早期预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59例,于入院时、出院时行红外热成像检查,测量患侧与对应健侧的温度差(ΔT)及VAS。1月后随访并分组,分为PHN组(n=14)与非PHN组(n=45)。分析入院、出院时ΔT及VAS与PHN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约登指数,寻找预测临界值。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Δ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665,P=0.509);出院时ΔT比较PHN组显著高于非PHN组(t=3.771,P=0.000);入院时、出院时VAS比较PHN组均显著高于非PHN组(t=3.350,2.076;P=0.001,0.042)。ROC曲线分析示:在出院时ΔT中,AUC为0.814,预测PHN的临界值为0.75℃,ΔT≥0.75℃共14例,发生PHN 9例;在入院时VAS中,AUC为0.767,预测PHN的临界值为4.5,VAS≥4.5共26例,发生PHN 10例;在出院时VAS中,AUC为0.671,预测PHN的临界值为2.5,VAS≥2.5共9例,发生PHN 5例。结论:红外热成像较VAS法早期预测PHN更有意义且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红外热成像 视觉模拟评分法 早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及P物质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任长和 尹利 +3 位作者 张悦 赵姣妹 华璐 欧册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00-902,9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P物质(substance P,SP)在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意义,为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herpes zoster neuralgia,PHN)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50例,在入院时、出院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P物质(substance P,SP)在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意义,为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herpes zoster neuralgia,PHN)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50例,在入院时、出院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血清中NPY、SP的浓度检测,于出院1月后随访是否发生PHN。采血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NPY、SP的浓度为对照。结果:50例带状疱疹患者中9例发生了PHN,发生率18%。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后及志愿者血清NPY、SP浓度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不同疼痛程度组血清NPY及S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发生PHN与未发生PHN的NPY及SP浓度比较显著增高。结论:NPY及SP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对二者检测可能对预测PHN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肽Y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灌洗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富波 龚格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灌洗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膝关节灌洗组(GX组)25例,膝关节灌洗+脉冲射频... 目的探讨膝关节灌洗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膝关节灌洗组(GX组)25例,膝关节灌洗+脉冲射频组(GX+PRF组)24例。比较两组治疗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对中长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NRS评分、WOMAC指数均有明显的降低,GX+PRF组下降更为明显,术后1个月与G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GX+PRF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GX组。结论膝关节灌洗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中长期疗效优于单纯膝关节灌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灌洗 脉冲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与CD95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璐 任长和 +2 位作者 赵姣妹 许飏 欧册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凋亡率,以及其细胞表面CD95抗原的表达,以探讨CD95在HZ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HZ急性期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率及其细胞表面CD95...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凋亡率,以及其细胞表面CD95抗原的表达,以探讨CD95在HZ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HZ急性期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率及其细胞表面CD95表达水平。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Z病人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率(5.65±3.2%)及CD8^+T细胞凋亡率(5.37±4.45%)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0.5±0.33%,0.35±0.28%)(P<0.05)。HZ病人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77±9.38%)、CD8^+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78.27±13.6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9.4±7.45%,52.57±8.53%)(P<0.05)。HZ病人CD4^+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76,P<0.05),CD8^+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53,P<0.05)。老年组(≥60岁)病人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率(7.19±3.02%)和CD8^+T细胞凋亡率(7.11±4.88%),以及CD4^+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水平(81.28±9.9%)、CD8^+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水平(86.95±7.3%)都显著高于中青年组(<60岁)病人(P<0.05)。不同性别组、不同疼痛程度组HZ病人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凋亡率,及其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95信号通路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HZ的发生。随着年龄增长,HZ病人CD95信号通路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而性别、疼痛程度不是T淋巴细胞凋亡及CD95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 CD95 细胞凋亡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面罩预适应不同实施者对患儿术前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母国 刘祥波 +1 位作者 陈米炼 欧册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面罩预适应对降低患儿术前焦虑的作用,并比较不同实施者的影响。方法纳入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修补或鞘状突高位结扎手术患儿105例,男81例,女24例,年龄2~7岁,BMI 18~23 kg/m^2,ASAⅠ或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术前1 d由父母... 目的探讨术前面罩预适应对降低患儿术前焦虑的作用,并比较不同实施者的影响。方法纳入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修补或鞘状突高位结扎手术患儿105例,男81例,女24例,年龄2~7岁,BMI 18~23 kg/m^2,ASAⅠ或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术前1 d由父母对患儿实施面罩预适应组(P组,n=37),术前1 d由麻醉科医师对患儿实施面罩预适应组(A组,n=35),不实施面罩预适应组(C组,n=33)。采用改良耶鲁焦虑量表(mYPAS)分别于进入等待区(T0)、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时(T1)、麻醉诱导时(T2)、麻醉苏醒时(T3)评估患儿焦虑程度,T2时采用诱导合作量表(ICC)和面罩接受度评分(MAS)评估患儿诱导时的依从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mYP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三组mYP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三组mYP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3时P组和A组mYP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2时P组mYP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2时P组和A组ICC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P组明显低于A组[P组(3.6±1.6)分,A组(4.6±1.8)分,C组(5.5±1.8)分,P<0.05]。T2时P组和A组M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组(2.7±0.9)分,A组(2.8±0.8)分,C组(2.0±0.8)分,P<0.05],而P组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罩预适应能有效降低患儿术前焦虑,由父母术前1 d实施更能有效减轻患儿诱导时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焦虑 小儿 面罩 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