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梅 朱芮 +6 位作者 吴涛 俄尔阿沙木 袁天茹 宋绍芳 刘玲 梁洪远 曹汴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并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样本用于HIV-1 RNA定量检测和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血细胞样本用于HIV-1 DNA定量检测和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135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5例(55.6%),女性60例(44.4%),中位年龄37.5岁,彝族占比最大(96.3%)。性途径传播为HIV-1主要传播方式(83.0%)。发生TDR的有11例,发生率为8.1%。诊断HIV-1感染距耐药检测时间的中位数为11 d。HIV-1 RNA以10001~100000拷贝/mL占比较多(43.7%)。HIV-1 DNA以101~1000拷贝/106 cells占比较多(55.6%)。HIV-1亚型中,以B+C亚型重组占比最高(51.9%),其次为CRF07_BC重组型(43.0%)。135例研究对象中,有23例(17.0%)出现耐药突变位点,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16例(11.9%),K103N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是主要的耐药药物;与整合酶抑制剂(INS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6例(4.4%),E157Q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埃替拉韦和拉替拉韦是主要的耐药药物;有1例(0.7%)同时出现NNRTI和INSTI耐药突变位点。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结论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不容忽视,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建议HIV-1感染者在接受ART前均进行HIV-1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突变位点 传播性耐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诊断模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焦家欢 孙长峰 +2 位作者 吴刚 黄富礼 盛云建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3-1061,共9页
目的: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MLA)构建的诊断模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四川省乐山市... 目的: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MLA)构建的诊断模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3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内部实验组,按是否诊断为TPE,将患者分为结核组(106例)和非结核组(127例)。运用R 4.1.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利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并依此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线性核(SVM-linear)、支持向量机-多项式核(SVM-polynomial)、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4种MLA开发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并与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另纳入同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41例胸腔积液患者(结核组101例,非结核组40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LASSO回归分析显示,胸腔积液总蛋白、ADA、单核细胞占比,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占比、血小板计数、发热及盗汗均是发生TPE的危险因素(惩罚系数分别为0.216、0.058、0.003、0.049、0.000、0.045、1.605),而胸腔积液癌胚抗原(CEA)、多核细胞占比,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与TPE出现概率更低相关(惩罚系数分别为-0.072、-0.029、-0.567)。构建的RF、SVM-linear、SVM-polynomial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4种MLA开发的诊断模型对TPE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8%、84.5%、86.9%、85.4%;特异度分别为99.0%、81.6%、93.8%、81.6%;AUC值分别为0.988、0.875、0.959和0.886,均高于胸腔积液ADA(分别为83.1%、77.9%、0.820)。在外部验证中,RF、SVM-linear、SVM-polynomial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34、0.827、0817和0.815。结论:基于RF算法构建的TPE诊断模型具有最优质的诊断性能,可以更加简单、快速、有效地识别T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胸腔积液 诊断 计算机辅助 模型 统计学 算法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3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学组 陈永平 +8 位作者 杨永平 丁惠国 林明华 张明香 陈良 邓存良 邬小萍 李用国 林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86-2291,共6页
本共识基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1],对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进行补充,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ALT持续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中做出合理的诊疗决策。本共识中的证据分为A、B和C 3个等级,推荐等级分为1... 本共识基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1],对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进行补充,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ALT持续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中做出合理的诊疗决策。本共识中的证据分为A、B和C 3个等级,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丙氨酸转氨酶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赵婷 孙长峰 +2 位作者 肖科 廖芮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357例肺结核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病...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357例肺结核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潜在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191例,临床表现常有中高程度发热、咯脓痰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以白念珠菌为主的定植菌检出率高,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咯血、重症肺结核、合并慢性肺疾病、血清白蛋白<40 g/L、BMI<18.5 kg/m^2、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是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时,应针对病原菌及早进行经验治疗,以利于短期内控制感染;防控结核病及肺部基础疾病的进展、加强营养支持及维持理想体重可能有助于减少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部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 被引量:7
5
作者 肖科 曹汴川 +1 位作者 黄富礼 钟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分析破伤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医生防控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为两组,统计... 目的分析破伤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医生防控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为两组,统计病原菌分布,分析破伤风患者合并HAP的危险因素。结果75例破伤风患者,发生HAP者44例(58.7%),死亡11例患者均合并HAP。破伤风患者合并HAP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HAP组患者年龄≥60岁、长期吸烟、合并慢性肺疾病、Ablett分级≥Ⅲ级、气管切开的比例均高于非HAP组患者(均P<0.05);log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吸烟(OR=7.00,95%CI:1.17~41.91)、合并慢性肺疾病(OR=9.84,95%CI:1.37~70.52)、Ablett分级≥Ⅲ级(OR=24.53,95%CI:3.81~157.76)是破伤风患者合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44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24株,以铜绿假单胞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等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破伤风患者合并HAP的发生率高,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长期吸烟、合并慢性肺疾病、Ablett分级≥Ⅲ级的破伤风患者易发生H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肖科 罗瑜 +2 位作者 赵东霞 钟利 黄富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①58例AIDS患者...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①58例AIDS患者血培养获真菌58株,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26株(44.8%),隐球菌31株(53.4%),白念珠菌1株(1.7%),多数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②58例患者死亡30例,生存28例,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原菌分布、CD4+T细胞计数等无明显差异。马尔尼菲篮状菌与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相比,前者易出现特征性皮疹(7/26),后者易合并脑膜脑炎(17/3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1.426,95%CI:1.094~1.858,P=0.009)是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区分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临界诊断值为31.75 g/L(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6.7%)。结论该院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马尔尼菲篮状菌和隐球菌为主,预后差。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流感染 真菌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曹汴川 黄喆 +5 位作者 肖科 税雪姣 邹永胜 黄富礼 黄永茂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以41~65岁已婚男性农民或农民工居多,HIV-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行为为主。细菌性肺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机会性感染(50/195,25.6%)。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4组,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例数也随之增加。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也随之降低。当HIV-1病毒载量较高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而当HIV-1病毒载量较低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两者呈负相关(r=-0.297,P=0.014)。结论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表现复杂多样,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免疫功能缺陷越明显,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越高。随着HIV-1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定期监测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可以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HIV-1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基因型耐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石世宇 曹汴川 +3 位作者 黄秋玲 赵越 黄富礼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某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并判定为耐药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分析其基因型耐药特点。结果35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为主(7...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某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并判定为耐药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分析其基因型耐药特点。结果35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为主(74.3%);年龄中位数为66.6岁;基线CD4+T细胞<350个/μL为主(79.2%);ART中位时长26.6个月;初始ART方案与ART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多样;亚型以CRF08_BC为主(40.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最低;NRTI中,恩曲他滨(FTC)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偏高,均为29.7%;NNRTI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耐药率高,分别为92.4%和91.5%。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年龄与ART药物耐药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耐药情况复杂,需要加强ART管理,基线耐药检测可以为ART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应该加强对HIV-1 RNA、CD4+T细胞等指标的基线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加强老年HIV感染/AIDS患者的随访管理,及时进行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耐药 老年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预测模型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2
9
作者 强丽 秦娇 +7 位作者 孙长峰 盛云建 陈文 邱邦东 陈炘 陈远芳 刘菲 吴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324,共8页
目的:拟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RDW)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新型预测模... 目的:拟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RDW)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新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577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为9~40分的554例患者为建模队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HBV-ACLF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再分别在3家医院使用ROC曲线验证新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RDW、NLR、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肌酐(creatinine,Cr)、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为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建立如下预测模型:COXRNTIC=0.073×RDW+0.027×NLR+0.004×TBIL+0.236×INR+0.005×Cr(P=0.000),该模型截断值为3.59(特异度为84.86%,灵敏度为78.48%)。使用ROC曲线检测预测能力,分别为RNTIC(0.864,95%CI=0.833~0.892),高于MELD评分(0.737,95%CI=0.698~0.773)、NLR(0.705,95%CI=0.665~0.743)及RDW(0.677,95%CI=0.637~0.716)(P=0.000)。在验证队列中,RNTIC模型在3家中心同样展示出优于MELD评分及NLR、RDW的死亡预测能力。结论:基于炎症因子NLR及RDW建立的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与MELD评分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是值得信赖的临床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预测模型 炎症因子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米林通过抑制TLR4/NF-κB炎症通路减轻克雷伯菌老年肺炎大鼠模型炎症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泽明 孙颖 +3 位作者 高玉春 龙怀聪 雷霆 杜恒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0-975,共6页
目的:探索诺米林(Nomilin)对克雷伯菌(Klebsiella)老年肺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克雷伯菌感染诱导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Ctrl),克雷伯菌肺炎模型组,诺米林(10、25、50 mg/kg BW)治疗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 目的:探索诺米林(Nomilin)对克雷伯菌(Klebsiella)老年肺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克雷伯菌感染诱导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Ctrl),克雷伯菌肺炎模型组,诺米林(10、25、50 mg/kg BW)治疗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部组织病变。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肺部组织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肺部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阳性细胞比例。蛋白印迹检测肺部组织CD14、TLR4、NF-κB P65和p-P65的蛋白水平。结果:诺米林可改善克雷伯菌老年肺炎大鼠肺部组织病变。克雷伯菌显著诱导老年大鼠肺脏组织细胞凋亡,而诺米林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克雷伯菌诱导的肺脏细胞凋亡(P<0. 01)。克雷伯菌显著提高老年大鼠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而诺米林可有效抑制克雷伯菌诱导的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的升高(P<0. 01)。克雷伯菌显著提高老年大鼠外周血中CD14阳性细胞数比例,诺米林可有效抑制克雷伯菌诱导的外周血中CD14阳性细胞数比例的上升(P<0. 01),且呈剂量依赖性。克雷伯菌显著提高老年大鼠CD14和TLR4表达及p-P65/P65蛋白比值,诺米林可有效抑制克雷伯菌诱导的CD14和TLR4表达及p-P65/P65蛋白比值的升高(P<0. 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诺米林可通过抑制TLR4/NF-κB炎症通路的活化缓解克雷伯菌老年肺炎大鼠肺部组织病变、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米林 肺炎 细胞凋亡 炎症 TLR4/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丽 陈文 +1 位作者 盛云健 邓存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MELD评分系统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3例HBV-ACLF患者,根据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72... 目的探讨MELD评分系统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3例HBV-ACLF患者,根据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61)。在入院24 h内测定患者NLR和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并进行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ELD评分联合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二者结合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TBil、血清肌酐(Cr)、PT、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NLR均大于存活组,PTA小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88、-2.064、-3.707、-3.517、-3.410、-5.908、-2.830、4.169,P值均<0.05)。年龄、Cr、MELD评分与NLR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110、1.092、1.305、1.289,P值均<0.05],PTA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872,P<0.05)。MELD评分较NLR的AUC高,分别为0.777和0.680,PTA的AUC为0.304,NLR联合MELD评分的AUC为0.843,当PTA=35%,MELD评分为23.29分,NLR为2.06时,对应的Youden指数最大,分别是0.32、0.28和0.43。当MELD评分>23.29,且NLR>2.06时,死亡概率为92.6%。结论 MELD评分联合NLR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抓病1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科 曹汴川 +1 位作者 钟利 黄富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了解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CSD病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CSD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0~67岁,中位年龄32岁。临床... 目的了解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CSD病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CSD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0~67岁,中位年龄32岁。临床表现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伤口经久不愈常见,所有患者经活检病理结合流行病学史确诊,经治疗后预后均良好。结论CSD临床表现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流行病学史结合活检病理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抗菌药物联合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多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抓病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作为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秦娇 强丽 +1 位作者 陈文 吴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的应用价值,拟建立MELD-RDW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45名HBV-ACLF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凝血检验、HBV-DNA等检验指标,通...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的应用价值,拟建立MELD-RDW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45名HBV-ACLF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凝血检验、HBV-DNA等检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MELD-RDW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比较各个指标及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HBV-ACLF患者转归预测价值的准确性。结果HBV-ACLF患者生存组的RDW(14.97±1.38),MELD评分(23.54±4.35)明显低于死亡组(17.05±2.92,28.95±5.99);多变量分析中,RDW是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0,95%CI:1.479~2.289,P<0.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logisticMELD-RDW]=-9.375+0.582×RDW-0.091×白蛋白-0.05×凝西酶原活动度+0.186×MELD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优于单独使用RDW(0.724)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0.780)的预测价值。结论 RDW可作为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与MELD评分相比,MELD-RDW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预测模型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SH-ACLFs评分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小利 吴松林 +1 位作者 王波 吴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探讨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573... 目的探讨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57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确诊后90 d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39)和死亡组(n=234)。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评分模型对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Z=-0.304,P=0.002)、TBil(Z=-5.961,P<0.001)、外周血WBC(Z=-6.027,P<0.001)、Cr(Z=-4.638,P<0.001)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Hb(Z=-2.012,P=0.044)、Alb(Z=-4.007,P<0.001)、Na(Z=-4.558,P<0.001)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死亡组并发症肝性脑病(Z=-7.859,P<0.001)、腹膜炎(Z=-2.310,P=0.021)、上消化道出血(χ^2=11.697,P=0.001)发生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凝血指标PT、INR、PTA优于死亡组(Z值分别为-7.737、-7.672、-7.867,P值均<0.001)。各评分模型MELD、MELD-Na、CLIF-C OFs、CLIF-C ACLFs、COSSH-ACLFs的AUC分别为0.726、0.587、0.712、0.735、0.750,COSSH-ACLFs模型的AUC均大于其他4个模型(Z值分别为7.89、18.83、12.49、5.05,P值均<0.001)。结论COSSH-ACLFs评分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LIF-C ACLFs、MELD、CLIF-C OFs、MEL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科 税雪姣 +2 位作者 赵东霞 黄富礼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了解肝脏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以"Liver/Hepatology/Hepatic Tuberculosis"为关键词,检索2013-2017年Pubmed数据库关于肝结核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肝... 目的了解肝脏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以"Liver/Hepatology/Hepatic Tuberculosis"为关键词,检索2013-2017年Pubmed数据库关于肝结核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16岁男性患者以咳嗽、腹胀为主要表现,痰查抗酸杆菌阳性,CT提示肝脏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经抗结核治疗后病变消失,最终考虑血行播散性结核所致肝结核。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本例患者,共64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1月龄~77岁,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或存在基础疾病者39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33例(51.6%)、腹痛32例(50.0%)、体重下降20例(31.2%)、食欲减退16例(25.0%)、疲乏无力14例(21.9%)和恶心/呕吐13例(20.3%),CT表现主要为肝脏局部低密度占位性病变,59例患者经病理/细菌学诊断,5例患者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后诊断。治愈36例,好转19例,死亡3例。结论肝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结合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结核的主要方法,抗结核治疗及适时手术治疗为有效治疗手段,预后大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结核 肝结核 肺外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芮 孙长峰 +1 位作者 肖科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根据住院期间... 目的分析影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根据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共纳入127例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男102例,女25例,预后不良组57例,预后良好组7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体重、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CD4^+T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水平升高、体重减轻是影响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P区分预后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95%CI:0.566~0.787),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22 mg/L、97.22%和42.11%。体重区分预后的AUC为0.731(95%CI:0.615~0.828),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0 kg、97.22%和57.90%。CRP联合体重区分预后的AUC为0.771(95%CI:0.659~0.86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44.7%。结论CRP、体重是影响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升高、体重减轻患者预后较差,故监测CRP及体重对改善患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子菌肺炎 C反应蛋白 体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分级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都泓莲 何鸿雁 +6 位作者 王波 盛云建 陈文 李强 蒋玉凤 吴刚 邓存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探索CTP分级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16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确诊肝衰... 目的探索CTP分级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16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确诊肝衰竭时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及生化、凝血等指标,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CTP分级评分评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各项指标,构建出HBV-ACLF的联合预测模型(MELD-ICGR15、MELD-EHBF、CTP-ICGR15、CTP-EHBF),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种模型对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ICGR15、EHBF、MELD评分、CTP评分及TBIL、白蛋白、凝血指标、年龄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的性别、ALT、AST、肌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的MELD-ICGR15、MELD-EHBF、CTP-ICGR15、CTP-EHBF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851、0.862、0.875,联合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比对应单一指标大,以CTP-EHBF模型曲线下面积最大;ICGR15及联合预测模型的敏感度较高,CTP-ICGR15、CTP-EHBF模型的特异度较高.结论ICGR15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BV-ACLF短期预后的敏感度较高,联合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优于对应单一模型,以CTP-ICGR15、CTP-EHBF联合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预后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CTP分级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2例临床特点及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科 彭颖 +1 位作者 武正菊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了解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两组,使用单因素分... 目的了解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两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23.7±7.2)岁。临床表现典型三联症(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9例(30.6%),白细胞计数增多36例(58.1%),淋巴细胞占比≥0.50有56例(90.3%),异型淋巴细胞占比≥0.10有55例(88.7%),肝损伤51例(82.3%)[转氨酶≤10倍正常值上限42例(42/51,82.4%)],脾脏肿大26例(41.9%),肝脏肿大11例(17.7%),EB病毒衣壳IgM抗体(EBV-CA-IgM)阳性34例(54.8%),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定量中位数4.24 lg cp/mL,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淋巴细胞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占比、EBV-CA-IgM阳性率、E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非肝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计数≥5×10~9/L是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37,P=0.038)。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症状不典型,发生肝损伤概率高,需结合相关检查确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5×10~9/L是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成人 肝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总胆红素留存率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都泓莲 李烨 +6 位作者 王波 马琳坤 胡甜甜 盛云建 陈文 吴刚 邓存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15,共9页
目的 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和总胆红素留存率(TBARR)建立预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6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 目的 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和总胆红素留存率(TBARR)建立预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6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44),检测确诊ACLF时的生化、凝血、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_(15))及肝有效血流量(EHBF)等指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差值(ΔMELD)、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和TBARR。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的联合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种模型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两组间比较,MELD评分、ΔMELD、CTP评分、ICG R_(15)、EHBF、TBRR、TBARR、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PLT、ALP、GGT、Alb、PT、INR、PTA、总胆红素、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Na、年龄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6,95%CI:1.056~1.137,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14,95%CI:1.044~1.411,P=0.012)、TBRR(OR=0.989,95%CI:0.982~0.996,P=0.001)、TBARR(OR=1.073,95%CI:1.049~1.098,P<0.001)、ΔMELD(OR=1.480,95%CI:1.288~1.701,P<0.001)、CTP评分(OR=2.081,95%CI:1.585~2.732,P<0.001)以及ICG R_(15)(OR=1.116,95%CI:1.067~1.168,P<0.001)是经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4种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的联合预测模型,分别为TBRR-ICG R_(15)、TBARR-ICG R_(15)、TBARR-ICG R_(15)-ΔMELD和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AUC分别为0.830、0.867、0.900、0.917,联合预测模型的AUC高于单一指标(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TBRR、TBARR、ΔMELD、MELD评分、CTP评分、ICG R_(15)),其中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模型的AUC最大。联合模型TBARR-ICG R_(15)-ΔMELD和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80%以上。结论 ICG R_(15)联合TBARR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模型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 预后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总胆红素留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5
20
作者 都泓莲 何鸿雁 +4 位作者 肖慈君 王波 李烨 盛云建 邓存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59-2764,共6页
目的探索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使用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联合MELD评分及CTP评分建立新的预后评估模型,为构建HBV-ACLF短期预后的理想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 目的探索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使用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联合MELD评分及CTP评分建立新的预后评估模型,为构建HBV-ACLF短期预后的理想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7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基础肝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和肝硬化组,根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确诊时的ICGR15及生化、凝血等指标,同时计算CTP、MELD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CGR15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HBV-ACLF的联合预测模型MELD-ICGR15、CTP-ICGR1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UC的比较使用Medcalcdcal进行分析;根据ROC曲线各点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求得Youden指数的最大值,确定HBV-ACLF患者生存与否的最佳临界值(Medcalc)。结果CHB组与肝硬化组间比较,CTP(t=-3.245,P=0.002)、Alb(t=2.210,P=0.029)、ALT(Z=-2.572,P=0.010)、AST(Z=-1.993,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的病死率为37.5%,高于CHB组的病死率17.54%(χ^2=4.893,P=0.027);肝硬化组腹膜炎的发生率为90%,明显高于CHB组的64.91%(χ^2=7.945,P=0.005)。CHB组中,ICGR15、MELD评分、CTP评分及TBil、Alb、PTA、PT、INR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6、3.878、3.488、2.756、-3.049、-3.954、2.713、2.717,P值均<0.05);肝硬化组中,ICGR15、CTP评分、Alb在死亡组和存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76、2.79、-2.274,P值均<0.05)。不管有无肝硬化基础,ICGR15与MELD评分(r值分别为0.483、0.350,P值均<0.05)、ICGR15与CTP(r值分别为0.350、0.411,P值均<0.05)均呈正相关性。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HBV-ACLF的MELD-ICGR15、CTP-ICGR15联合预测模型,AUC分别为0.820、0.847,联合预测模型的AUC比单一指标(ICGR15:0.787,MELD评分:0.754,CTP评分:0.795)大,CTP-ICGR15模型AUC最大;ICGR15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差,联合预测模型则提高了ICGR15单独预测的特异度,CTP-ICGR15模型的特异度较MELD-ICGR15高。结论ICGR15预测HBV-ACLF短期预后的敏感度较高,联合预测模型对于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优于单一模型,并能提高ICGR15单独预测的特异度,以CTP-ICGR15联合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吲哚花青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