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梅 朱芮 +6 位作者 吴涛 俄尔阿沙木 袁天茹 宋绍芳 刘玲 梁洪远 曹汴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并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样本用于HIV-1 RNA定量检测和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血细胞样本用于HIV-1 DNA定量检测和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135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5例(55.6%),女性60例(44.4%),中位年龄37.5岁,彝族占比最大(96.3%)。性途径传播为HIV-1主要传播方式(83.0%)。发生TDR的有11例,发生率为8.1%。诊断HIV-1感染距耐药检测时间的中位数为11 d。HIV-1 RNA以10001~100000拷贝/mL占比较多(43.7%)。HIV-1 DNA以101~1000拷贝/106 cells占比较多(55.6%)。HIV-1亚型中,以B+C亚型重组占比最高(51.9%),其次为CRF07_BC重组型(43.0%)。135例研究对象中,有23例(17.0%)出现耐药突变位点,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16例(11.9%),K103N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是主要的耐药药物;与整合酶抑制剂(INS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6例(4.4%),E157Q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埃替拉韦和拉替拉韦是主要的耐药药物;有1例(0.7%)同时出现NNRTI和INSTI耐药突变位点。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结论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不容忽视,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建议HIV-1感染者在接受ART前均进行HIV-1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突变位点 传播性耐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汴川 黄喆 +5 位作者 肖科 税雪姣 邹永胜 黄富礼 黄永茂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以41~65岁已婚男性农民或农民工居多,HIV-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行为为主。细菌性肺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机会性感染(50/195,25.6%)。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4组,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例数也随之增加。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也随之降低。当HIV-1病毒载量较高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而当HIV-1病毒载量较低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两者呈负相关(r=-0.297,P=0.014)。结论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表现复杂多样,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免疫功能缺陷越明显,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越高。随着HIV-1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定期监测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可以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HIV-1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基因型耐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石世宇 曹汴川 +3 位作者 黄秋玲 赵越 黄富礼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某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并判定为耐药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分析其基因型耐药特点。结果35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为主(7...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某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并判定为耐药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分析其基因型耐药特点。结果35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为主(74.3%);年龄中位数为66.6岁;基线CD4+T细胞<350个/μL为主(79.2%);ART中位时长26.6个月;初始ART方案与ART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多样;亚型以CRF08_BC为主(40.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最低;NRTI中,恩曲他滨(FTC)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偏高,均为29.7%;NNRTI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耐药率高,分别为92.4%和91.5%。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年龄与ART药物耐药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耐药情况复杂,需要加强ART管理,基线耐药检测可以为ART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应该加强对HIV-1 RNA、CD4+T细胞等指标的基线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加强老年HIV感染/AIDS患者的随访管理,及时进行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耐药 老年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合并肺结核1例
4
作者 曹汴川 卫茂华 +5 位作者 吴刚 肖葵 李芹 路伟 黄永茂 黄富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548,共3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1-2]。研究发现,此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本文报道1例肺结核合... 自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1-2]。研究发现,此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本文报道1例肺结核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旨在深入认识和理解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肺结核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梅 钟敏 +1 位作者 蒋玉凤 肖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以“brucella an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为...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以“brucella an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布鲁菌”“噬血细胞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20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该院59岁女性患者以反复腹泻、发热、多汗为主要表现,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查见噬血细胞,血培养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经抗布鲁菌治疗后好转,最终诊断为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检索出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7篇。结合该院病例,共18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2.5~73岁,以发热和/或寒战、乏力、消化道症状、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16例为确诊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7例患者同时接受布鲁菌病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9例仅针对原发疾病布鲁菌病进行治疗,2例治疗不详;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16/17)病情好转,1例预后不详。结论部分布鲁菌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可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通过抗布鲁菌病和/或调节免疫等综合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吸虫脑病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科 赵东霞 +1 位作者 王映伟 邹永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肺吸虫脑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肺吸虫脑病病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12岁,中位年龄7.8岁... 目的了解肺吸虫脑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肺吸虫脑病病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12岁,中位年龄7.8岁,其中8例有确切生食或半生食流行区肺吸虫中间宿主及其制品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障碍为主,9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升高,10例肺吸虫抗体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脑炎型5例,血肿型3例,囊肿型2例。10例患者使用吡喹酮治疗后8例治愈,2例遗留部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结论肺吸虫脑病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首选吡喹酮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吸虫脑病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2例临床特点及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肖科 彭颖 +1 位作者 武正菊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了解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两组,使用单因素分... 目的了解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两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23.7±7.2)岁。临床表现典型三联症(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9例(30.6%),白细胞计数增多36例(58.1%),淋巴细胞占比≥0.50有56例(90.3%),异型淋巴细胞占比≥0.10有55例(88.7%),肝损伤51例(82.3%)[转氨酶≤10倍正常值上限42例(42/51,82.4%)],脾脏肿大26例(41.9%),肝脏肿大11例(17.7%),EB病毒衣壳IgM抗体(EBV-CA-IgM)阳性34例(54.8%),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定量中位数4.24 lg cp/mL,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淋巴细胞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占比、EBV-CA-IgM阳性率、E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非肝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计数≥5×10~9/L是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37,P=0.038)。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症状不典型,发生肝损伤概率高,需结合相关检查确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5×10~9/L是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成人 肝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结核33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肖科 钟利 +2 位作者 赵东霞 罗瑜 曹汴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了解睾丸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睾丸结核病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男性患者,年龄16~78岁,中位年龄45岁,27例无基础疾病,4例... 目的了解睾丸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睾丸结核病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男性患者,年龄16~78岁,中位年龄45岁,27例无基础疾病,4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慢性肾衰竭,1例合并尘肺。临床表现以睾丸/阴囊局部症状为主(32/33,97.0%),单侧睾丸受累31例,双侧睾丸受累2例,其他部位合并的结核主要为附睾28例(84.8%)、肺15例(45.5%)、肾脏13例(39.4%)。辅助检查以睾丸彩超/CT、组织病理学/细胞学、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检查为主。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治疗,11例行病变睾丸切除术,10例行病灶清创术。治疗后31例治愈,1例好转,1例抗结核治疗中死于基础疾病。结论睾丸结核多见于青中年男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联合病理学及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检查是诊断睾丸结核的主要方法,正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适当的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多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结核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胺丁醇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8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科 姚建平 +2 位作者 税雪姣 钟利 黄富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了解乙胺丁醇导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因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由乙胺丁醇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 目的了解乙胺丁醇导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因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由乙胺丁醇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6例,女2例,年龄39~65岁。用药后首次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时间7~30 d,以贫血及出血性疾病常见,其中血小板减少症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贫血2例,累及关节和肾脏的过敏性紫癜1例。患者的血小板最低至39×10^9/L,血红蛋白最低至52 g/L,经停药、调整抗结核药物方案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乙胺丁醇可导致多种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方案及对症处理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胺丁醇 药物不良反应 贫血 血小板减少 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