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调控靶基因HCN4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付勇 毛亮 +4 位作者 李妙龄 于风旭 李新 廖斌 邓明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19-242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miR-1及其靶基因HCN4表达,探讨miR-1参与风心病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 36例风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AF组)和窦性心律组(SR组),术前均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 目的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miR-1及其靶基因HCN4表达,探讨miR-1参与风心病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 36例风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AF组)和窦性心律组(SR组),术前均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测,术中取右心耳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及靶基因HCN4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N4蛋白表达,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右心耳心肌细胞起搏电流(If)。结果 AF组miR-1基因表达小于SR组[(0.005 0±0.000 7)vs.(0.009 4±0.002 5),P <0.05];而HCN4基因表达水平AF组高于SR组[(0.255 2±0.019 4)vs.(0.159 2±0.013 1),P <0.05];免疫组化AF组HCN4蛋白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增强;Western Blot检测HCN4蛋白表达水平AF组高于SR组[(1.170 2±0.055 98)vs.(0.360 6±0.017 78),P <0.05];右心耳心肌细胞起搏电流改变,AF组半稳态激活电压(V1/2)为(-88±5.9)mV,稳态激活曲线斜率(K)为(8.2±1.8);SR组V1/2为(-97±4.5)mV,K为(11.4±2.6)。结论风心病房颤患者miR-1表达降低,调控HCN4基因、蛋白表达增高,导致房颤心肌细胞起搏电流的改变,可能参与风心病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风湿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 MIR-1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 起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苷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先天性膈疝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勇 冯敏 +2 位作者 谢东可 李浪 曾信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7-771,共5页
目的观察苦杏仁苷对先天性膈疝(CDH)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配种后成功受孕的30只健康SD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和西地那非组,5只/组;采用100 mg除草醚灌... 目的观察苦杏仁苷对先天性膈疝(CDH)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配种后成功受孕的30只健康SD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和西地那非组,5只/组;采用100 mg除草醚灌胃诱导CDH模型;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于造模后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妊娠21.5 d,剖宫取胎鼠,观察CDH形成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胎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分析肺小动脉中层血管壁厚度占肺小动脉外径的百分比(MT%)以及肺小动脉中层横截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MA%);Western blot检测胎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胎鼠肺小动脉MT%、MA%均增加(均P<0.05),肺组织VEGF、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p-Akt/Akt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杏仁苷中、高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胎鼠肺小动脉MT%、MA%均降低(均P<0.05);苦杏仁苷中、高剂量组胎仔肺组织VEGF、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P<0.05),p-Akt/Akt比值降低(P<0.05)。结论产前给予苦杏仁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改善CDH胎鼠肺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苦杏仁苷 肺血管重构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依赖的心肌纤维化伴随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表达和功能下调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磊 董亚辉 +4 位作者 杨探 李秋芳 聂永梅 李光 于风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是否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并根据TGF-β1的不同浓度(5 ng/ml组、10 ng/ml组),以及在10 ng/ml TGF-β...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是否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并根据TGF-β1的不同浓度(5 ng/ml组、10 ng/ml组),以及在10 ng/ml TGF-β1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受体特异阻断剂SB431542(0.1μmol/L组、1μmol/L组、10μmol/L组)进行分组,处理后提取蛋白及RNA,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TGF-β1受体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BKCa蛋白和信使RNA(mRNA)的表达情况。单通道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TGF-β1作用24 h前后的BKCa电流特点及其变化情况。结果:TGF-β15 ng/ml组和10 ng/ml组均上调TGF-β1受体蛋白,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10 ng/ml组TGF-β1下调BKCa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TGF-β110 ng/ml组相比,在10 ng/ml TGF-β1基础上加入SB4315421μmol/L组、10μmol/L组下调TGF-β1受体蛋白,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加入SB43154210μmol/L组上调BKCa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单通道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结果表明TGF-β1预处理24 h后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上BKCa电流。结论:BKCa可能参与了TGF-β1诱导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纤维化通路,其机制可能是TGF-β1抑制了成纤维细胞上BKCa的电流。这提示BKCa可能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阻断剂SB431542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保护弱势群体的新要求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增瑞 丁瑞麟 +1 位作者 万居易 周吉银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10期1110-1115,共6页
2023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其中强调对涉及儿童、智力障碍者、精神障碍者等弱势群体的研究参与者,应当予以特别保护。从相关法律法规对弱势... 2023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其中强调对涉及儿童、智力障碍者、精神障碍者等弱势群体的研究参与者,应当予以特别保护。从相关法律法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到位、弱势群体的界定尚未清晰、相关部门监管不足、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保护、难以公平纳入弱势群体、研究者及弱势群体伦理意识有待提升六个方面阐述了保护弱势群体的现状,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保护弱势群体的新要求,扩大关注潜在的弱势研究参与者,更重视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研究参与者的同意,民事行为能力等级提高后的再次知情同意。最后从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明确弱势群体类别、监管部门加强落实、研究机构组建研究参与者保护体系、提高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能力、行业协会制定审查指南、加强各方教育培训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保护弱势群体的建议,以最大限度降低弱势群体参加临床研究的风险,助力中国临床研究的质量提高和速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 弱势群体 伦理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敏感分子Talin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意义
5
作者 李明轩 邓丽佳 +4 位作者 党硕 李史恬 阿依木古丽·艾尼 聂永梅 李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13-113,共1页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为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受到血流低剪切应力作用会导致内皮损伤和修复的失衡而诱发AS斑块。课题组前期研...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为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受到血流低剪切应力作用会导致内皮损伤和修复的失衡而诱发AS斑块。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层流低剪切应力可诱导体外血管内皮细胞踝蛋白(Talin)异常表达,为此本实验旨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主动脉弓、主动脉根及血清中Talin-1的表达及意义,为探讨力学感受器Talin分子在力-化学信号协同调控AS发生的机制及其作为AS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奠定理论基础,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实验组为西方饮食饲料(Western-type diet,WTD)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构建AS模型,对照组为普通饲养的C57BL/6 J小鼠。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含量并通过HE染色观察管腔与斑块结构鉴定AS模型;免疫荧光检测小鼠主动脉弓、主动脉根部Talin-1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可溶性Talin-1(sTalin-1)的水平。结果实验组sTalin-1、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1);Pe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血清中sTalin-1与脂质参数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Talin-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Talin-1在AS模型小鼠的病灶组织和血清中均明显增高,其作为AS诊断标志物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Talin-1 机械转导 循环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肠系膜制备生物膜支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勇 廖斌 +3 位作者 于风旭 李新 万居易 邓明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应用肠系膜脱细胞基质制备生物膜支架,探讨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反复冻融肠系膜组织后,将肠系膜置于胰蛋白酶消化脱肠系膜脱细胞,并分为肠系膜基质组(A组)和去细胞肠系膜基质组(B组),通过HE染色、电镜、DNA检测、细胞... 目的应用肠系膜脱细胞基质制备生物膜支架,探讨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反复冻融肠系膜组织后,将肠系膜置于胰蛋白酶消化脱肠系膜脱细胞,并分为肠系膜基质组(A组)和去细胞肠系膜基质组(B组),通过HE染色、电镜、DNA检测、细胞毒性实验、拉伸力学测试,检测两组肠系膜基质的理化特性;制备覆膜支架,植入兔髂血管,术后1周、1月、2月超声检测血管血流情况,血管取材病理检测。结果HE染色、电镜检测结果表明,B组基质组织疏松,纤维排列较整齐,未见细胞存留;DNA检测结果表明,B组DNA表达水平低,脱细胞较彻底;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两组均无细胞毒性;FDA-PI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两组细胞存活良好,未见死亡细胞;拉伸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组最大拉伸力、最大力伸长率、屈服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细胞肠系膜支架植入兔血管后超声检测两组早期通畅性良好,支架植入2月内皮增生较明显。结论冻融和酶消化法脱肠系膜细胞,肠系膜基质去除细胞彻底,无细胞毒性,力学特征良好;肠系膜支架植入血管后早期通畅性良好,2月后内皮增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去细胞基质 生物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赵加全 简雯雯 +3 位作者 丁玉辉 曾维君 李丽娟 张代英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9-50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OWHTO的114例患者病历,并完成术后定期随访,按照是否出... 目的探讨分析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OWHTO的114例患者病历,并完成术后定期随访,按照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OWHTO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14例患者中有31例出现术后感染,其中20例在术后2周内感染得以控制,11例在术后4周左右消除感染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P=0.001)、吸烟(P<0.001)、截骨间隙≥10 mm(P=0.001)、术中植骨(P=0.001)、手术时间≥3 h(P<0.001)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吸烟、截骨间隙≥10 mm、术中植骨、手术时间≥3 h的患者发生OWHTO术后感染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