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eko-1细胞株中边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干细胞基因和集落形成能力的生物学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仕霞 张力 +2 位作者 李晓明 唐君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套细胞淋巴瘤中边群细胞的体外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结合连续培养富集JeKo-1细胞中的边群细胞,并对其进行CD19、IgM免疫表型分析;用qRT-PCR进行基因验证及集落形成实验了解边群细胞及非边群细胞基因表... 目的:初步探讨套细胞淋巴瘤中边群细胞的体外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结合连续培养富集JeKo-1细胞中的边群细胞,并对其进行CD19、IgM免疫表型分析;用qRT-PCR进行基因验证及集落形成实验了解边群细胞及非边群细胞基因表达及体外自我更新能力的差异。结果:通过连续分选结合培养的方法可以富集JeKo-1细胞株中的边群细胞,且边群细胞中包含比例不同的4群细胞:CD19^-/IgM^-为(2.79±0.82)%,CD19^-/IgM^+为(70.99±13.61)%,CD19^+/IgM^-为(0.55±0.25)%,CD19^+/IgM^+为(25.67±14)%。Bmi-1、CD133、C-MYC、Nanog基因在边群细胞高表达,而在非边群细胞中低表达(P<0.05)。边群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集落形成能力(P<0.05)。结论: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含有边群细胞,该群细胞可通过连续分选及培养进行富集后用于研究;JeKo-1中的边群细胞具有更强的干性基因及体外自我更新能力,并含有4种免疫表型不同的细胞群体:CD19^-/IgM^-、CD19^-/IgM^+、CD19^+/IgM^-、CD19^+/I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Ko-1细胞 套细胞淋巴瘤 边群细胞 干细胞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基因沉默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雪梅 黄纯兰 +5 位作者 周铁军 李玉娇 魏梦宇 陈燕 陈晓敏 王万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基因沉默的人骨髓基质细胞HS-5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X射线进行全身照射构建骨髓抑制小...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基因沉默的人骨髓基质细胞HS-5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X射线进行全身照射构建骨髓抑制小鼠模型,造模后2 h,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尾静脉注射PPARγ RNAi干扰的HS-5细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未行PPARγ RNAi干扰的HS-5细胞)、空白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5只。各组于放疗前、放疗后24 h、放疗后1周、放疗后2周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对HS-5细胞在体外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为实验组(PPARγ RNAi干扰的HS-5细胞)、对照组(未干扰PPARγ的HS-5细胞)、空白组(未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的HS-5细胞),观察成骨/成脂染色情况。采用CCK-8实验检测PPARγ基因沉默的HS-5细胞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HSC)增殖的影响,分为实验组(PPARγ RNAi干扰的HS-5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3 d后,与小鼠HSC共培养)、阳性对照组(50μmol/L PPARγ抑制剂处理的HS-5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3 d后,与小鼠HSC共培养)、阴性对照组(未干扰PPARγ的HS-5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3 d后,与小鼠HSC共培养)、空白组(小鼠HSC单独培养,不与HS-5细胞共培养)。结果 放疗后,各组小鼠血常规指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放疗后1周,三组小鼠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差异显著,且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均P<0.05);放疗后2周,三组小鼠脂肪空泡面积百分比差异显著,且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常规各指标与血清PPARγ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脂肪空泡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均P<0.05)。在体外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橙红色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红色钙结节比例明显增高;成骨分化诱导3 d后,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人骨髓基质细胞均与小鼠HSC细胞进行共培养,空白组则单纯培养HSC细胞,结果显示共培养24、48、72 h后,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小鼠HSC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结论 PPARγ基因沉默的HS-5植入骨髓抑制小鼠后有助于小鼠造血功能增强。PPARγ基因被干扰沉默后,可增强HS-5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减弱HS-5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而成骨分化诱导的HS-5细胞能进一步增强小鼠HSC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人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抑制小鼠 造血功能 成骨/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仕霞 张力 +1 位作者 李晓明 唐君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对不同种人源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以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Daudi、人B淋巴瘤细胞SUDHL-4和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Je Ko-1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噬抑制剂处理细胞和慢病毒稳定感染干扰Atg5基因的表达,改变B细胞淋...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对不同种人源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以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Daudi、人B淋巴瘤细胞SUDHL-4和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Je Ko-1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噬抑制剂处理细胞和慢病毒稳定感染干扰Atg5基因的表达,改变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自噬活性,并观察淋巴瘤细胞对ADR和VCR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Je Ko-1细胞对ADR和VCR具有较强的耐药性,SUDHL-4次之,Daudi细胞对ADR和VCR的耐药性最弱。同时,Je Ko-1细胞自噬活性也最强,SUDHL-4次之,Daudi细胞自噬活性最弱。自噬抑制剂处理或稳定干扰Atg5基因的表达后,淋巴瘤细胞对ADR和VCR的耐药性显著降低,且耐药性降低程度与淋巴瘤细胞本身自噬活性呈正相关。结论:自噬可以增强淋巴瘤细胞Daudi、SUDHL-4和Je Ko-1对ADR和VCR的耐药性,自噬活性越高,淋巴瘤细胞的耐药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细胞 耐药性 自噬 Atg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复发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湘 黄纯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7-1662,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接受维奈克拉与阿扎胞苷联合用药的疗效,探索治疗反应及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的3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接受维奈克拉与阿扎胞苷联合用药的疗效,探索治疗反应及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的3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复合完全缓解(CRc)率、总体有效率(ORR)、无病生存期(DFS)。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CRc 16例,ORR为23/30。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治疗反应差(P=0.009)。经1-2疗程后,25例患者获得CR/CRi。最终纳入24例获得CR/CRi的患者观察缓解持续时间,17例复发,复发中位时间3.9(0.6-15.9)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RD转阴是患者维持DFS状态的有利因素(HR=0.5647,95%CI:0.2179-1.464,P=0.007),而NRAS突变是患者维持DFS的不利因素(HR=2.036,95%CI:0.6639-6.245,P=0.0003)。单因素联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RAS突变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5.569,P<0.05)。此外,MRD转阴组(n=8)和MRD未转阴组(n=9)中出现早期复发的病例数分别为0和5例(P=0.012)。NRAS突变组(n=4)和NRAS野生型组(n=13)中出现早期复发的病例数分别为3和2例(P=0.022)。结论:TP53突变是患者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出现较差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在接受上述持续性联合化疗方案下,NRAS突变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具有MRD未转阴及合并NRAS突变的患者发生早期复发的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治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