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多点执业知晓度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余思萍 孙鸿燕 +2 位作者 潘碧 李帆 刘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0,104,共3页
目的为了解我国临床护士对多点执业的知晓情况,编制护士多点执业知晓度问卷,并进行条目筛选及信效度分析。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制问卷,并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采用便利抽样抽取泸州市某三甲医院的50名护士进行预... 目的为了解我国临床护士对多点执业的知晓情况,编制护士多点执业知晓度问卷,并进行条目筛选及信效度分析。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制问卷,并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采用便利抽样抽取泸州市某三甲医院的5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与评价。结果问卷最终包含一般资料、护士多点执业基本知识、护士多点执业态度、护士对多点执业意愿四个部分共33个条目。根据统计分析得出护士多点执业基本知识和态度2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7、0.889,分半信度分别为0.872、0.855;问卷全体一致S-CVI(S-CVI/UA)值为0.905,各条目I-CVI值为0.8~1.0;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294%。结论自制护士多点执业知晓度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调查临床护士对多点执业的了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多点执业 知晓度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6、IL-18、CC16水平与肺功能及CAT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钟萍 范贤明 +1 位作者 蒋雪莲 黄成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547-355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6、IL-18、人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变化与肺功能及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关系。方法:检测COPD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血清IL-6、IL-18、CC16浓度,并完成肺功能检查...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6、IL-18、人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变化与肺功能及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关系。方法:检测COPD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血清IL-6、IL-18、CC16浓度,并完成肺功能检查和CAT评分问卷。在COPD组患者中,将肺功能为Ⅰ~Ⅱ级者作为A亚组,Ⅲ~Ⅳ级者作为B亚组;根据COPD组患者的CAT评分,将0≤CAT分≤20者作为C亚组.21≤CAT分≤40者作为D亚组。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血清IL-6、IL-18水平升高,而CC16水平降低(均P〈0.01)。(2)与A亚组比较,B亚组血清IL-6、IL-18水平升高,CC16水平降低(均P〈0.01)。(3)与C亚组相比,D亚组血清IL-6、IL-18水平升高(P〈0.01),CC16水平降低(P=0.08)。(4)相关性分析:COPD稳定期患者FEV1%与血清IL-6、IL-18水平呈负相关(r=-0.765,r=-0.721,P〈0.01),而与血清CC16水平呈正相关(r=0.397,P〈0.01)。COPD患者血清CC16水平与血清IL-6、IL-18浓度均呈负相关性(r=-0.221,r=-0.279,P〈0.01),CAT评分与血清IL-6、IL-18浓度呈正相关(r=0.500,r=0.533,P〈0.01)。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升高。CC16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COPD肺功能损伤.并可能与COPD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余思萍 潘碧 +1 位作者 刘秋霞 孙鸿燕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1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医务人员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维护患者权利,优化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制《"互联网+"时代医务人员行为与患者隐私调查...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医务人员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维护患者权利,优化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制《"互联网+"时代医务人员行为与患者隐私调查问卷》,采取网络问卷形式对四川、重庆等地区的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结果互联网在医务人员中使用非常普及,有37. 2%的医务人员表示曾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服务,10. 5%的医务人员曾通过网络发布患者隐私,部分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治疗、临床教学等情况下,造成患者隐私的泄露。结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有关部门应采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等措施,切实保护患者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医务人员 患者隐私 保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