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15189质量体系下主动干预对临床检验报告阅读及时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扬 李光荣 +2 位作者 刘凤 李涛 何文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54-556,共3页
目的在实验室ISO15189质量体系运行下,通过主动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检验报告在临床的阅读情况与阅读及时性。方法提取我院2020年上半年(干预前)和2021年上半年(干预后)住院患者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与电解质检验项目的审核时间与临床... 目的在实验室ISO15189质量体系运行下,通过主动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检验报告在临床的阅读情况与阅读及时性。方法提取我院2020年上半年(干预前)和2021年上半年(干预后)住院患者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与电解质检验项目的审核时间与临床第一阅读时间;统计未被阅读的报告,根据患者与项目分类计算未阅读数量的占比;有阅读记录的报告分类计算检验后TAT四分位数。其中,2020年321279例标本,2021年436082例标本。结果干预后存在未读报告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且随着患者的标本未读数量的增加,其在总体中的占比也在减少。未读标本在3项及以上的患者占比从干预前31.74%下降到3.54%。干预后未读报告数及占比均远低于干预前;同项目类别标本中,急诊标本未读的数量占比远低于平诊标本的数量占比。同项目类别中,同一时期的急诊项目的第25百分位数、中位数、第75百分位数均小于平诊项目;干预后项目的第25百分位数、中位数、第75百分位数均小于干预前项目。干预后急诊项目肝功能、肾功能与电解质检验后TAT中位数均在1 h以内,血常规检验后TAT中位数接近1 h。结论干预后效果明显,但还需持续优化处理,未阅读标本数量与检验后TAT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体系 ISO15189认可 临床第一阅读时间 检验后T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4157例不孕不育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及临床表现分析
2
作者 成洋 刘星 +4 位作者 张晖 周攀 罗庆 文霞 周家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川南地区不孕不育人群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到我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咨询的不孕不育患者4157例为研究对象,G显带检测外周染色体核型,收集患者精液常规分析数据。纳入... 目的探讨川南地区不孕不育人群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到我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咨询的不孕不育患者4157例为研究对象,G显带检测外周染色体核型,收集患者精液常规分析数据。纳入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4157例不孕不育患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收集精液常规分析结果和子宫发育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4157例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多态性239例(5.75%),染色体异常核型137例(3.30%)。染色体异常核型中包括:性染色体数目异常57例(41.61%),罗伯逊易位6例(4.38%),平衡易位32例(23.36%),染色体倒位21例(15.33%),嵌合体9例(6.57%),未知来源染色体8例(5.84%),性反转3例(2.19%),性染色体缺失1例(0.73%)。男性染色体异常核型患者中91.58%精液参数异常,多态性核型患者中55%精液异常;特纳综合征患者子宫各径(横径、纵径和前后径)线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联合临床表现分析,对不孕不育诊断及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不孕不育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无精子或少精子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坤 严一 +3 位作者 钟航 邓洁 朱喜丹 罗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对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遗传学病因诊断与分析,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对无精子或少精子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泸州地区240例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外周血... 目的对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遗传学病因诊断与分析,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对无精子或少精子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泸州地区240例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常规染色体培养G显带行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采用多重PCR技术。结果240例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中无精子症患者17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61例。单一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22.92%(55/240),包括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30例、单纯染色体结构异常21例和合并异常4例。单一Y染色体微缺失异常检出率为10.42%(25/240),其中AZFc缺失异常率最高为7.08%。采用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为30.83%(74/240),其中6例患者两项结果均异常,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较单一方法的检出率高(χ^(2)=30.24,P<0.001)。结论系统地报道了泸州地区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及类型,同时提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病因诊断、遗传咨询及生殖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染色体核型分析 Y染色体微缺失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昊 袁野 +1 位作者 任一文 周攀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3期47-49,58,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血小板生成障碍和血小板破坏增加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发病机制的可能性已经被提出,目前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体液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血小板生成障碍和血小板破坏增加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发病机制的可能性已经被提出,目前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巨核细胞数量及质量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理论被广泛提出。因为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做出早期诊断的困难性以及部分患者疾病的难治性,明确其发病机制尤为重要,有助于对患者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做出正确的医疗干预。本研究归纳了T淋巴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