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曼 黄炜 +3 位作者 伍棋 曾艳 滕方元 徐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8-505,共8页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异常死亡,将造成骨形成与骨吸收代谢失衡,进而降低骨密度和增加骨折风险。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引...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异常死亡,将造成骨形成与骨吸收代谢失衡,进而降低骨密度和增加骨折风险。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模式,细胞内二价铁离子(Fe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铁依赖性活性氧,促使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死亡。目前,铁死亡在T2D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详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铁死亡可能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铁超载和脂质过氧化等途径加速T2DOP疾病进展,本综述基于铁死亡理论进一步探讨T2DOP的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以期为T2DOP诊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策略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血糖 骨质疏松症 铁死亡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PARP-1/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晓红 徐勇 陈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5-1433,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模型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DPN大鼠坐骨神经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激活核因子-κB(poly ADP-ribose polymera...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模型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DPN大鼠坐骨神经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激活核因子-κB(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nuclear factor kappa-B,PARP/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PN模型。建模成功后,抽取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甲钴胺组,利拉鲁肽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胰岛素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利拉鲁肽治疗,共治疗8周。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测定神经反应速度,ELISA检测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RP-1、NF-κB蛋白表达,EMSA检测NF-κB转录活性。选择RSC96细胞建立高糖环境下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预测PARP-靶基因,并通过转染PARP-1进行检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治疗后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血糖显著降低,神经反应速度提高(P<0.05);大鼠实验和细胞实验显示利拉鲁肽给药后细胞炎症因子含量及PARP和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利拉鲁肽抑制了NF-κB的转录活性;PARP-1转染组炎症因子和PARP-1、NF-κ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PARP-1/NF-κB是GLP-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抗炎症作用的重要靶点。结论:利拉鲁肽可以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PARP-1和NF-κB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起到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坐骨神经损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梅 郭曼 +4 位作者 吴静 曾艳 徐慧雯 黄炜 徐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探讨在普通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 目的探讨在普通人群中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汇总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s,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项观察性研究(4项队列研究,4项横断面研究,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涉及192736名参与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DII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相关(RR=1.31,95%CI:1.16~1.48,I^(2)=0,P=0.523);此外,最高和最低(参考)类别DII间的骨折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7,95%CI:1.03~1.33,I^(2)=87%,P<0.001)。在亚组分析中,除研究设计类型(横断面研究RR=1.26,95%CI:1.09~1.46,I^(2)=22.4%,P=0.272)外,其余各亚组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促炎饮食可能与普通人群发生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有关,多吃水果和蔬菜等抗炎食物对保持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炎性反应指数 促炎饮食 骨质疏松 骨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