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探讨红景天苷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李荣军 徐春霞 +2 位作者 张庭 张志红 王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HFD)组、HFD+空白对照组、HFD+红景天苷组,每组6只,正常组小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14周...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HFD)组、HFD+空白对照组、HFD+红景天苷组,每组6只,正常组小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14周开始给予100 mg·kg^(-1)·d^(-1)红景天苷灌胃给药,22周末取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HE染色和NAFLD活动评分(NAS)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内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Sirt1、AMPKα、SREBP1的表达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HFD组小鼠肝组织存在广泛较大的脂肪滴,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升高(P<0.01),外周血AST、ALT、TG、TC、LDL-C的含量明显增高(P值均<0.05),HDL-C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内NAMPT、AMPKα、Sirt1的表达降低(P值均<0.05),SERBP1的表达增加(P<0.01)。而HFD+红景天苷组较HFD组、HFD+空白对照组肝组织空泡状脂滴分布、小叶内炎症减少,肝细胞气球样变减轻,NAS评分下降(P<0.01),外周血AST、ALT、TG、LDL-C的含量明显降低(P值均<0.05),HDL-C含量升高(P<0.05),NAMPT、AMPKα、Sirt1的表达增加(P值均<0.05),SERBP1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NAFLD的病理状态,并通过增加NAMPT、Sirt1、AMPKα的表达,减少SERBP1的表达,发挥其对NAFLD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红景天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33/ST2信号通路的茯苓多糖调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肥大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梁桐尔 刘杨洋 王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4-1329,1337,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IL-33/ST2信号通路的茯苓多糖调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肥大细胞(MC)活化的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90只,15只大鼠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低剂量组(5... 目的:探究基于IL-33/ST2信号通路的茯苓多糖调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肥大细胞(MC)活化的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90只,15只大鼠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低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300 g/kg),各组15只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治疗14 d;治疗前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学损伤(TD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病变部位炎症程度,甲苯胺蓝法检测MC形态、数目、脱颗粒率,免疫组化检测胰蛋白酶(T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33、IL-5、IL-13、IL-6、sST2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毛干枯、饮食量减少,黏膜腺体结构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MC数目、TA水平及IL-33、IL-5、IL-13、IL-6、sST2的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多糖组和SASP组大鼠饮食量增加,精神状态改善,黏膜损伤及炎症细胞减轻,MC数目、TA水平、IL-33、IL-5、IL-13、IL-6、sST2的水平显著降低,尤以茯苓多糖高剂量组和SASP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MC活化在U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茯苓多糖和SASP对UC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茯苓多糖可通过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MC活化,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结肠炎症浸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ST2信号通路 茯苓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肝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唐龙 邓永琼 +2 位作者 王鸿 张志红 李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08-3415,共8页
背景随着近年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深入研究,建立了许多非侵入性预测模型评估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以此替代肝组织活检进行肝纤维化评估和随访,但一些无创模型中所需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检测比较困难,临床使用受... 背景随着近年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深入研究,建立了许多非侵入性预测模型评估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以此替代肝组织活检进行肝纤维化评估和随访,但一些无创模型中所需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检测比较困难,临床使用受限;同时其诊断效果亦缺乏大规模临床验证。目的探讨APRI、FIB-4、Forns、HB-F、APGA、Hui 6种模型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以期选择一种诊断效能高且简单易行的模型用以临床推广。方法回顾2013年6月-2018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221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曾行肝穿刺活检,且在肝穿刺活检4周内行血常规、生化及凝血检查。肝纤维化分期参照Metavir评分标准评定,并据此分为F01组(Metavir评分为0~1分)、F23组(Metavir评分为2~3分)和F4组(Metavir评分为4分),分别为78例、98例和45例。肝显著纤维化定义为Metavir评分≥2分,肝硬化定义为Metavir评分4分。计算APRI、FIB-4、Forns、HB-F、APGA、Hui评分。分别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ULN及ALT<2倍ULN时,绘制6种模型诊断肝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三组患者6种模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模型评分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ALT≥2倍ULN时,APRI、FIB-4、Forns、HB-F、APGA、Hui诊断肝显著纤维化的AUC分别是0.836、0.738、0.807、0.836、0.912、0.819,诊断肝硬化的AUC分别是0.732、0.705、0.789、0.784、0.811、0.863。ALT<2倍ULN时,APRI、FIB-4、Forns、HBF、APGA、Hui诊断肝显著纤维化的AUC分别是0.790、0.811、0.825、0.768、0.820、0.787,诊断肝硬化的AUC分别是0.815、0.872、0.892、0.857、0.863、0.881。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955分时,4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55分,其中39例Metavir评分≥2分;当截断值>1.005分时,3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005分,Metavir评分均≥2分。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955分,4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55分,其中13例Metavir评分=4分;当截断值>1.265分时,7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265分,其中6例Metavir评分=4分。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815分时,132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55分,其中93例Metavir评分≥2分;当截断值>1.005分时,47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005分,其中45例Metavir评分≥2分。APGA对ALT<2倍ULN患者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0.935分,70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0.935分,其中28例Metavir评分=4分;当截断值>1.155分时,16例患者的APGA评分高于1.155分,其中13例Metavir评分=4分。结论 APGA无创肝纤维化模型无论在ALT≥2倍ULN或ALT<2倍ULN时,对慢性乙肝患者肝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该模型涉及的指标简单易得,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生物学标记 诊断 纤维化 无创肝纤维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相关lncRNA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免疫浸润和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扈星 扈亮 +2 位作者 余亭 王茜 张志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48,共12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铁死亡相关的lncRNA,并探讨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ccRCC患者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cc RCC的转录本数据和临床数据,利用单...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铁死亡相关的lncRNA,并探讨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ccRCC患者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cc RCC的转录本数据和临床数据,利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及相关性分析获得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特征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软件分析铁死亡相关lncRNA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构建铁死亡相关RNA网络,并通过qPCR验证中国人ccRCC组织和癌旁组织(取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03月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8例标本)中关键lncRNA的表达。结果:Kaplan-Meier分析表明,铁死亡评分高的患者总OS率低于铁死亡评分低的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11个ccRCC铁死亡相关lncRNA可评估患者预后,并构建ccRCC患者1、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表明,铁死亡相关lncRNA与ccRCC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其中LINC01871、PRKAR1B-AS1和CYTOR是调节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键lncRNA。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表明,高风险患者对甲氨蝶呤、紫杉醇、顺铂和多柔比星更为敏感。构建的包含3个lncRNA、15个miRNA和15个mRNA的RNA网络中,验证实验显示LINC01871、LINC00472和CYTOR在ccRCC组织中显著上调。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11个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证明其与ccRCC组织免疫细胞浸润、化疗药物敏感性和患者预后相关,为探索ccRCC铁死亡相关lncRNA标志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铁死亡 lncRNA 标志物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miRNA let-7i-5p通过透明质酸结合蛋白4调控769-P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扈星 刘玉洁 张志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 let-7i-5p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RCC细胞769-P的增殖、迁移、侵袭和透明质酸结合蛋白4(hyaluronan-binding protein 4,H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 RCC数据库及GEO数据库对le... 目的:探讨miRNA let-7i-5p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RCC细胞769-P的增殖、迁移、侵袭和透明质酸结合蛋白4(hyaluronan-binding protein 4,H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 RCC数据库及GEO数据库对let-7i-5p在R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meta分析。体外常规培养人RCC细胞769-P并对其进行转染,根据转染物不同分为过表达组(转染let-7i-5p模拟物)、抑制组(转染let-7i-5p抑制物)和对照组(转染NC序列)。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WB法检测let-7i-5p对769-P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穿膜侵袭细胞数及HABP4表达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et-7i-5p与HABP4 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分析TCGA RCC数据库及5个GEO数据集(GSE23085、GSE47582、GSE95385、GSE16441和GSE71302)中数据结果显示,let-7i-5p在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在24、48及72 h时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而抑制组显著降低(均P<0.01);过表达组的划痕愈合率[(37.276±2.058)%vs(15.663±2.949)%,P<0.01]和穿膜侵袭细胞数[(377.000±34.044)vs(255.667±25.384)个,P<0.01]均显著升高,而抑制组的划痕愈合率[(8.791±2.568)%vs(15.663±2.949)%,P<0.05]和穿膜侵袭细胞数[(170.333±14.978)vs(255.667±25.384)个,P<0.01]均显著降低。在野生型HABP4-3’URT质粒组中,过表达let-7i-5p可显著抑制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而在突变型HABP4-3’URT质粒组中,过表达let-7i-5p对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NS,P>0.05)。WB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的HABP4和E-cadherin的水平均降低(均P<0.01)、CDK2的水平升高(P<0.01),而抑制组则相反(均P<0.01)。结论:Let-7i-5p在RC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通过靶向HABP4基因来促进769-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微小RNA let-7i-5p 769-P细胞 透明质酸结合蛋白4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
6
作者 邱瑾 韩丽英 +2 位作者 邢宏运 高坤丽 卞铁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重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