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Hmga1过表达慢病毒调节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1
作者 章跃 李忠 +1 位作者 叶里子 王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AT Hook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1,Hmga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构建Hmga1过表达慢病毒(...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AT Hook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1,Hmga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构建Hmga1过表达慢病毒(lentiviral vector,LV)转染大鼠BMSC,联合Wnt通路抑制剂Dickkopf-1(DKK1)干预,采用qRT-PCR、Western blo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分析成骨分化相关指标;建立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通过骨髓腔注射Hmga1过表达慢病毒(Hmga1-LV),利用显微CT、组织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评估骨微结构及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BMSC成骨分化过程中Hmga1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而OVX大鼠骨组织中Hmga1表达显著降低。过表达Hmga1可显著增强BMSC的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并上调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的表达,该效应被DKK1部分逆转。Hmga1过表达通过促进β-catenin核转位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体内实验显示,Hmga1-LV治疗显著改善OVX大鼠骨小梁厚度(Tb.Th)及骨体积分数(BV/TV),并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但对破骨细胞分化无显著影响。结论Hmga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成骨分化,逆转OVX诱导的骨质流失,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a1过表达慢病毒 BMSC 成骨分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曾信豪 谢东可 +2 位作者 郑皓 徐沛 王小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分析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出生7 d的健康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嘧啶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 目的分析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出生7 d的健康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嘧啶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NEC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80 mg/kg苦杏仁苷,柳氮磺嘧啶组给予300 mg/kg柳氮磺嘧啶,连续给药5 d。末次干预12 h后,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取小肠回盲部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通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SOD、MDA、GSH-Px水平以及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柳氮磺嘧啶组大鼠体重显著上升,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TNF-α、IL-6、IL-1β、SOD、MDA、GSH-Px水平、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杏仁苷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肠组织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肠组织细胞凋亡率,但具体的反应机制尚不够明确,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小肠结肠炎 大鼠 氧化应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O1对神经母细胞瘤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霞 刘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345-3350,共6页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FoxO1在神经母细胞瘤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转染构建FoxO1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细胞系;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使用蛋白免疫印...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FoxO1在神经母细胞瘤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转染构建FoxO1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细胞系;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FoxO1、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ZEB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应用qRT-PCR检测FoxO1和ZEB2的mRNA水平改变。结果成功构建FoxO1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细胞系;FoxO1稳定过表达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发生间质-上皮转化,E-cadherin蛋白水平上调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下调;FoxO1稳定敲低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cadherin蛋白水平下调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上调;FoxO1抑制ZEB2蛋白和mRNA水平,ZEB2敲低后FoxO1调节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减弱。结论转录因子FoxO1通过下调ZEB2表达水平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1 神经母细胞瘤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在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曾信豪 张馨丹 刘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在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近3年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16岁,平均9.1岁,均有...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在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近3年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16岁,平均9.1岁,均有腹部外伤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入院CT均提示有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排除消化道穿孔及活动性出血后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预防感染、补液、营养支持,部分淀粉酶升高患者给予生长抑素等对症处理,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知网、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7例给予保守治疗获得治愈,胃肠减压量在确诊后3~5天达到高峰,在确诊后4~18天开始减少,恢复饮食时间为确诊后8~26天,平均15.2天,部分患者应用静脉营养约10天后肝肾功能检查提示肝酶学指标及胆红素轻度升高,予以保肝药物治疗及恢复饮食后逐渐降至正常,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异常,1例保守治疗3周(包括院外治疗1周)后症状无缓解,复查CT提示血肿大小无变化,给予经腹腔血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后获得痊愈,随访2年,因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住院一次,经保守治疗痊愈。通过文献检索到31篇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相关文献,结合本组8例,共339例,其中手术治疗189例,手术时间为确诊后1~30天;保守治疗150例,保守治疗时间7~29天。结论诊断明确的十二指肠血肿在排除活动性出血及穿孔后,经过抗休克、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应首选保守治疗,观察记录胃肠减压量和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若胃肠减压液的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淡,保守时间可延长至3周或更长;若保守治疗超过3周梗阻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此时血肿部位多已液化,可选择行手术治疗或经皮血肿引流术,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十二指肠/损伤 血肿/治疗 肠梗阻/治疗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