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后路椎弓根固定系统轴向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成 王冠 +3 位作者 刘晋珲 段可 鲁晓波 鲁梦婕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脊柱后路椎弓根固定系统轴向力学性能的因素。方法建立脊柱后路椎弓根固定系统轴向力学性能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参考标准YY/T 0961-2014,采用Instron E3000和Instron E10000力学试验机对JHL-Ⅰ型多轴组件、JHL-Ⅰ型... 目的分析影响脊柱后路椎弓根固定系统轴向力学性能的因素。方法建立脊柱后路椎弓根固定系统轴向力学性能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参考标准YY/T 0961-2014,采用Instron E3000和Instron E10000力学试验机对JHL-Ⅰ型多轴组件、JHL-Ⅰ型单轴组件、JHL-Ⅴ型多轴组件和JHL-Ⅴ型单轴组件进行轴向顶出力测试和轴向夹紧扭矩测试。结果组件单轴椎体钉系统的顶出刚度明显高于多轴椎体钉系统;组件JHL-Ⅴ型椎体钉系统扭转刚度略高于JHL-Ⅰ型椎体钉系统。影响椎弓根系统轴顶出力的主要因素是锁紧螺栓的型号、尺寸以及锁紧力矩;影响椎弓根系统轴向力矩的主要因素是锁紧螺栓尺寸和连接棒的直径;可通过增加连接棒直径、增加各个连接元件间的摩擦系数、增加锁紧螺栓中径的措施来提高椎弓根系统的轴向力学性能。结论研究结果为优化改进脊柱后路椎弓根固定系统的轴向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椎弓根固定系统 轴向顶出力 轴向夹紧力矩 组件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兰浩淼 张立 +2 位作者 毛雨 谢林浚 车红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将C57BL/6和KM小鼠甲状腺通过两种不同术式全切后,验证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同时比较不同术式造模的成功率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和KM小鼠进行结扎法(术式Ⅰ)和止血法(术式Ⅱ)进行甲状腺全切操作,并记录操作详细过... 目的将C57BL/6和KM小鼠甲状腺通过两种不同术式全切后,验证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同时比较不同术式造模的成功率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和KM小鼠进行结扎法(术式Ⅰ)和止血法(术式Ⅱ)进行甲状腺全切操作,并记录操作详细过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比术前及术后小鼠的血清TT3、TT4及TSH水平、体重及颈部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验证模型。结果两种术式均造成两种属模型组小鼠血清TT3、TT4降低(P<0.05),TSH升高(P<0.001)。术式Ⅰ组和术式Ⅱ组小鼠术后28 d内存活率分别为C57BL/6小鼠:40%和60%;KM小鼠:50%和40%。两种属手术组小鼠术后体重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两种属小鼠颈部切取组织为甲状腺组织,且离体后甲状腺后背膜完整。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造成两种属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需要熟悉小鼠甲状腺及周围组织解剖关系,提高操作熟练度,预防术后低钙及感染从而提高造模后小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小鼠 甲状腺全切 造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骶髂拉力钉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成 卓川川 +5 位作者 王冠 李文 段可 李忠 鲁晓波 卓乃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螺旋刀片结构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临床中常用的骶髂经皮拉力钉作为对照。使用聚氨酯材料模拟松质骨,利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试对比抗拔出性能。然后使用骨盆标本,以正常骨盆、单侧骶髂关节损伤骨盆...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螺旋刀片结构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临床中常用的骶髂经皮拉力钉作为对照。使用聚氨酯材料模拟松质骨,利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试对比抗拔出性能。然后使用骨盆标本,以正常骨盆、单侧骶髂关节损伤骨盆、骶髂经皮拉力钉-单钉修复、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骶髂关节损伤为对照,分析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正常站立姿态骶髂关节损伤的静态刚度和动态稳定性。结果新型骶髂拉力钉组拉力钉拔出后的聚氨酯材料破坏更小。新型骶髂拉力钉抗拔出的有效把持位移显著大于骶髂经皮拉力钉(P<0.05)。但骶髂经皮拉力的最大抗拔出力显著大于新型骶髂拉力钉(P<0.05)。骶髂关节损伤修复后,采用1枚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刚度显著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P<0.05)。骶髂关节损伤组的位移振幅最大,其次为正常组;其余组别的位移振幅较为接近,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的动态稳定性最优,略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骶髂关节损伤组的稳定性最差。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有效修复骶髂关节损伤。结论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更有效地把持松质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经皮拉力钉 松质骨 骶髂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自攻骨钉力学方程验证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成 刘晋珲 +1 位作者 鲁梦婕 鲁晓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验证推导的骨钉力学性能公式有效性,分析骨钉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骨钉-聚氨酯泡沫块的物理模型,推导骨钉自攻性能和拔出性能的计算公式;用聚氨酯泡沫块模拟人骨,参考ASTM F543-07金属医用骨钉标准规范,用Instron E300... 目的验证推导的骨钉力学性能公式有效性,分析骨钉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骨钉-聚氨酯泡沫块的物理模型,推导骨钉自攻性能和拔出性能的计算公式;用聚氨酯泡沫块模拟人骨,参考ASTM F543-07金属医用骨钉标准规范,用Instron E3000力学试验机对抽选的锥形头浅螺纹锁定接骨螺钉(head shallow thread locking bone screw,HAZ)、锥形头深螺纹锁定接骨螺钉(head deep thread locking bone screw,HBZ)不同直径的自攻骨钉进行试验验证,分别测出5组骨钉的自攻力、自攻力矩和拔出力数据。结果除个别误差较大的点外,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一致;两者平均误差为11.02%,总体来说理论计算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骨钉越粗或者牙高越高,所需的自攻力和拔出力越大。结论研究结果为骨钉力学性能的判断提供计算依据,并为后续骨钉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钉 物理模型 自攻力 抗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珂 徐尧阳 +13 位作者 郭露 何坤 黄伟洪 李雪婷 温连彬 宋宴琼 朱晓宁 陈兰 李波 徐科 顾涛 刘妍琳 李琪 韩云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5-870,共6页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106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接受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71例(联合组),接受单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106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接受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71例(联合组),接受单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5例(对照组)。按1∶1比例应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分析2组患者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成功匹配32对患者。PSM前,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组的OS和PFS均高于单独卡瑞利珠单抗组(20.2个月比10.7个月,P=0.001;8.2个月比5.2个月,P=0.002)。PSM后,联合治疗组OS和PFS仍优于对照组(19.6个月比10.7个月,P=0.043;7.7个月比5.2个月,P=0.013)。PSM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单药卡瑞利珠单抗(P=0.006)和Child B级(P=0.027)是患者预后较差的影响因素,而PSM后的多因素分析并未发现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2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比单药卡瑞利珠单抗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并且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倾向性得分匹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卡瑞利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交锁髓内钉对尺骨鹰嘴横形骨折固定的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覃小帅 高云 +6 位作者 王冠 许玉林 刘晋珲 葛建华 段可 鲁晓波 梁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8-623,共6页
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对尺骨鹰嘴横形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收集9对新鲜尺骨标本,建立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分别利用克氏针张力带、交锁髓内钉修复骨折;分别模拟肘关节屈曲30°、45°和60°下,在肱三头肌腱处施加幅值25 N、均... 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对尺骨鹰嘴横形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收集9对新鲜尺骨标本,建立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模型,分别利用克氏针张力带、交锁髓内钉修复骨折;分别模拟肘关节屈曲30°、45°和60°下,在肱三头肌腱处施加幅值25 N、均值45 N和频率0.5 Hz循环动态拉力载荷,记录标本在300个循环周期下的骨折位移。结果屈曲30°时,交锁髓内钉组、克氏针张力带组骨折位移分别为(1.831±0.333)、(3.723±2.390)mm(P=0.024);屈曲45°时,交锁髓内钉组、克氏针张力带组骨折位移为分别(1.167±0.374)、(2.455±0.609)mm(P=0);屈曲60°时,交锁髓内钉组、克氏针张力带组骨折位移分别为(1.407±0.342)、(3.112±1.025)mm(P=0)。交锁髓内钉修复的骨折位移更小。结论交锁髓内钉的力学性能优于克氏针张力带,交锁髓内钉固定尺骨鹰嘴横形骨折更稳定、更牢固;且利用操作工具安装交锁髓内钉,手术更精准、快捷,手术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 横形骨折 交锁髓内钉 克氏针张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新型微动弹性植入物背伸位力学分析
7
作者 梁成 李春艳 +4 位作者 张瀚文 薛建强 段可 王冠 鲁晓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6-261,共6页
目的研究下胫腓联合新型微动弹性植入物背伸位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仿真和实验结合的方式。利用Mimics和CT数据建立踝关节背伸位正常模型、骨钉修复模型和微动弹性植入物修复模型,并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Instron E1000... 目的研究下胫腓联合新型微动弹性植入物背伸位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仿真和实验结合的方式。利用Mimics和CT数据建立踝关节背伸位正常模型、骨钉修复模型和微动弹性植入物修复模型,并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Instron E10000力学实验机对下肢标本进行力学实验,分别测5组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背伸位微动弹性植入物修复和正常模型的各项力学性能都更接近,但微动弹性植入物的应力大于骨钉应力。双尾分布的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结果表明,微动弹性修复模型和正常模型的反抗扭矩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背伸位,下胫腓联合微动弹性植入物修复力学性能优于骨钉修复;微动弹性植入物还有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背伸 弹性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