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肝脏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霞 朱晓宁 +4 位作者 张玉蓉 尹玥 彭孟云 郑丁 汪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76,共4页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一种细胞信号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其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SOCS1在自身免疫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简述其在肝脏炎症性疾病...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一种细胞信号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其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SOCS1在自身免疫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简述其在肝脏炎症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表明SOCS1在炎症反应中的异常表达与细胞因子受体、Toll样受体和激素受体信号的调控有关,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因此SOCS1作为肝脏炎症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手段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和枢消积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干佳岑 彭孟云 +2 位作者 蒲清荣 王晓栋 汪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00-2406,共7页
目的探究和枢消积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枢消积方低、中、高剂量组(1.625、3.25、6.5g/kg),秋水仙碱组(0.12mg/kg),每组8只,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6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6周;另取8只... 目的探究和枢消积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枢消积方低、中、高剂量组(1.625、3.25、6.5g/kg),秋水仙碱组(0.12mg/kg),每组8只,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6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6周;另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1mL/100g)干预6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枢消积方防治肝纤维化相关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ELISA、RT-qPCR、Westernblot法对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血清ALT、AST、TBIL、ALP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水平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组织炎症及胶原沉积均改善,血清ALT、AST、TBIL、ALP水平降低(P<0.01),和枢消积方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降低(P<0.05)。网络药理学显示,和枢消积方防治肝纤维化核心靶点主要为Akt1、TP53、VEGFA、IL-1β,可通过调控PI3K/Akt、TNF-α、IL-17等通路发挥改善肝纤维化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I3K、AktmRNA表达,TNF-α、IL-1β、IL-6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和枢消积方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组织PI3K、AktmRNA表达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肝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和枢消积方可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改善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枢消积方 肝纤维化 PI3K/AKT信号通路 炎症 和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热消融术后并发膈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玉蓉 王晓栋 +1 位作者 朱晓宁 汪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39-2942,共4页
包括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的热消融术是目前原发性肝癌局部治疗的常用手段,疗效明确,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膈疝是其较罕见的并发症,但近年来亦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回顾了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热消融治疗后并发膈疝的病例,并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 包括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的热消融术是目前原发性肝癌局部治疗的常用手段,疗效明确,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膈疝是其较罕见的并发症,但近年来亦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回顾了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热消融治疗后并发膈疝的病例,并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诊治及预防策略等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加强临床工作者对原发性肝癌热消融术后并发膈疝的临床认识,达到术前预防、迅速诊断干预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消融技术 横膈 创伤性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仁活血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孟云 陈然 +1 位作者 朱晓宁 汪静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1-636,共6页
目的观察参仁活血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仁活血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参仁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1 mL/kg腹腔... 目的观察参仁活血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仁活血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参仁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及参仁活血颗粒各组予以40%四氯化碳0.2 mL/100 g腹腔注射,2次/周,连续8周,于第4周起分别予以参仁活血颗粒,低剂量组每日1.575 g/(kg·bw)、中剂量组每日3.15 g/(kg·bw)、高剂量组每日6.3 g/(kg·bw)剂量灌胃,连续4周,于第8周牺牲大鼠。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明显增多,形成大小不一的假小叶;而参仁活血颗粒各剂量组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以参仁活血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显著。②模型组大鼠肝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Smad 3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参仁活血颗粒各剂量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Smad3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Smad7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以参仁活血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好(P<0.05)。结论参仁活血颗粒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从而减少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合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参仁活血颗粒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苏珂 徐尧阳 +13 位作者 郭露 何坤 黄伟洪 李雪婷 温连彬 宋宴琼 朱晓宁 陈兰 李波 徐科 顾涛 刘妍琳 李琪 韩云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5-870,共6页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106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接受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71例(联合组),接受单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106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接受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71例(联合组),接受单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5例(对照组)。按1∶1比例应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分析2组患者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成功匹配32对患者。PSM前,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组的OS和PFS均高于单独卡瑞利珠单抗组(20.2个月比10.7个月,P=0.001;8.2个月比5.2个月,P=0.002)。PSM后,联合治疗组OS和PFS仍优于对照组(19.6个月比10.7个月,P=0.043;7.7个月比5.2个月,P=0.013)。PSM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单药卡瑞利珠单抗(P=0.006)和Child B级(P=0.027)是患者预后较差的影响因素,而PSM后的多因素分析并未发现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2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比单药卡瑞利珠单抗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并且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倾向性得分匹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卡瑞利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微波消融术后迟发性膈疝1例报告
6
作者 王晓栋 张玉蓉 +2 位作者 朱晓宁 郑丁 汪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75-1877,共3页
微波消融(MWA)已成为目前早期或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膈疝是其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现将1例高龄肝细胞癌(HCC)患者经MWA术后并发迟发性膈疝,腹腔镜下行右侧膈疝回纳及膈肌修补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的病例报道如下。1... 微波消融(MWA)已成为目前早期或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膈疝是其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现将1例高龄肝细胞癌(HCC)患者经MWA术后并发迟发性膈疝,腹腔镜下行右侧膈疝回纳及膈肌修补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的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0岁,2018年5月14日因“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4年余,肝区占位3个月”入本院,3个月前门诊MRI检查发现肝右后叶S5与S8交界处占位(图1a),诊断为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横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