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定量分析预测肺部肿瘤性磨玻璃结节病理侵袭性的价值 被引量:35
1
作者 代平 何其舟 +3 位作者 王思凯 刘姝兰 宋杨 王洪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预测肺部肿瘤性磨玻璃结节病理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证实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依据病理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浸润前病变组(32例)、微浸润腺癌组(29例)与浸润性腺癌组(36例);采用肺结节分析软件进行定...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预测肺部肿瘤性磨玻璃结节病理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证实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依据病理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浸润前病变组(32例)、微浸润腺癌组(29例)与浸润性腺癌组(36例);采用肺结节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自动计算肺结节的最大横截面长径、面积、体积和密度(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分析上述定量指标与3组病理类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绘制风险指数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最大横截面长径、面积、体积、最小CT值与3组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CT值、最大CT值与3组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病理类型的最大CT值分别为(142.19±133.12)、(180.72±90.51)和(260.17±134.62)HU;3组病理类型的平均CT值分别为-642.50(-693.50,-593.50)、-530.00(-567.00,-519.50)、-324.50(-393.75,-190.25);平均CT值鉴别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组(微浸润+浸润性)的最佳临界值为-557HU,诊断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93.7%;平均CT值鉴别微浸润与浸润性腺癌组的最佳临界值为-484HU,诊断浸润性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96.6%。结论:定量分析指标中的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对磨玻璃结节的病理侵袭性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评价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腔类肺癌MSCT征象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代平 刘勇 +2 位作者 何其舟 杨彬 高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究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与不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提高诊断率及病理基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及病理特征,均为腺癌,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原位癌组、微浸润腺癌组及浸润性腺癌组,有随... 目的:探究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与不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提高诊断率及病理基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及病理特征,均为腺癌,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原位癌组、微浸润腺癌组及浸润性腺癌组,有随访病例评价CT变化特点。结果:50例均为周围型肺癌,CT征象比例>50%的有:类圆形或圆形(84%)、磨玻璃征(58%)、蜂窝征(64%)、分叶征(60%)、囊壁薄(82%)、血管集束征(50%)、形态学Ⅳ型(58%)。原位癌组13例,微浸润腺癌组15例,浸润性腺癌组22例。磨玻璃征、分叶征、毛刺征、腔内分隔、壁结节及血管穿行征与三组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例有变化。结论:囊腔类肺癌以腺癌多见,MSCT征象有特殊性且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囊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震宇 胡华 +1 位作者 刘勇 甘中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DWI 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接受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均经Ki-67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镜下癌细胞及间质的分化程度进行Gleason评分,将其分别纳入... 目的探讨DWI 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接受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均经Ki-67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镜下癌细胞及间质的分化程度进行Gleason评分,将其分别纳入高分化组(<7分,n=17)、中分化组(7~8分,n=23)或低分化组(>8分,n=19)。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分析病灶ADC值与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59例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为(0.98±0.19)×10^(-3 )mm^2/s,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ADC值分别为(1.14±0.17)×10^(-3 )mm^2/s、(1.05±0.17)×10^(-3 )mm^2/s和(0.88±0.24)×10^(-3 )mm^2/s,总体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Ki-67和P53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_s=-0.611、-0.491、-0.511,P=0.019、0.016、0.021)。结论前列腺癌ADC值分别与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通过ADC值可初步评价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细胞分化、增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表观扩散系数 GLEASON评分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PBP4基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丹 段怡 +1 位作者 周晓青 杨志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稳定下调GTPBP4基因对HCT116细胞增殖及体外克隆形成能力、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CT116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及阴性对照,实验组(shGTPBP4)稳定转染LV-GTPBP4-RNA...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稳定下调GTPBP4基因对HCT116细胞增殖及体外克隆形成能力、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CT116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及阴性对照,实验组(shGTPBP4)稳定转染LV-GTPBP4-RNAi慢病毒,阴性对照组(shControl)稳定转染含CON007阴性对照序列慢病毒。嘌呤霉素法筛选稳定细胞株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内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相关蛋白c-Jun、Cyclin D1、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及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减弱(P<0.05),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减弱(P<0.01),同时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c-Jun、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实验组表达降低,而Bax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沉默GTPBP4基因后,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裸鼠成瘤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原癌基因c-Jun相关通路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移植瘤 GTPBP4 C-JUN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