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青少年医疗过渡准备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
作者 钟汶汐 张曦 +4 位作者 唐建 马李 程静 任建兰 陈燕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45,共6页
目的总结10~24岁HIV/AIDS青少年从儿童至成人医疗过渡准备期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政策制定者、临床医护人员及照护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关于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管理的文献,检索时... 目的总结10~24岁HIV/AIDS青少年从儿童至成人医疗过渡准备期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政策制定者、临床医护人员及照护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关于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对选定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整合证据条目,评定证据等级。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从过渡准备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家庭参与、跨学科支持)、社区资源融合(友好服务、医疗保险、职业发展)、医疗系统协同(信息共享、连贯服务、过渡框架)、个体发展支持(自我管理、心理关怀)和过渡执行动态(共同决策、持续评估)5个维度13个类别汇总出3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的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管理的证据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助于提升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青少年 过渡准备 医疗过渡 过渡期护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9b-5p靶向FGFR3对紫杉醇诱导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聪 徐力 +2 位作者 曾文玉 辜文艳 刘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7-743,共7页
目的:探讨miR-99b-5p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空白组(blank)、紫杉醇模型组(modle)、agomiR-99b-5p治疗组和agomiR-NC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 目的:探讨miR-99b-5p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空白组(blank)、紫杉醇模型组(modle)、agomiR-99b-5p治疗组和agomiR-NC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共4次)的方法制备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RT-qPCR检测miR-99b-5p的表达,判断agomiR-99b-5p的激活作用和背根神经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99b-5p对FGFR3的靶向作用。结果:agomiR-99b-5p能显著增加大鼠背根神经节miR-99b-5p的含量,降低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MWT和TWL,同时也能显著下调背根神经节的炎症因子水平。荧光素酶结果表明相对于NC模拟物(mimic)组,miR-99b-5p mimic能够抑制FGFR3的表达。结论:miR-99b-5p能够影响FGFR3的表达,进而抑制背根神经节炎症因子的含量,达到降低紫杉醇诱导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慢性神经痛 miR-99b-5p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R-206表达差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英 张渝俊 +1 位作者 綦欣竹 刘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疼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 RNA-206的表达水平改变,探索mi RNA-206在慢性疼痛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符合慢性疼痛患者(n=30)与年龄、性别比例相一致的健康成... 目的:观察慢性疼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 RNA-206的表达水平改变,探索mi RNA-206在慢性疼痛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符合慢性疼痛患者(n=30)与年龄、性别比例相一致的健康成人(n=30)进行比较。慢性疼痛患者组于治疗前后分两次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自评抑郁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mi RNA-206表达水平。对照组仅检测血浆中mi RNA-206的表达水平。结果:(1)慢性疼痛患者组较对照组血浆mi RNA-206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2)慢性疼痛患者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mi RNA-206的相对表达量、VAS、SDS及SF-MPQ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mi RNA-206在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可能作为慢性疼痛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06 慢性疼痛 VAS SDS SF-MP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仙通络胶囊联合温通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力 李永琳 +5 位作者 韩聪 张英 涂婷 高源 李群 刘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考察灵仙通络胶囊联合温通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温通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灵仙通络胶囊,疗程30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 目的考察灵仙通络胶囊联合温通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温通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灵仙通络胶囊,疗程30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腰椎功能指标(ODI指数评分、JOA评分)、VAS评分、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ODI指数评分、VAS评分、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0.05),JOA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仙通络胶囊联合温通针法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仙通络胶囊 温通针法 常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椎间盘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廖瑶 涂婷 +2 位作者 曾惜羽 陈秋红 袁瑶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0-764,共5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大鼠椎间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瑞芬太尼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针刺纤维环法构建IDD模型...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大鼠椎间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瑞芬太尼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针刺纤维环法构建IDD模型;瑞芬太尼低、中、高剂量组于造模后以0.2、0.6、1.2μg/(kg·min)经大鼠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30 min,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protease-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髓核缩小,纤维环排列紊乱,髓核细胞数量减少;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5);椎间盘组织PGC-1ɑ、TFA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1、GSDMD、NLRP3、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芬太尼中、高剂量组纤维环排列紊乱明显改善,髓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P<0.05);椎间盘组织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aspase-1、GSDMD、NLRP3、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改善IDD模型大鼠椎间盘退变,其机制与抑制椎间盘炎症反应、细胞焦亡,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瑞芬太尼 炎症 细胞焦亡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