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1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生成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谭晓勇 方丹 +1 位作者 吴剑波 罗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99-2304,共6页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内衬,一方面参与构成血管的通透性屏障,调节液体、气体及生物大分子物质的选择性通透;另一方面可分泌大量血管活性因子,参与对凝血与抗凝功能、纤溶系统和炎症发生发展等的调控,与血管功能和循环系统的稳定密切...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内衬,一方面参与构成血管的通透性屏障,调节液体、气体及生物大分子物质的选择性通透;另一方面可分泌大量血管活性因子,参与对凝血与抗凝功能、纤溶系统和炎症发生发展等的调控,与血管功能和循环系统的稳定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激活是血管生成的先决条件^([1])。血管内皮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增殖迁移,为血管管腔形成提供内皮细胞数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正常化微小RNA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美萍 谭宏伟 +1 位作者 黄家虎 罗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9-843,共5页
血管稳态失衡与血管重构是肿瘤血管病变的关键。肿瘤血管正常化是对传统肿瘤抗血管修复的全新阐述,可有效改善血管异常造成的化疗耐药和局部乏氧诱导的放疗耐受,从而提高综合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血管渗漏致使肿瘤细胞溢出进而逃过抗肿... 血管稳态失衡与血管重构是肿瘤血管病变的关键。肿瘤血管正常化是对传统肿瘤抗血管修复的全新阐述,可有效改善血管异常造成的化疗耐药和局部乏氧诱导的放疗耐受,从而提高综合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血管渗漏致使肿瘤细胞溢出进而逃过抗肿瘤免疫监视。另外,低氧分压造成的肿瘤缺氧微环境能够进一步提高免疫耐受,从而消除肿瘤免疫,提示恢复肿瘤氧含量、修复异常血管联合化学疗法是未来抗肿瘤治疗的新希望。最近研究发现部分血管功能相关miRNAs参与调节肿瘤免疫和肿瘤转移。据此,本文综述了miRNA调节异常血管发生和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以及肿瘤血管正常化过程关键miRNA靶点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缺氧 血管发生 肿瘤 肿瘤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调控细胞自噬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金香 高小俊 罗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9-1516,共8页
幽门螺旋杆菌在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常诱导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并且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1-2]。深入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机制和致病机理及其对宿主的保护免疫反应的逃避效应,对于疾病的预防... 幽门螺旋杆菌在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常诱导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并且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1-2]。深入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机制和致病机理及其对宿主的保护免疫反应的逃避效应,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自噬作为细胞程序化死亡方式之一,其过程主要经历吞噬泡的形成、自噬小体的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细胞内容物的降解,其实质是溶酶体依赖的蛋白质降解途径[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自噬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患者循环miR-103b表达、临床意义及靶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宇霖 方丹 +3 位作者 刘钰熙 贺朝晖 吴剑波 罗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3-670,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循环血清中微小RNA(miR)-103b的表达变化与临床意义,并分析其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功能。方法:收集糖尿病前期患者(n=48)、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n=47)及正常健康人群(n=50)的血清标本,用real-time PCR检测各血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循环血清中微小RNA(miR)-103b的表达变化与临床意义,并分析其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功能。方法:收集糖尿病前期患者(n=48)、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n=47)及正常健康人群(n=50)的血清标本,用real-time PCR检测各血清样本中miR-103b的表达水平,并比较3组miR-103b表达水平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率及特异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hsa-miR-103b的特征、进化保守性、靶基因功能以及GO信号通路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循环血清中miR-103b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清中miR-103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877,提示miR-103b是糖尿病前期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标志物。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sa-miR-103b定位于人染色体5q34,并在10个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靶基因预测共获得53个潜在的功能性靶向基因。进一步应用DAVID数据库和GO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类,结果显示miR-103b靶基因功能主要涉及蛋白质氨基酸的磷酸化、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调控和DNA依赖的转录调节,参与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凋亡,调节功能蛋白结合并与PIP3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这些功能因子主要富集于MAPK、Wnt、胰岛素和Ras等信号通路,少量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和脂肪酸代谢等生理过程。结论: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清中低水平miR-103b可能是潜在的2型糖尿病早期超前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3b 糖尿病前期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幼虫血细胞密度变化成因及血细胞密度与耐高温性的关系
5
作者 李田 刘昊宇 +6 位作者 王隔敏 李亚腾 余华献 严东生 郭雨 张太云 陈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43,共14页
【目的】血细胞是昆虫血淋巴免疫的主导者。调查家蚕Bombyx mori幼虫血细胞密度变化和成因、血细胞密度与家蚕抗性的关系,是研究家蚕血细胞相关的免疫调控和抗性育种的重要组成。【方法】用细胞计数板统计家蚕品种大造不同龄期(4龄第1-... 【目的】血细胞是昆虫血淋巴免疫的主导者。调查家蚕Bombyx mori幼虫血细胞密度变化和成因、血细胞密度与家蚕抗性的关系,是研究家蚕血细胞相关的免疫调控和抗性育种的重要组成。【方法】用细胞计数板统计家蚕品种大造不同龄期(4龄第1-4天、5龄第1-8天和上蔟期)幼虫10μL血淋巴中的血细胞数目并计算血细胞密度,利用ImageJ软件估算横截面成像图面积来代表造血器官相对体积;用细胞计数板统计不同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和湘辉)5龄第1天幼虫血淋巴中的血细胞数目;用qRT-PCR分析皓月和两广二号5龄第1天幼虫血淋巴中造血调控因子基因BmBCFI,BmUsh,BmGATA和BmLz的相对表达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侵染大造5龄第1和3天幼虫不同时间后,用细胞计数板统计血淋巴中血细胞数目,用qRT-PCR检测血淋巴中上述造血调控因子基因的表达量;BmBCFI,BmUsh和BmLz被RNAi干扰不同时间后,qRT-PCR检测大造5龄幼虫血淋巴中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BmBCFI,BmUsh和BmLz被RNAi干扰48 h后大肠杆菌侵染6 h时用qRT-PCR检测大造5龄幼虫血淋巴中靶基因和免疫相关基因BmRelish,BmCactus,BmSpzl,BmPGRP-LE的相对表达量,用细胞计数板统计血淋巴中不同类型血细胞数目;35℃高温饲养12个实用家蚕品种5龄幼虫,分析血细胞数目和生存力之间的关联性。【结果】4龄期大造幼虫血细胞数目随生长逐渐上升,到5龄第1天达到顶峰,5龄第2天开始下降,直至上蔟期出现小幅升高;造血器官在5龄前中期随幼虫生长逐渐增大,5龄第6天体积达到最大,随后显著变小直至完全解离,其大小变化与血细胞数目变化时间和趋势不一致。血细胞数目多的两广二号中造血调控因子基因BmBCFI,BmUsh和BmLz的表达量均高于在血细胞数目少的皓月中,在大肠杆菌侵染后大造5龄幼虫血细胞数目达到高峰时BmBCFI,BmUsh和BmLz被显著上调表达。RNAi干扰后大肠杆菌侵染下调BmLz或BmUsh表达时,拟绛色细胞数目显著减少;而RNAi干扰后大肠杆菌侵染下调BmBCFI表达时,浆细胞数目和血细胞总数显著减少。RNAi干扰后大肠杆菌侵染下调BmBCFI或BmUsh表达时,Imd通路上BmRelish和Toll通路上BmCactus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暗示BmBCFI和BmUsh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形成有关。不同家蚕品种间血细胞数目差异极大,有夏秋用品种的血细胞数目比春用品种高的趋势。在35℃高温饲养条件下,实用品种5龄幼虫血细胞数目与5龄幼虫死亡指数值呈负相关。【结论】家蚕造血调控因子基因的表达量影响血细胞密度,BmUsh和BmLz影响家蚕拟绛色细胞密度,BmBCFI与家蚕浆细胞形成有关。此外,BmBCFI和BmUsh可能与家蚕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血细胞密度与高温饲养家蚕幼虫生存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血细胞数目 造血器官 造血调控因子 生存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c调控PAI-1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谭晓勇 罗茂 +1 位作者 卢培林 吴剑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99-2204,共6页
目的:深入研究微小RNA(miR)-30c靶向调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miR-30c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阴性对照(NC)序列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RT-q PCR检测miR... 目的:深入研究微小RNA(miR)-30c靶向调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miR-30c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阴性对照(NC)序列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RT-q PCR检测miR-30c水平及PAI-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AI-1蛋白的表达,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0c与PAI-1的mRNA 3’-UTR结合位点,并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30c对PAI-1 mRNA的靶向作用。结果:miR-30c能够靶向调控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和NC序列转染组比较,增加miR-30c表达可导致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进而增强HUVECs的活力和迁移能力;相反,抑制miR-30c表达可导致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进而抑制HUVECs的活力和迁移能力。结论:高表达miR-30c可抑制PAI-1表达,导致HUVECs活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提示miR-30c可能参与调节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0c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及其特异性受体GFRAL信号通路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刚 林芳 罗茂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8,共12页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同源性很低的新一类二聚体多肽。GDF15最初发现于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可...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同源性很低的新一类二聚体多肽。GDF15最初发现于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可通过2种不同的细胞途径分泌进入机体循环。GDF15作为一种应激蛋白质,广泛参与到例如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核因子-κB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着各种疾病进程。作为一种新型应激分子,GDF15在肥胖、体重减轻、癌症发展、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有着调控及生物标志的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样受体α(GDNF receptor alpha-like,GFRAL)为GDF15的特异性受体。GDF15活性发挥的分子基础是通过GFRAL依赖结合成多聚体来传导信号。GDF15-GFRAL信号通路的干预在减肥药物和癌症愈后恢复的药物开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GDF15-GFRAL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动态,概括了GDF15和GFRAL的分子结构,重点介绍GDF15-GFRAL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中GDF15作为生物标记物的作用和调节能力,展望了调节GDF15-GFRAL信号通路在相关疾病的研究潜力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α 代谢紊乱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