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耳穴对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豚鼠听觉中枢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淑云 邓力强 +1 位作者 杨烨 殷泽登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耳穴对D-半乳糖所致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豚鼠模型听觉中枢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豚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D-半乳糖模型组、D-半乳糖+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18月龄豚鼠10只作为自然老化组。D-... 目的探讨电针耳穴对D-半乳糖所致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豚鼠模型听觉中枢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豚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D-半乳糖模型组、D-半乳糖+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18月龄豚鼠10只作为自然老化组。D-半乳糖模型组给予D-半乳糖(300mg·kg^(-1)·d^(-1))颈背部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6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相同部位、相同频次、持续相同时间;D-半乳糖+电针组给予相同剂量的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30min后给予电针听宫穴和翳风穴治疗15分钟,每日1次,共6周。自然老化组豚鼠常规饲养。上述实验结束后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四组豚鼠下丘和听皮层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模型组和自然老化组豚鼠下丘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下降;与D-半乳糖模型组相比,D-半乳糖+电针组下丘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增加;2D-半乳糖模型和自然老化组豚鼠听皮层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下降,D-半乳糖+电针组其表达量增加。结论β-catenin蛋白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参与下丘和听皮层的老化过程;电针听宫穴和翳风穴可能通过增加下丘和听皮层β-catenin蛋白表达,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豚鼠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听觉中枢 Β-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耳穴通过SIRT1/PGC-1α途径延缓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帅常娟 刘淑云 +2 位作者 姚宇 杨烨 殷泽登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途径在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中的作...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途径在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中的作用以及电针耳穴是否通过该途径延缓豚鼠听皮层老化。方法 30只4月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简称模型组)、D-半乳糖模型+电针组(简称电针组),每组10只;以10只18月龄豚鼠为老年组。模型组和电针组豚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300mg·kg^(-1)·d^(-1))6周制作年龄相关性聋模型,电针组同时予以电针"听宫"穴和"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15min,共6周;然后检测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和Westen 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听皮层SIRT1和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ABR反应阈值比对照组升高(P<0.001),电针组ABR反应阈值比模型组降低(P<0.001);模型组与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和模型组SIRT1、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IRT1、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 SIRT1/PGC-1α信号通路参与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过程;电针"听宫"穴和"翳风"穴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途径,增强其听皮层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听觉中枢的老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D—半乳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硫酸卡那霉素慢性损害后豚鼠听皮层抑制素和吞蛋白-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浩月 邓璐 +2 位作者 刘淑云 杨烨 殷泽登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硫酸卡那霉素慢性损害后豚鼠听皮层蛋白质组的变化,以及电针对抑制素和吞蛋白-A1表达的影响。方法105只成年健康杂色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硫酸卡那霉素模型组(49只,模型组)、硫酸卡那霉素+电针组(49只,电针组)。模型组与... 目的探讨硫酸卡那霉素慢性损害后豚鼠听皮层蛋白质组的变化,以及电针对抑制素和吞蛋白-A1表达的影响。方法105只成年健康杂色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硫酸卡那霉素模型组(49只,模型组)、硫酸卡那霉素+电针组(49只,电针组)。模型组与电针组连续注射硫酸卡那霉素7天,电针组注射半小时后予以电针翳风穴和听宫穴15分钟,连续7天,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与电针组根据药物注射后时间再分为注射后1、7、14、28、56、70、140天组(每组7只)。采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鉴定分析筛选并切取21个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点进行鉴定,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抑制素与吞蛋白-A1的表达。结果①灰度差异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抑制素、吞蛋白-A1等18种。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注射后第14、28、56天抑制素表达降低(P<0.05),第1、14天吞蛋白-A1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注射后第7、70天抑制素表达增高(P<0.05),第14、28、56天吞蛋白-A1表达降低(P<0.05)。结论抑制素等18种蛋白质可能参与了硫酸卡那霉素致豚鼠听皮层慢性损害的过程,电针听宫穴与翳风穴可能通过调节抑制素、吞蛋白-A1的表达促进听皮层的重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硫酸卡那霉素 抑制素 吞蛋白-A1 听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