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着斑激酶抑制剂TAE226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邹湘渝 曾琴 +1 位作者 刘萍 聂敏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究黏着斑激酶抑制剂TAE226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5、10μmol·L-1)的TAE226作用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和HSC-4细胞24、48、72 h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MT标志物E-... 目的探究黏着斑激酶抑制剂TAE226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5、10μmol·L-1)的TAE226作用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和HSC-4细胞24、48、72 h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在TAE226作用48 h后的蛋白表达。结果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表明,随着TAE226作用时间和浓度的增加,E-cadherin mRNA的表达增加,Vimentin mRNA的表达降低(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随着TAE226浓度的增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TAE226能有效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的EMT进程,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抑制剂TAE226 上皮间质转化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婷 刘敏 +2 位作者 刘雯 王雯 谢翠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及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第三磨牙56颗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及是否老化处理随机分成8组(n=7),A、A1组:Clearfil SE Bond;B、B1组:17%EDTA+Clearfil SE Bond;C、C1组:0.3 mol/L EDC+C... 目的:探讨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及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第三磨牙56颗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及是否老化处理随机分成8组(n=7),A、A1组:Clearfil SE Bond;B、B1组:17%EDTA+Clearfil SE Bond;C、C1组:0.3 mol/L EDC+Clearfil SE Bond;D、D1组:17%EDTA+0.3 mol/L EDC+Clearfil SE Bond。A1、B1、C1、D1组试件进行老化处理。每组随机抽取5个试件检测粘接强度,观察、统计断裂模式;每组其余2个试件观察纵剖面形貌。结果:D组即刻粘接强度最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C1组、D组与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粘接耐久性。混合断裂是主要的断裂模式,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B1和D、D1组混合层树脂突增多增长,C1、D1组混合层未见明显裂纹。结论:17%EDTA+0.3 mol/L EDC预处理可以提高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的即刻粘接强度,并具有粘接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碳二亚胺盐酸盐 牙本质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不同深度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雯 刘敏 +4 位作者 邓婷 王雯 郑月梅 郭玲 谢翠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对不同深度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4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8组(n=5):A、A1组:浅层+6.5%PA;B、B1组:浅层+乙醇;C、C1组:深层+6.5%PA;D、D1组:深层+乙醇。A1、B1、C1、D1组样本进行老化处...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对不同深度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4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8组(n=5):A、A1组:浅层+6.5%PA;B、B1组:浅层+乙醇;C、C1组:深层+6.5%PA;D、D1组:深层+乙醇。A1、B1、C1、D1组样本进行老化处理。各组试件测试抗剪切强度后统计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断裂面。结果:“老化”、“牙本质深度”、“PA”的单独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二阶、三阶交互效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混合断裂是主要的断裂模式。A1、C1组见粗大的树脂突严密充填于牙本质小管中,B1、D1组出现牙本质小管及树脂溶解现象。结论:PA可增强浅、深层牙本质即刻抗剪切强度并改善粘接耐久性,牙本质浅层抗剪切强度高于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牙本质深度 抗剪切强度 粘接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纤维桩粘接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雯 谢翠柳 +2 位作者 邓婷 刘雯 刘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A)对纤维桩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经根管治疗的36颗单根管前磨牙,桩道预备后随机分为4组(n=9)组,A组:6.5%PA+不老化,B组:6.5%PA+老化,C组:乙醇+不老化,D组:乙醇+老化。每组随机抽取7个样本从纤维桩...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A)对纤维桩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经根管治疗的36颗单根管前磨牙,桩道预备后随机分为4组(n=9)组,A组:6.5%PA+不老化,B组:6.5%PA+老化,C组:乙醇+不老化,D组:乙醇+老化。每组随机抽取7个样本从纤维桩的根颈、中、尖三分之一切取1 mm厚试件检测剪切粘接强度,统计并观察断裂模式。每组另2个样本进行印度墨水染色。结果:PA预处理组粘接强度高于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预处理和老化的交互作用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不同部位和PA预处理的交互作用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断裂模式以混合破坏为主。D组微渗漏最明显。结论:PA可以提高纤维桩根颈、中、尖的即刻和老化后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纤维桩 粘接强度 老化 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二亚胺预处理对两种酸蚀-冲洗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月梅 鄢国伟 +2 位作者 周凯璇 陈月 谢翠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究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预处理对两种酸蚀-冲洗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人类离体第三磨牙64颗随机分为8组(n=8)。S、Sa组:预处理+乙醇/水基粘接剂(EDC+SB2);S0、S0a组:无预处理+乙醇/水基粘接剂(去离子水+SB... 目的:探究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预处理对两种酸蚀-冲洗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人类离体第三磨牙64颗随机分为8组(n=8)。S、Sa组:预处理+乙醇/水基粘接剂(EDC+SB2);S0、S0a组:无预处理+乙醇/水基粘接剂(去离子水+SB2);P、Pa组:预处理+丙酮基粘接剂(EDC+PB);P0、P0a组:无预处理+丙酮基粘接剂(去离子水+PB)。Sa、S0a、Pa、P0a组进行冷热循环模拟老化实验。各组随机抽取6个试件测定剪切强度后观察断裂模式,剩余2个试件SEM观察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结果:剪切强度S>P,S>S0,Sa>S0a,Pa>P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实验后各组剪切强度均下降,但S与Sa,P与P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剂、EDC、老化单独主效应对剪切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二阶和三阶交互效应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混合断裂为主,老化组界面断裂为主。SEM观察示即刻组混合层较完整,老化组S0a与P0a裂隙最明显。结论:EDC预处理能够提高SB2即刻剪切强度,对SB2和PB都具有一定的粘接耐久性,并呈现较好的微观粘接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二亚胺 牙本质粘接剂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萍萍 唐小莹 袁小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证实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CXCR4)及探究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阻断剂... 目的:证实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CXCR4)及探究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阻断剂AMD3100(商品名:普乐沙福)对CXCR4表达的影响,从而为探究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消化组织块法联合有限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hPDLSCs,取第3代hPDLSCs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SDF-1组(200μg/L SDF-1),SDF-1+AMD3100组(200μg/L SDF-1+10 mg/L AMD3100)。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hPDLSCs上的表达及在SDF-1、AMD3100作用下CXCR4表达的变化。结果:1.筛选后的hPDLSCs可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证实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型鉴定其符合牙周膜干细胞的免疫表型。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PDLSCs上表达CXCR4,且应用SDF-1后上调CXCR4的表达,SDF-1+AMD3100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hPDLSCs可从新鲜离体牙的牙周膜中培养获得,经有限稀释法纯化后鉴定为间充质来源。2.hPDLSCs上表达CXCR4,SDF-1通过上调hPDLSCs上CXCR4的表达,AMD3100可阻断SDF-1与其受体CXCR4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 CXC亚家族受体4 人牙周膜干细胞 正畸牙移动 AMD3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锌指蛋白1在4-硝基喹啉-N-氧化物诱导SD大鼠颊黏膜癌变中的表达研究
7
作者 余丽 刘旭倩 +2 位作者 陈雨荷 陈潇 聂敏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变中小分子锌指蛋白1(LMO1)在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饮水法构建鳞癌动物模型的49例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依据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确定实验组病理分级并确...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变中小分子锌指蛋白1(LMO1)在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饮水法构建鳞癌动物模型的49例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依据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确定实验组病理分级并确定实验分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性确定LMO1的表达部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5组样本中LM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确定对照组7例,轻度组6例,中度组11例,重度组9例,OSCC组1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可见,LMO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和O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33.3%、81.8%、88.9%、93.8%。RT-qPCR检测可见,对照组LMO1 mRNA的表达量最低,OSCC组最高,对照组与轻度组间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组间两两比较,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可见,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LMO1的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在OSCC组中表达最高。结论口腔黏膜癌变进程中,LMO1 mRNA和蛋白异常表达,且mRNA和蛋白表达量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锌指蛋白1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上皮异常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