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Δ总胆红素-甲胎蛋白评分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雨琪 李春燕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9-2405,共7页
目的探索血清总胆红素的动态变化(Δ总胆红素)及甲胎蛋白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与MELD等评分模型对比分析新模型在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 目的探索血清总胆红素的动态变化(Δ总胆红素)及甲胎蛋白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与MELD等评分模型对比分析新模型在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天后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新模型对于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61例患者,90天生存率为67.3%(243/361),死亡组(n=118)年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INR、PT、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肌酐、Δ总胆红素、MELD评分、ALBI评分均高于生存组(n=243)(P值均<0.05);TC、HDL、LDL、白蛋白、甲胎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Na^(+)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P、PT、Na^(+)、Δ总胆红素是HBV-ACLF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获得新的预测模型,即Δ总胆红素-甲胎蛋白评分模型:11.987^(+)1.168×Δ总胆红素(%)-0.095×Na^(+)(mmol/L)^(+)0.25×PT(s)-0.002×AFP(ng/mL),由此构建的模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为0.796,敏感度0.766,特异度0.723),决策曲线提示获益较好。结论Δ总胆红素-甲胎蛋白评分模型与MELD评分、ALBI等常用预测模型相比,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胆红素 甲胎蛋白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通过抑制经典炎性信号通路激活治疗噁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炎症反应 被引量:7
2
作者 曾建梅 徐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在噁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所有小鼠按照相同方式先后进行2次致敏。致敏5 d后麻醉小鼠,对照组小鼠按0.15 ml/g体重灌...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在噁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所有小鼠按照相同方式先后进行2次致敏。致敏5 d后麻醉小鼠,对照组小鼠按0.15 ml/g体重灌肠50%乙醇水溶液,灌注后倒置小鼠30 s,其余各组小鼠按相等剂量灌肠1%噁唑酮乙醇(50%)溶液。给药组按体重不同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美沙拉嗪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灌胃。结果:噁唑酮造模后小鼠体重明显下降,给药组较模型组体重有所恢复;模型组小鼠肠道结构损伤严重,给药后炎症和损伤程度有所缓解;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多(P<0.05),美沙拉嗪能够缓解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同时模型小鼠结肠组织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p65、p-IκB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p65、IκB蛋白的降低,给药后蛋白水平恢复。结论:美沙拉嗪能够有效地恢复噁唑酮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和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同时能够保护噁唑酮引起的结肠组织损伤,美沙拉嗪同时对于噁唑酮诱导的Th2型细胞因子释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从而经经典炎症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噁唑酮 溃疡性结肠炎 经典炎症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及相关评分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涂颖 李雪 +2 位作者 陈美娟 徐华谦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 探究血小板(PLT)计数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相关性,建立新的PLT相关评分模型并评估其在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作为回顾... 目的 探究血小板(PLT)计数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相关性,建立新的PLT相关评分模型并评估其在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80天后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预后模型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共纳入236例患者,180天生存率为75.85%(179/236)。死亡组年龄[(53.98±10.45)岁vs (47.44±12.46)岁,P=0.001]、INR[1.78(1.46~2.04) vs 1.47(1.23~1.68),P<0.001]、TBil[275.60(165.00~451.45)μmol/L vs 230.60(154.90~323.70)μmol/L,P=0.035]、MELD评分[21.47(18.14~24.76)分vs 18.67(15.70~21.62)分,P<0.001]、ALBI评分[-1.06(-1.64~-0.86)分vs-1.32(-1.73~-1.01)分,P=0.034]高于生存组,PLT水平[80.00(50.00~124.50)×109/L vs 115.00(82.00~143.00)×109/L,P=0.001]、PWR[13.40(9.54~20.70) vs 18.49(13.95~24.74),P=0.001]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与肝硬化的发生及IN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2、-0.194,P值分别为<0.001、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T、INR为HBV-ACLF患者180天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45、0.990、2.591,95%CI分别为1.015~1.076、0.983~0.998、1.363~4.925)。获得新的预测模型:AIP=0.006×年龄+0.187×INR-0.001×PLT。AIP评分模型对预测HBV-ACLF患者180天生存率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 (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54.1%),而PLT、PWR、LPACLF评分、MELD评分、ALBI评分的AUC分别为0.673、0.659、0.588、0.647、0.578。AIP评分模型的cut-off值为0.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高AIP评分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AIP评分组(P<0.001)。结论 PLT相关评分模型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模型,高PLT水平HBV-ACLF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血小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