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砂叶螨抗药性与羧酸酯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凤英 赵志模 邓新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93,共3页
This paper reported that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of the resistant strains is not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sceptible strain, and observable relation with resistant factor. Factor of the resistance to omethoate, ... This paper reported that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of the resistant strains is not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sceptible strain, and observable relation with resistant factor. Factor of the resistance to omethoate, dicofol, amitraz and pyridaben on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were 152.83, 55.59, 62.61, and 15.67 folds,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carboxylesterase in the four strains were 3.52, 2.60, 3.24, and 1.73, respectively, and up while the factor is on the increase. Three rotational spraying strains, dicofol and amitraz, dicofol and omethoate, omethoate and amitraz in turn the resistant level to relative pesticides and relative specific activity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spraying one pesticide to a batch. The relative specific activity of carboxylesterase were 2.06, 2.52, and 2.41,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of the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is a one of biochemistry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omethoate, dicofol, amitraz, pyridaben in -T. cinnabarinus.- In addition, the larger activity of the enzyme, the higher resistance folds on the spider m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羧酸酯酶 酶活性 抗药性 杀虫剂 杀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水休眠对斯氏线虫BJ品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松笔 杨怀文 蒋书楠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8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本文报道了脱水休眠对斯氏线虫BJ品系活力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脱水剂配方。结果表明,脱水休眠线虫复苏后对大蜡螟的侵入率为8.2%,显著高于未脱水休眠线虫的侵入率5.1%。耐高温能力也较高,在35℃的环境里,经... 本文报道了脱水休眠对斯氏线虫BJ品系活力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脱水剂配方。结果表明,脱水休眠线虫复苏后对大蜡螟的侵入率为8.2%,显著高于未脱水休眠线虫的侵入率5.1%。耐高温能力也较高,在35℃的环境里,经过5小时脱水休眠的线虫存活率为88.5%,而未脱水休眠线虫为15.9%。脱水休眠线虫抗干燥能力也高于未脱水休眠线虫,在27℃、相对湿度59%的环境中7小时,脱水休眠线虫存活率为95.9%,未脱水休眠线虫为63.5%。脱水休眠线虫在大蜡螟体内的发育历期与未脱水休眠线虫相同,表明脱水休眠对线虫的发育繁殖能力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休眠 斯氏线虫 BJ品系 活力 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纹枯病菌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帮承 颜思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31-35,共5页
从四川41个县(市)的小麦纹枯病标样中获得112个丝核菌株。其中,双核丝核菌130个,占98.48%,均属 Rhizoctonia cerealis,即 AG-D 群;多核丝核菌2个,占1.52%,分属 Rhizoctonia solani AG-1群和 AG-2-1群。除双核与多核间有显著差别外,双核... 从四川41个县(市)的小麦纹枯病标样中获得112个丝核菌株。其中,双核丝核菌130个,占98.48%,均属 Rhizoctonia cerealis,即 AG-D 群;多核丝核菌2个,占1.52%,分属 Rhizoctonia solani AG-1群和 AG-2-1群。除双核与多核间有显著差别外,双核丝核菌 AG-D 群的7个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在一些方面亦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群内尚有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丝核菌属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益菌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朱红惠 颜思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用诱集分离法,从玉米苗根系分离的86个芽孢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个对玉米苗有较好促生作用,并兼有一定控制玉米纹枯病作用的M28菌株。用M28菌悬液(5×108个/ml)处理种子后,能显著提高玉米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用诱集分离法,从玉米苗根系分离的86个芽孢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个对玉米苗有较好促生作用,并兼有一定控制玉米纹枯病作用的M28菌株。用M28菌悬液(5×108个/ml)处理种子后,能显著提高玉米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的吸收能力,株高、茎围、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鲜重、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增加2.82%~5.08%,3.73%,3.31%,7.78%~8.27%,6.73%~8.12%,8.33%,7.53%和8.19%。在WA平板上,M28可抑制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当M28的菌量为4×106,6.7×106,1×107,2×107,4×107(个/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3.35%,42.52%,69.95%,82.04%及86.83%。盆栽玉米苗人工接种病菌和M28,控病效果为27%。M28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5℃~18℃,最高温度为46℃~49℃,在26℃~42℃下生长良好,以38℃为最适。致死温时为100℃,30min(湿热)。生长发育的pH范围为5.8∽6.0~12.5∽12.9,在pH6.4~10.0范围内生长良好,以pH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有益微生物 蜡质芽孢杆菌 分离 筛选 促生长作用 纹枯病 控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倍蚜与其寄主间营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邱明生 赵志模 +4 位作者 徐学勤 吴猛 耐阳 彭兴福 郑秀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613-617,共5页
通过对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maximoviczi和湿地匐灯藓P.acu-tum游离氨基酸和VitC含量的测定表明,侧枝匐灯藓中1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其中9种昆虫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明显高于湿地匐灯藓,这可能... 通过对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maximoviczi和湿地匐灯藓P.acu-tum游离氨基酸和VitC含量的测定表明,侧枝匐灯藓中1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其中9种昆虫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明显高于湿地匐灯藓,这可能是角倍秋迁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在侧枝匐灯藓上产仔、越冬,并最终建立种群的原因。从干母营瘿至倍子成熟的生长季节内,盐肤木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其C/N上升,磷含量下降,表明营养条件恶化,不利于角倍蚜的继续取食,这可能是导致角倍内第3代无翅干雌成蚜转变成有翅干雌成蚜(秋迁蚜)并飞离盐肤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倍蚜 侧枝匐灯藓 湿地匐灯藓 营养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水英 肖崇刚 +1 位作者 杨静 韩海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538,共4页
采用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 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 2~ 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 ,在 0 .80遗传相似水平下 ,供试菌株划分为 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 ,测定了分布于各... 采用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 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 2~ 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 ,在 0 .80遗传相似水平下 ,供试菌株划分为 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 ,测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 4 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 4 0个菌株共分为 5群 ,15个小种 ,其中ZA ,ZB群占优势 ,ZA1,ZA3 ,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稻瘟病菌 遗传谱系 生理小种 关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后期谷粒真菌区系霉变损失及其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建辉 王忠肃 欧阳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区,定点定期对水稻生育后期稻谷上的真菌进行分离,获得若干菌株,分属于18个属,其中镰孢霉属(Fur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umspp.)、喙枝霉属(Rhinocldiclaspp... 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区,定点定期对水稻生育后期稻谷上的真菌进行分离,获得若干菌株,分属于18个属,其中镰孢霉属(Fur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umspp.)、喙枝霉属(Rhinocldiclasp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spp.)、黑孢霉属(Nigrosporaspp.)中的真菌为优势菌种,喙枝霉菌、棘壳孢霉菌(Pyrenochaetaspp.)、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spp.)等水稻谷粒腐生菌尚未见报道。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同一地区水稻品种间,真菌群落的分布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的地区,水稻品种间的真菌种类及数量有所差别。通过种子处理和生育期的药剂防治,可减轻霉变对稻谷的危害,尤其以温汤浸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稻谷 真菌 水稻 霉变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系)抗枯萎黄萎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先明 刘光珍 +1 位作者 徐登益 贺忠秀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373-376,共4页
1988~1990年,用单一建立的棉枯萎病、黄萎病圃对四川省选育和引进的棉花品种(系)进行鉴定,结果证明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水泥槽病圃的发病强度略高于大田重病地,且病菌分布均匀,鉴别力强,便于控制管理,适于棉花品种(系)和抗源的苗期和成... 1988~1990年,用单一建立的棉枯萎病、黄萎病圃对四川省选育和引进的棉花品种(系)进行鉴定,结果证明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水泥槽病圃的发病强度略高于大田重病地,且病菌分布均匀,鉴别力强,便于控制管理,适于棉花品种(系)和抗源的苗期和成株期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185份品种(系)中,兼抗(耐)枯、黄萎病的品种(系)15份,抗枯萎病的8份,抗(耐)黄萎病的11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抗病性 枯萎病 黄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斌 吴蔚文 蒋书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选影响水稻-二化螟系统产量输出的主要环境要素:氮肥、磷肥、栽插密度、二化螟卵量和幼虫入侵时的叶龄,设计5因子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要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Y_Y=0.853-6.77x_1-4.47x_3-13.15x_4+5.92x_1x_3-1... 选影响水稻-二化螟系统产量输出的主要环境要素:氮肥、磷肥、栽插密度、二化螟卵量和幼虫入侵时的叶龄,设计5因子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要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Y_Y=0.853-6.77x_1-4.47x_3-13.15x_4+5.92x_1x_3-11.36x_2x_4-5.85x_1~2-3.76x_3~2-4.29x_4~2±0.005;虫口主效应对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Y_L=-13.15x_4-11.36x_2x_4-4.29x_4~2。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出在中等肥力田块,1m^2施纯氮3.75—7.5g和过磷酸钙75g作底肥,每丛插中苗2株,1m^2有4.05—8.1个卵时能得到0.825kg/m^2以上的高产。也建立了各因素与亩穗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柑桔害螨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开洪 曾正 黄方能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1期12-16,共5页
运用基于温度的发育速率生物物理学模型,对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和桔锈满Phyllocoptruta oleivora(Ashmead)的发育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害螨各螨态发育的低温阈限顺次为0.96~... 运用基于温度的发育速率生物物理学模型,对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和桔锈满Phyllocoptruta oleivora(Ashmead)的发育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害螨各螨态发育的低温阈限顺次为0.96~13.81℃,6.06~11.83℃,17.21~21.1℃;高温阈限为27.77~31.56℃,24.43~44.86℃,39.84~44.93℃。桔始叶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及雌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11℃、3℃、0℃、2℃;桔全爪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及若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1℃、5.5℃、6℃、2℃和1.5℃,原蛹、第2蛹和雌成螨为0℃;桔锈螨卵、第1若螨、第2若螨及雌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3℃、9.5℃、10.5℃和11℃。发育适温,桔始叶螨为8~28℃,桔全爪螨为,10~35℃,桔锈螨为1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始叶螨 桔全爪螨 桔锈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辛硫磷及氰戊菊酯的棉铃虫品系对苦皮藤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伟 吴文君 赵志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浸叶接虫法及饲料混毒法 ,测定了苦皮藤根皮提取物苦皮藤素对棉铃虫抗性品系 (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为 2 42 8、对辛硫磷抗性倍数为 44 4倍 )和敏感品系的毒力 ,结果表明 ,苦皮藤素对抗性品系棉铃虫的拒食中浓度和抑制生长中浓度分... 采用浸叶接虫法及饲料混毒法 ,测定了苦皮藤根皮提取物苦皮藤素对棉铃虫抗性品系 (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为 2 42 8、对辛硫磷抗性倍数为 44 4倍 )和敏感品系的毒力 ,结果表明 ,苦皮藤素对抗性品系棉铃虫的拒食中浓度和抑制生长中浓度分别为敏感品系的 2 95和 2 2 8倍。因此 ,抗有机磷及菊酯类农药的棉铃虫品系对苦皮藤素仍有其相应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杀虫剂 苦皮藤素 交互抗性 棉铃虫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领域的蜘蛛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剑泉 赵志模 侯建筠 《植物医生》 2000年第6期9-12,共4页
关键词 植保 蜘蛛资源 区系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西北部稻区水稻纹枯病菌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先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380-383,共4页
1986~1988年,对四川西、北稻区41个县的166个水稻纹枯病标样的丝核菌分离物进行了形态观察以及核相鉴定,区分出2个分离物属双核丝核菌(binuclcatc Rhizoctonia),164个属于多核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再用国际标准菌株配对... 1986~1988年,对四川西、北稻区41个县的166个水稻纹枯病标样的丝核菌分离物进行了形态观察以及核相鉴定,区分出2个分离物属双核丝核菌(binuclcatc Rhizoctonia),164个属于多核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再用国际标准菌株配对进行种内菌丝融合分类,结果有16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第一融合群(R.solani AG-1),有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的第4融合群(R.solani AG-4);2个分属双核丝核菌的AG-Bb 群和AG-D 群。各群菌株与总菌株比分别为97.6%、1.2%、0.6%和0.6%。致病性测定结果,所试菌株均侵染水稻,但各菌株间的致病力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R.solani AG-1群的大多数菌株致病力强,R.solani AG-4次之,binucleate Rhizoctonia 的AG-Bb 和AG-D 致病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菌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步甲科地理区系浅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同陵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5期465-472,共8页
到1988年,我国已记载步甲科35族、198属、1717种、258亚(变)种和变型。其中,古北界区系成分占优势,东洋界区系成分复杂,西南区区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从古北界垂直向下到东洋界的过渡状况,并存在中国特有的区系成分。古北界与东洋... 到1988年,我国已记载步甲科35族、198属、1717种、258亚(变)种和变型。其中,古北界区系成分占优势,东洋界区系成分复杂,西南区区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从古北界垂直向下到东洋界的过渡状况,并存在中国特有的区系成分。古北界与东洋界东段的分界线大约在北纬25°较符合我国步甲科区系分布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甲科 地理区系 中国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区域农药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伟 贾明芳 +1 位作者 刘建伟 吴向军 《植物医生》 1999年第5期2-4,共3页
关键词 农药 质量监督 检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步甲类群在生物地理区系中的位置
16
作者 黄同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8-64,共7页
我国纵跨古北界和东洋界,步甲区系繁荣。1990年,共已记录452属(亚属)和2076种(亚种、变种、型),分别占全球步甲属、种的11.24%和6.92%~8.3%。其中,广分布属27.89%,中国特有属6.34%。区域性分布种和窄分布种约97%;古老类群及其后... 我国纵跨古北界和东洋界,步甲区系繁荣。1990年,共已记录452属(亚属)和2076种(亚种、变种、型),分别占全球步甲属、种的11.24%和6.92%~8.3%。其中,广分布属27.89%,中国特有属6.34%。区域性分布种和窄分布种约97%;古老类群及其后裔20.65%,较年轻的类群约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甲科 中国 /地理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花4号小麦及其衍生品系抗白粉病性的遗传特性
17
作者 黄元江 李隆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13-16,共4页
黔花4号小麦对白粉菌411菌株的抗性遗传研究表明,以感病品种1426为杂交亲本时,其抗白粉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以感亲绵阳15号或友谊麦杂交时,其抗性表现则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在黔花4号×1426的高代衍生品系... 黔花4号小麦对白粉菌411菌株的抗性遗传研究表明,以感病品种1426为杂交亲本时,其抗白粉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以感亲绵阳15号或友谊麦杂交时,其抗性表现则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在黔花4号×1426的高代衍生品系中,CH248和cH264品系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性,而CH33和CH270则为2对基因控制。本文还讨论了不同遗传背景下和同一组合不同品系间所携基因不同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黔花4号 遗传 白粉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态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闵跃中 陈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7-30,共4页
用人工接种小麦纹枯病菌,研究不同小麦纹枯病态势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纹枯病导致产量损失最大的时期为小麦的孕穗期。孕穗期病级高,不但严重降低千粒重而且减少穗粒数。千粒重的降低是由于籽粒成熟延迟,可溶性糖和淀汾含量降低所致。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品系84025对芜菁花叶病毒11个分离物的抗性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岳松 李成琼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247-249,共3页
室内人工接种表明,甘蓝品系84025对重庆地区芜菁花叶病毒的TuMV-1、TuMV-2、TuMV-6、TuMV-7和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地区的TuMV-3、TuMV-4、TuMV-5、TuMV-8、TuMV-9、TuMV-10、TuMV-11等11个分离物均表现抗病或高抗。该品系可作为我国... 室内人工接种表明,甘蓝品系84025对重庆地区芜菁花叶病毒的TuMV-1、TuMV-2、TuMV-6、TuMV-7和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地区的TuMV-3、TuMV-4、TuMV-5、TuMV-8、TuMV-9、TuMV-10、TuMV-11等11个分离物均表现抗病或高抗。该品系可作为我国十字花科蔬菜TuMV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抗源 /芜菁花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鞘氨基酸与白背飞虱危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海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文运用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剖析了16种氨基酸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危害的关系。找出了38种与抗虫性有关的主效氨基酸。不同抗虫品种的诱食和抑食主效氨基酸比值区间为:高抗虫品种小于0.6,中抗虫品种为0.7—1,感... 本文运用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剖析了16种氨基酸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危害的关系。找出了38种与抗虫性有关的主效氨基酸。不同抗虫品种的诱食和抑食主效氨基酸比值区间为:高抗虫品种小于0.6,中抗虫品种为0.7—1,感虫品种大于1。凡抗性越强的品种,其比值越小;反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氨基酸 抗虫性 白背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