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新突变型淡赤蚁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1-24,共4页
自第5白卵系中发现新的自然突变——淡赤蚁.其形态和遗传方式与Ia、sch、cm、ch、ch-2判然各异,孵化时蚁体谈赤褐色.定名为谈赤蚁(chocolate purple).基因记号 ch^D.谈赤蚁为黑蚁和普通赤蚁(ch)的等位基因,三者显隐关系为+ch>ch>C... 自第5白卵系中发现新的自然突变——淡赤蚁.其形态和遗传方式与Ia、sch、cm、ch、ch-2判然各异,孵化时蚁体谈赤褐色.定名为谈赤蚁(chocolate purple).基因记号 ch^D.谈赤蚁为黑蚁和普通赤蚁(ch)的等位基因,三者显隐关系为+ch>ch>Ch^D.谈赤蚁(Ch^D)对第二隐性赤蚁(ch-2)有隐性上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突变 淡赤蚁 遗传学 上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第2肾形卵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34-236,共3页
家蚕卵形突变有:纺锤形卵(sp、23-22.9)、肾形卵(ki、6-8.6)、长形卵(elp、18-16.1)、大卵(Ge、1-14.0)、小卵(Sm、3-41.8)等.其中,肾形卵(ki)性状极为独特,其同质型雌蛾(ki/ki)产卵呈肾形。
关键词 家蚕 第2肾形卵 遗传学研究 拟母性遗传 卵壳突变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白卵系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89年第4期8-13,7,共7页
本研究室保存的新白卵系在形态和遗传方式上与迄今记载的白卵基因均相异。实为一种新的白卵突变,定名为新白卵(new white—egg),基因记号wn。wn属第10连锁群,与w_2连锁,对红卵(re)和淡红眼白卵(pe)有上位作用。
关键词 连锁群 上位作用 基因连锁 杂交实验 独立遗传 突变基因 油蚕 遗传方式 突变系 母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隐性灰色卵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向仲怀 鲁成 +1 位作者 蒋同庆 秦俭 《蚕学通讯》 1990年第4期16-19,共4页
本研究室保存的隐性灰色卵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隐性遗传灰色卵,是与所有灰色卵都不相同的新突变。用实验遗传学方法进行连续检索表明:该灰色卵属第二连锁群的隐性突变基因支配。定名为隐性灰卵(recessive grey egg),基因记号为g^(r-r).
关键词 家蚕 基因 隐性灰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棘形茶斑与菱纹茶斑关系的遗传学研究
5
作者 沈以红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试验用实验遗传学方法研究了棘形茶斑(L^(ca))和菱纹茶斑(L^c)之间的关系,确认L^(ca)对L^c为显性。至此,L复等位基因群各基因间的显隐关系确定为L^(ca)>L^c>L>十~L。从基因的致死作用看,L^(ca)和L^c之间有互补作用。
关键词 家蚕 棘形茶斑 菱纹茶斑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第2长形卵的遗传学研究
6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在Ng系统中发现新的长形卵突变,其形态与长形卵(dp)相似,但更显细长。遗传分析结果:新的长形卵是由与dp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支配。定名为第2长形卵(ellipsoid egg2),基因记号dp-2。
关键词 家蚕 长形卵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人工引变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7
作者 吴洪丽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89年第1期22-22,共1页
家蚕人工引变国内外均有许多研究,然自细胞遗传学立场的研究报道,国内尚不多见,著者应用染色体斑带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引变获得的遗传性斑点系统蚕的染色体形态,兹将结果简要报告于下。材料及方法供试材料为本研究室保存的遗传性斑点系... 家蚕人工引变国内外均有许多研究,然自细胞遗传学立场的研究报道,国内尚不多见,著者应用染色体斑带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引变获得的遗传性斑点系统蚕的染色体形态,兹将结果简要报告于下。材料及方法供试材料为本研究室保存的遗传性斑点系统(记号为X_a),此为著者之一(向仲怀1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研究 染色体形态 向仲怀 二价染色体 实验观察 分析方法 破片 嵌合体 白色斑 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丝昆虫柳天蚕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方洲 蒋同庆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90年第1期2-7,共6页
本文利用改良空气干燥制片法,首次对柳天蚕(Actias Selene Hubner)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及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天蚕雌雄染色体数目均为n=31,呈颗粒状。其性型为xx-xy(或zz—zw)型。在双线期及终变期,雄比雌具有更为明显... 本文利用改良空气干燥制片法,首次对柳天蚕(Actias Selene Hubner)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及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天蚕雌雄染色体数目均为n=31,呈颗粒状。其性型为xx-xy(或zz—zw)型。在双线期及终变期,雄比雌具有更为明显的交叉现象。继而对雌双线期染色体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进行了测算,结合染色粒等指标,初步进行了雌蚕组型排列,并得出了柳天蚕雌双线期染色体组型的雏型,对于开辟野蚕类的核型研究,充实蚕类细胞遗传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天蚕 染色体 减数分裂 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染色体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沈以红 《蚕学通讯》 1990年第4期2-3,共2页
家蚕染色体的研究,始于外山(1984)。较为世人熟知的是川口确证家蚕染色体数为2n=56(1928),性型为2W—22型(1938)。但其后,细胞遗传学研究却长期来处于沉寂状态。直至1974年,Murakami和Imai以其有重大意义的研究结果开创了家蚕染色体研... 家蚕染色体的研究,始于外山(1984)。较为世人熟知的是川口确证家蚕染色体数为2n=56(1928),性型为2W—22型(1938)。但其后,细胞遗传学研究却长期来处于沉寂状态。直至1974年,Murakami和Imai以其有重大意义的研究结果开创了家蚕染色体研究的新时期。Murakami和ImaI以家蚕和野桑及其杂种生殖腺为材料,采用改进的压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研究 二价体 核型研究 减数分裂后期 着丝粒 染色单体 精母细胞 异固缩 组型 粗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茧形的遗传分析
10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91年第3期23-28,共6页
以茧长幅率为茧形性状指标,用典型的长形茧系和园形茧系为材料,通过杂交试验,对茧形的遗传方式及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茧形的遗传属多基因遗传模式;长形茧对园形为不完全显性,在影响茧形遗传的诸因素中,加性基因效应占80%,环... 以茧长幅率为茧形性状指标,用典型的长形茧系和园形茧系为材料,通过杂交试验,对茧形的遗传方式及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茧形的遗传属多基因遗传模式;长形茧对园形为不完全显性,在影响茧形遗传的诸因素中,加性基因效应占80%,环境效应值为15%,显性基因效应值仅有5%,其狭义遗传力为71.08%。茧形的杂种优势率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形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桂灰卵基因的作用与卵壳构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2期80-84,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家蚕桂灰卵系中,球形卵(Gr^k/Gr^k)、桂灰卵(Gr^k/+)和正常卵+/+)卵壳表面及断面构造,结果:卵壳表面网状多边形小室的形状、大小及卵壳断面构造,因基因型而异.断面差异主要与卵壳中层的构造不同有关.笔者认为:Gr^k基因...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家蚕桂灰卵系中,球形卵(Gr^k/Gr^k)、桂灰卵(Gr^k/+)和正常卵+/+)卵壳表面及断面构造,结果:卵壳表面网状多边形小室的形状、大小及卵壳断面构造,因基因型而异.断面差异主要与卵壳中层的构造不同有关.笔者认为:Gr^k基因影响卵巢滤泡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主要控制卵壳中层的构造.Gr^k和+Gr^k基因间可能是共显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桂灰卵 基因 卵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基因资源品系油蚕突变体的鉴定试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代方银 鲁成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97年第2期2-6,共5页
系统调查了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未知基因的油蚕突变,采用油蚕标志基因系统及幼虫皮肤野生型系统,分别对其中20个系统的油蚕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探明了其中18个系统油蚕的基因座位,即E^(ca)030系统油蚕的基因与od基因为同一座位(1—49... 系统调查了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未知基因的油蚕突变,采用油蚕标志基因系统及幼虫皮肤野生型系统,分别对其中20个系统的油蚕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探明了其中18个系统油蚕的基因座位,即E^(ca)030系统油蚕的基因与od基因为同一座位(1—49.6);L^c000等16个系统的油蚕基因与oc基因为同一座位(5—40.8);o100系统油蚕基因与or基因为同一座位(2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基因资源 油蚕 基因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雌粗线期染色体的G-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瑜 蒋同庆 +1 位作者 吴洪丽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89年第3期3-7,65,共6页
著者等首次采用ASG法对家蚕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进行G—带分染,在染色体上显示出暗带明带共658条丰富的带纹,并绘制了G—带组型模式图。在不同的细胞中,鉴别出26条相似二价体。本实验中,未发现不对称配对的异型性染色体。
关键词 G-带染色体组型 相似二价体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单性发生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勇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89年第2期7-9,21,共4页
家蚕单性生殖的研究在家蚕遗传育种以及蚕种生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性生殖可以获得和母体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后代,可以使育种材料的基因型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纯合。例如通过一次减数分裂单性生殖就可能发现并淘汰掉几乎所有的隐性不... 家蚕单性生殖的研究在家蚕遗传育种以及蚕种生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性生殖可以获得和母体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后代,可以使育种材料的基因型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纯合。例如通过一次减数分裂单性生殖就可能发现并淘汰掉几乎所有的隐性不良基因。在理论上,通过单性生殖可以使F<sub>1</sub>代的杂种优势在以后各代中继续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性生殖 蚕种生产 育种材料 蚕品种 全茧量 减数分裂 雄蚕 茧层量 纯合 基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即时浸酸种冷藏试验(简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勇 《蚕学通讯》 1991年第3期29-29,5,共2页
家蚕春制即时浸酸种为调节收蚁时间进行冷藏.生产中以20天为限,超过20天则孵化率和幼虫体质急剧下降。研究即时浸酸种的冷藏时间,对于夏秋用种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影响即时浸酸种冷藏期限的主要因素是浸酸后卵内水分蒸发增加,... 家蚕春制即时浸酸种为调节收蚁时间进行冷藏.生产中以20天为限,超过20天则孵化率和幼虫体质急剧下降。研究即时浸酸种的冷藏时间,对于夏秋用种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影响即时浸酸种冷藏期限的主要因素是浸酸后卵内水分蒸发增加,造成催青中死卵增多,蚁体虚弱.为此,著者对即时浸酸种在高湿环境中的冷藏效果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酸 收蚁 冷藏时间 高湿环境 天则 对照区 环境湿度 冷藏温度 率比 食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第二肾形卵的卵壳特异构造
16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90年第2期11-14,共4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第2肾形卵的卵壳表面及断面构造,发现表面精孔异常,后极部,中央部表面及侧面部的卵纹构造均有特异;后极断面特厚,r侧厚度也异常等特异构造,笔者认为:这些异常是卵泡细胞分泌机制异常所致;第2肾形卵基因的作用机制与ki...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第2肾形卵的卵壳表面及断面构造,发现表面精孔异常,后极部,中央部表面及侧面部的卵纹构造均有特异;后极断面特厚,r侧厚度也异常等特异构造,笔者认为:这些异常是卵泡细胞分泌机制异常所致;第2肾形卵基因的作用机制与ki肾形卵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细胞 肾形 精孔 中央部 后极部 作用机制 扫描电镜 种卵 形态特征 分泌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减数分裂的雌雄差异
17
作者 吴洪丽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89年第1期21-21,共1页
家蚕减数分裂,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然自发生学立场者居多。著者自遗传学角度,系统研究了减数分裂的雌雄差异,兹将结果报告于下: 材料及方法供试材料是781×(782×734),参照今井(1980),蒋同庆、郝瑜(1987)方法进行染色体制片,经... 家蚕减数分裂,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然自发生学立场者居多。著者自遗传学角度,系统研究了减数分裂的雌雄差异,兹将结果报告于下: 材料及方法供试材料是781×(782×734),参照今井(1980),蒋同庆、郝瑜(1987)方法进行染色体制片,经尿素处理后Giemsa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分裂 尿素处理 GIEMSA 同庆 终变期 染色体制片 双线期 细线期 染色体形态 完全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选原种技术管理 确保品种纯正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勇 鲁成 《四川蚕业》 1999年第3期17-20,共4页
我国的家蚕良种繁育制度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这一繁育体系与其它农业种子的繁育相比较为先进和完善,它对保持品种纯正、防止混杂退化、提高蚕种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一级繁育为原原母种、原原种的生产,这是家蚕繁育... 我国的家蚕良种繁育制度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这一繁育体系与其它农业种子的繁育相比较为先进和完善,它对保持品种纯正、防止混杂退化、提高蚕种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一级繁育为原原母种、原原种的生产,这是家蚕繁育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级,其繁育技术要求高,管理要求严,饲育、种茧调查和选择以及制种方法等都与新品种选育相似,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管理 杂种优势 健康性 家蚕 基因型 一代杂交种 原原种 经济性状 品种性状 繁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丝昆虫柳天蚕(Actias selene Hünber)的形态习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方洲 蒋同庆 《蚕学通讯》 1989年第4期14-17,65,共5页
1、本实验自1982年秋至1985年春,对重庆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野生绢丝虫柳天蚕(Actias selene Hubner)的形态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获得初步结果。 2、调查发现柳天蚕在重庆地区为二化,以蛹态越冬,越冬蛹于翌年四月中、下旬羽化产卵,第一... 1、本实验自1982年秋至1985年春,对重庆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野生绢丝虫柳天蚕(Actias selene Hubner)的形态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获得初步结果。 2、调查发现柳天蚕在重庆地区为二化,以蛹态越冬,越冬蛹于翌年四月中、下旬羽化产卵,第一代幼虫五月上旬孵化,幼虫共五龄,六月上、中旬结茧化蛹,六月下旬羽化为成虫产卵;第二代幼虫七月下旬孵化,十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但各虫态时间在野外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3、调查还发现,柳天蚕在本地区特别嗜好喜树(Camptothecn acuminatu Decue)叶(此树为中国特产)这在国内外文献记载甚少。 4、通过柳天蚕与同属于天蚕蛾科的中国柞蚕,日本柞蚕(天蚕)的性状比较,发现柳天蚕的诸多性状与中国柞蚕更为近似,但染色体数目却大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ER 结茧化蛹 中国特产 成虫产卵 silkworm 幼虫期 秋至 虫态 越冬蛹 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的形态性状与蚕种
20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93年第2期6-7,共2页
家蚕的形态性状极为丰富,为遗传学研究的著名材料,现已研究记录的家蚕遗传性状达400多个,其中大多为形态性状。所谓形态性状,即是形态上可识别辩认的性状,它们绝大多数属质量性状。形态上的突变体是遗传分析的基本工具,对形态性状的认... 家蚕的形态性状极为丰富,为遗传学研究的著名材料,现已研究记录的家蚕遗传性状达400多个,其中大多为形态性状。所谓形态性状,即是形态上可识别辩认的性状,它们绝大多数属质量性状。形态上的突变体是遗传分析的基本工具,对形态性状的认识与研究,是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亦是蚕品种繁育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性状 蚕品种 遗传育种研究 遗传分析 突变体 体色 一代杂交 限性品种 质量性状 全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